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县自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建县,已有1600余年历史,是古巴文化和蜀文化的交汇点。千年历史造就了盐亭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在盐亭境内留下许许多多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文化古迹,关于它们的故事,大家都了解哪些呢?
今天让小二带着大家一起探寻盐亭现存的古迹—— 笔塔(字库塔)
,时长00:42
[color=rgba(255, 255, 255, 0.8)]
笔塔:历经百年风雨 涵养人文精神
字库塔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是古代敬惜字纸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史料记载,字库塔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已经相当普及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留存字库塔251座,在盐亭至今还保留着31座,散落在各乡镇和城区, 堪称中国字库塔“第一县”。 笔塔为众多字库塔中的一座,因塔形似一枝巨大的毛笔,故名笔塔,现位于县城嫘祖文化广场东侧,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44平方米,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为重檐楼阁式砖塔,七屋六面六角,单筒式结构,攒尖式塔顶,通高31.36米。基座呈六边形,条石砌成三级台阶,周长36.8米。塔身用青砖、筒瓦及预制饰件砌成,逐层内收,镶嵌有万字格、九叠篆字、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水人物等浮雕和楹联,正面底层楹联为“火候文章光北斗 门前科第擢东关”。 传说道来好生奇怪,自笔塔修建以后,县境东南果然接连出了勾举人、胡举人、赵举人、王举人等科场俊彦。县北则涌现了“保路运动”领袖之一的教育家蒙裁成,著名历史学家蒙文通、蒙思明,一代佛学大师袁焕仙,“川党早期马列主义宣传家”袁诗荛,以及侯伯英、卢发社等英雄烈士。 而今盐亭仍是英才辈出,文气昌隆。正应了笔塔东南(正面)底层楹联“火候文章光北斗,门前科第擢东关”的寓意。这座字库塔成为盐亭县文化古迹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汇聚和涵养盐亭人文精神上起着很大的作用。1986年12月盐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遭遇地震:倒下去,再站起来
2008年,笔塔在汶川大地震中垮塌,残存约9米高。
为了保留艺术和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经盐亭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对古迹进行抢救性修缮。
2011年,相关部门从地基开始重建笔塔,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按照文物修复原则原样复建的一座笔塔。 笔塔的存在为研究古人敬惜字纸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同时能衬托盐亭的文化底蕴,意义重大。地震虽然导致笔塔有损,但文脉不绝,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仍在。
盐亭:日新月异 古迹永存
如今的盐亭,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笔塔依然屹立于嫘祖文化广场,和盐亭人同享一片天,共立一方土。 在建设嫘祖文化广场初期,盐亭县委、县政府精心筹划,致力于保护作为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笔塔,将历史文化和现代商业开发充分结合,与普通民众的休闲生活融合,让笔塔和城市、人群融为一体,提升盐亭的城市魅力。 “你在哪个地方?" “我在笔塔下” ————笔塔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