关于华蓥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构想
红色的华蓥山本来有着厚重的历史资源,一是“双枪老太婆”、华蓥山游击队;二是国家“三线”建设、煤炭资源;三是“宝鼎”佛教文化。可是前者遗留下来的痕迹很少;二者军工厂全部搬迁、煤炭资源枯竭;后者在“大炼钢铁”时损毁殆尽。
尽管如此,但华蓥山的大发展依然有不少途径,笔者献上两条,不喜勿愤。
一、像建设“地震遗址公园”那样,建设“三线建设遗址公园”。选择高兴镇境内的原“国营兴光机械厂”为基点,“兴光厂”目前在9个(含梭罗乡境内的“永光厂”)搬迁军工厂中,保存相对完整,该厂的车间、生活区、电影院、医院等布局相对紧凑,这里距离市区不算远,交通方便,特别是土地价值低廉。
建设方法大致是;基本按原厂区的布局进行修缮,规划建设好游览路线。其它搬迁军工厂(江华、长城、燎原、金光、明光、华光、红光、永光)用巨型“沙盘”将原厂区布局高度还原,摆放在“游客中心”。
二、建设“竹子”特色市。前些年一阵风似搞了一会儿“竹业大市”,部分乡镇当时所栽的竹子已经成林。
而今的建设方法是统一规划各乡镇把不能耕种的山地栽上不同的竹子,分为可用竹材、可食用竹笋、观赏竹子划区域栽植,这样既进一步绿化的华蓥山,更可打造“竹器工艺”、“竹笋”系列美食特色,其产品为旅游服务。
(灵感来源:高顶山矿山公园、华蓥三线公园、经常有搬迁军工厂的工人组团回来“怀旧”、宝鼎竹笋很受客人待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