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随着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逐步建立,做好“四个结合”,注重与日常工作的统筹,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与基层党建相结合凝心聚力。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把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讲宣传党的政策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重点任务,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以法治教育、典型事迹、文艺节目、技术培训等为内容,通过主题演讲、文艺演出、模拟案例等形式和新媒体手段送宣讲下乡,用农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群众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与文明创建相结合以文化人。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依托“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最美家庭”等各类文明细胞创建载体,积极将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和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融合,大力宣传“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典型事迹,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爱国 主义教育,深入开展家规家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好风尚。 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成人化风。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组织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群众方面的优势,动员号召基层企业家、青壮年、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大力培育公共精神。积极开展助力防疫、关爱留守老人(儿童)、爱心义剪等各类志愿服务,通过群众之间的互助互利,在乡村邻里间构造“连心桥”,使群众在“志愿者”与“受益对象”间角色转换,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凝结集体价值观念,营造邻里互助的文明乡风。 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成风化俗。结合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脚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融入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宣传发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引导基层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成风化俗,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