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水口中学教书
每 闻
三十多年前,我从师范院校毕业,被分配到水口中学教书。
坐汽车到水口场口汽车小站,从场背后要走十分钟的一条田间小路,才到水口中学校。学校给人的感觉就是平凡和质朴,连校门也没有一点花样。校门正对几十步远,有一二十级台阶,上面是一个宽阔的平台,后面是小山丘,教师宿舍就建在平台上和山丘边。平台正中,有一栋二层的小楼,杨校长及几位老师的家就住在这里,我认为这里是全校风景最好的地方。小楼的旁边有一棵古树,树根繁多,树干粗壮,树枝茂密,像一把巨大的伞,特别是夏天,即使是烈日,也是阵阵凉风,茶余饭后教师们喜欢聚在树下闲聊,与大树田园及远山一起相处。站在树下,一望眼,可见学校面貌,整个小镇也很清晰,一条小河从学校前方流过小镇汇入文井江,对面的远山似乎也近在眼前,秀丽的田园山水遮盖了往昔盛名的烟道,在古街断垣残壁的苔藓依稀还留了烟道繁华的痕迹,封尘了山区小镇的古老岁月。
小楼的左边有几个小房间,我的寝室就在这里,十多平米的房间只有一扇门和一扇窗,窗前摆个小桌,算是书桌和餐桌了,中间安放一张床,罩个蚊帐(那个时候还没有灭蚊器),蚊帐后面还有一平米的行道,算是内室,厨具灶台都在这里了。第一次让睡眠和烟火如此近距离,有种天地虽小却很温馨的感觉。记得同事丹姐教我炒士耳瓜,当地气候条件产这种瓜,收成的季节遍街都是,价格便宜还自然生态,丹姐说冷锅下油,一定要等油熟透了,才放料下瓜,炒出来瓜才香甜,那份香香甜甜至今在记忆深处。
再往里面走左拐,经过山边的一排青年教师住的房子,是一个小四合院,那是袁老师家。这个小四合院是典型的川西坝子民居,小青瓦的院子,面积不大,简朴清爽,袁老师在院坝栽有若干的各种品种的兰草,几乎占了院坝的大部份,每一盆兰草都长得那么自在,散发着淡雅的清香,整个小院的每一个角落都呈现出舒适,有一种来了就不想走的感觉,若不是担心叨扰到主人家,真想借一间屋住进去,平常无事的时候,来小院逛逛也是一种享受。
小楼的右边算是操场和教室了,一排排的教室分布在操场边,也是小青瓦的房子,在空间开阔空气干净的地方,学生也很纯净,相处有一份轻松自然,似乎没有约束的感觉。和校领导及同事相处也是随和,也没有什么杂念,课余大家谈文学,听音乐,一起爬山,一起田间散步,一起穿街走巷。
二年后,因为工作变动我离开了。学校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三十年后,参加当年所教学生们的同学聚会,与他们一起重新走进水口中学,看见校门的左边扩展了一个大操场,小楼四合院及青瓦房教室变成了一座座楼房,那棵大树及熟悉的面容也不见了,校门前的田园也发展成了街道,学校已不再是心中的模样,完完全全变成了另外一番景像。
我的脑海里时时闪现学校原来的形象,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啥叫浮躁啥叫焦虑,是一幅岁月静好的美好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