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同行——艺术的师承与创作的文脉”策展人访谈录
采访:向丽琴 访谈嘉宾:蓝庆伟
1月21日,邛崃美术馆2022开年首展“溪山同行——艺术的师承与创作的文脉”开幕,共有14位当代艺术家参展,他们分别为杜尹、符曦、高小华、何多苓、贺阳、李昌龙、罗徕、庞茂琨、孙晓伟、王昊阳、熊宇、徐泽、朱可染、翟一涛(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这些参展艺术家大多有着学院“师者”的身份,既是艺术实践的创造者,又是艺术教育的践行者。为了帮助大家更多地了解这次艺术展的意义,1月23日,邛崃融媒体中心记者对策展人、成都大学教师蓝庆伟进行了访谈。以下为访谈实录——
向丽琴 :邛崃美术馆的这次开年首展,确定“溪山同行——艺术的师承与创作的文脉”为主题,出于怎样的考虑?
蓝庆伟:“师承”和“文脉”的关系其实是一个老话题,每个时代都有人在提及。当下的我们既要面对当代的现实又要面对古代的过往,我们在对艺术的发展历史展开讨论时,“师承”和“文脉”的关系都会跃然纸上。“师承”和“文脉”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老问题,它同时又在不断生发着新问题。展览题目“溪山同行”强调同道相行、精神相向、时代相伴,我们知道北宋范宽有一幅传世名作名为《溪山行旅图》,展览题目受此影响,强调“同行溪山,接续文脉”,“师承”并不是简单的师傅传徒弟式被动接受与技艺规范的工匠做法,而是“师古”“师造化”的自我发展、个体意识与时代创新的特殊关系。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不只仅有活着的“我们”,还有历史文化浸染中的“我们”,“我们”既要面对时代又要面对过往,还在未来的尘埃乍起中。
跟“我们”一起的,既有深厚的传统也有创造当下历史的艺术家,同时又有“我们”正在探寻新方法、新思路、新线索的新生一代,“师承”与“文脉”的寓意是生生不息,身处在同一时代的每个人都在经历一个相互提携、相互学习、相互修正的过程中。
向丽琴: 展览跟邛崃美术馆所处的文脉坊字面中的“文脉”二字有关,展览本身、艺术家个体无不与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邛崃面临着相似的挑战,“溪山同行请谈谈这次展览所选艺术家及作品思路、展览特色、亮点及意义所在?
蓝庆伟:展览的思路:第一是川渝两地美术学院的交流展览。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有庞茂琨院长,成都有川音成都美术学院何多苓、贺阳、李昌龙老师,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有高小华、翟一涛老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有熊宇、符曦老师,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有罗徕、徐泽老师等。第二是艺术家驳杂身份的探索。在参加展览的艺术家中,他们有着师者、学生、艺术家等糅合身份,这次展览将提示观众放弃孤立地讨论一个艺术家创作的惯性思维。第三,“溪山同行”是一个三代人的展览,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以作品来呈现对当下的思考。第四是“四川绘画”背景下的绘画思考。“四川绘画”与“四川美术学院现象”是四川地区艺术发展的代表,那么艺术家层出不穷的当下,如何应对、如何突破地域成为新的艺术课题,这是此次展览所提出的一个问题,虽然它承载不了这么大的一个任务,但是这样的探索与追问是不能停止的。”中强调“同行”概念,恰恰是对这种挑战的回应——也是关键核心所在——唤醒我们在时代之下的创新和发展的问题。
向丽琴:请谈谈您了解和感受到的邛崃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蓝庆伟:我对邛崃还没有过多的了解,每次开车来邛崃,只要闻到熟悉的酒糟味,就到邛崃了。邛崃有酒,也有窑,这里的窑和酒的历史,都会让人沉醉。
向丽琴: 作为策展人,您对这次在邛崃美术馆的展览有怎样的期待?
蓝庆伟:除了刚刚说的展览学术上的一些期待以外,我觉得邛崃美术馆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话题。如果将这个话题放置在全国,成都市邛崃市作为一个县级市能提出美术馆这种文化样态的建设是屈指可数,期待更多的文化活动在这里呈现。作为全国县级市美术馆的一种文化样板,希望这个美术馆能够给全国的县级市提供一些文化建设上的数据参照,如:新型文化机构和传统文化结合、县级美术馆文化生产与地方特色、非中心地区民众的接受度等,这些社会学、人类学的数据与参照势必会对全国的文化建设,尤其是在今天城乡结合、社区文化、新农村建设等话语之下,提供可行的案例、参照以及借鉴。 向丽琴:展览期间将围绕成人及儿童活动为主线,设立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以践行美术馆美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可以剧透一下具体情况吗? 蓝庆伟:公共教育活动将会基于公众而展开。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公众划分为:专业、非专业,专业公众又有美术院校的学生、艺术专业从业者和艺术爱好者之分,非专业公众又因年龄不同分为有儿童、青少年、成人、老人等。基于此在公共教育活动安排上,第一个会以儿童/青少年作为一个主体;第二个会以艺术家讲堂的形式以艺术从业、艺术爱好者为主体分享与讲堂;第三个以素人油画体验的形式展开。除此之外,公教活动将会与节日结合在一起,比如说第一场公共活动,计划在元宵节前以元宵节为主题;第二场活动将会放在三八妇女节前后,以女性为主要受众展开油画体验活动。 综合起来说,希望公共教育活动一是能照应到不同层次的人群,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二是跟节日进行一种结合选取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展开;三是展开艺术专业交流,促进邛崃的艺术与其他地区艺术的联动。 美术馆是最直接、最快速了解城市乃至地区艺术文化氛围和发展水平的地方,而展览则是连接人、城、文最诗意的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展览不断创造“艺术事件”,去拓展更多丰富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让人们通过审美感知、在地性的人际交流来确认身体在场与精神复苏。如今,“溪山同行——艺术的师承与创作的文脉”作为邛崃美术馆2022年首展,精心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希望它带给观众更多关于艺术的启迪,并进一步激发邛崃本土的文化艺术“再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