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岷仙境是四川西充县的南岷山,古称南山,位于西充县城以南5公里,因其风景优美,四季宜人,故有“南岷仙境”之称,是西充“八景”之一。南岷山位于川东北腹地,自西充城南3公里,海拔515米,系永清南岷山村辖境,与晋城、常林接壤,同莲池、金山毗邻。因地处古安汉县之南,汉孝廉何岷受王莽权贵之排斥,隐居于此,取“何岷”之“岷”字而得名“南岷山”。南岷山山势奇特秀丽,绵延数十里。上有跨鳌、宿鹤、黄坛、驭仙、量景、洞阳、步虚、伏龙、览翠、醮坛、伏虎、日照、丹霞十三峰,皆因山势形状而得名;中有山泉九处,终年不涸,分别流入磨剑、洗钵、清心、濯印、浴丹、蘸月、伏虎、漱玉、石鸡九口井中。故有“南岷仙境”之美誉,列西充八景之一。唐代进士程太虚,县城东观音程真宫村人,唐宣宗赐“道济太师”。宋仁宗封“道济法惠真人”。清光绪十三年御赐九龙捧圣金匾,上书“南岷昭佑”。封程真人为“南岷昭佑灵应帝君”,民国政府主席林森送“南岷仙境”。南岷山有两座寺庙,始建于隋唐年间。唐宣宗敕建大、小南岷两寺庙,供奉白马祖师、程真人。1993年春,南岷山及周边群众自发重建了寺庙。 2007年11月18日,南岷寺正式开门迎客。
《西充县乡土志·乡土历史 氏族》记载,“西充以何:汉有何岷,宋有何群何涉何金膺,显爵者十余人,今族最繁衍。”《舆地纪胜》卷156顺庆府也记载,南岷山“距西充县十五里。上有十三小峰,汉何岷者隐其上,遂以名山。是后为贾神仙师道场。今名降真观,山有九泉”。据传,西汉成帝绶和元年(公元前8年),晋城镇象溪滨的何岷举孝廉(官职为谏议大夫)因谴责王莽篡权,避王莽加害而隐居南山,后人为纪念何岷,遂将南山更名为南岷山。
南岷仙境远近闻名,众多文人墨客纷纷“点赞”。明代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南岷山歌为御史大夫南充王公作》云:“君不见古皇鸿濛时,参井星精夜堕地。化为南岷山,山高八千丈,力奠金维控西裔。芙蓉片片青霞叠,中含太始以来雪。九井遥吞灌口烟,三峰倒映峨眉月。鶱飞凤仪,蜿蜒回龙。星斗夕亏,风雷昼封。挺孤碧之峭削,郁群苍以巃嵷。下有寒泉漱芳玉,谁云出山令泉浊。泻作嘉陵江水声,日夜潺湲映天绿。山人少时此山居,薜萝裳壁云储胥。时吟蜀肆君平易,不著临邛司马书。北山无猿鹤,东山有苍生。以兹拂衣出,聊作应世行。为雨为云润七泽,?然岂负兹山色。麟阁今标如砺功,龙门复表回澜力。南岷山,何足拟,从兹以西二十四万里。昆崙中天作天柱,山人之名亦如此。”在《赠淮阳中丞王公子虞入户部六绝 其五》又云:“青天秀出南岷山,万古长留白雪閒。闻道山头山色改,欲施霖雨遍人间。”清代常纪(字铭勋,号理斋,承德人。乾隆辛卯进士,历官崇庆知州。殉难,赠道衔。有《爱吟草》。)《南岷山祈雨》中说,“骑鹤仙人去,烧丹胜地存。好峰云澹澹,荒井水源源。闻道神灵雨,常沾绿树村。还将椒与桂,一为叩山门。”明代王冕在《南岷山怀古》也云:“岷山高迥古称雄,向有幽人隐此中。岭树摩青攒碧汉,石泉喷白引长虹。群峰凸地罗星象,一柱撑天挂日宫。东瞰大方千百嶂,互呈苍翠兴无穷。” 而这位“幽人”,正是汉代的何岷。
说起南岷山的诗词歌赋,不得不提起另一位何氏,正是《西充县乡土志·乡土历史 氏族》中记载的宋代何群。何群,生卒年不详,字通夫,进士,西充县观凤乡人。北宋庆历年间入太学,被推为学长。他认为三代取士都从乡里举拔,后世却专主文辞,而文辞中害道最深的莫过于赋。于是请求革除以赋取士的弊政。当其主张受阻时,忿然烧掉已赋800余篇,被讲官逐出太学,遂返观凤草堂寺隐居,号“安逸居士”。后信佛,入北福寺青岩洞。何群死后,益州太守赵拤奏何遗稿有益时政。《宋史》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第二百一十六也记载,何群,字通夫,果州西充人。嗜古学,喜激扬论议,虽业进士,非其好也。庆历中,石介在太学,四方诸生来学者数千人,群亦自蜀至。方讲官会诸生讲,介曰:“生等知何群乎?群日思为仁义而已,不知饥寒之切己也。”众皆注仰之。介因馆群于其家,使弟子推以为学长。群愈自克厉,著书数十篇,与人言未尝下意曲从,同舍目群为“白衣御史”。 群尝言:“今之士,语言说易,举止惰肆者,其衣冠不如古之严也。”因请复古衣冠。又上书言:“三代取士,皆举于乡里而先行义。后世专以文辞就,文辞中害道者莫甚于赋,请罢去。”介赞美其说。会谏官御史亦言以赋取士无益治道,下两制议,皆以为进士科始隋历唐数百年,将相多出此,不为不得人,且祖宗行之已久,不可废也。群闻其说不行,乃恸哭,取平生所为赋八百余篇焚之。讲官视群赋既多且工,以为不情,绌出太学。群径归,遂不复举进士。嘉祐中,龙图阁直学士何剡表其行义,赐号安逸处士。群既死,赵捠匾嬷荩嗳阂鸥逵幸媸闭岗萋忌现疲骸胺侨裘晔槠鹛熳映扌囊病!鼻薏幌隆
这位刚直不阿,出生在西充观凤,后在观凤草堂寺隐居,信佛后入北福寺青岩洞的何群,自然与西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他“取平生所为赋八百余篇焚之”,但万幸的是,仅仅留下了一篇《降真岩》。《降真岩》不仅被列为宋代名著,还与南岷山有关:“凤顶孤峰耸绝奇,仙家云驭久栖迟。飞腾岷岭元和日,留记山岩景佑时。水透山阿朝北坎,山开井势拱离南。他年殿阁鸣钟磬,广运重开帝载熙。”为什么题目叫《降真岩》?《舆地纪胜》卷156顺庆府“今名降真观,山有九泉”。可见,南岷山以前也曾经叫做南山、降真观。
一个南岷山,竟然与汉代谏议大夫何岷、宋代“学长”“白衣御史”何群有渊源。岁月流逝,南岷仙境依然尚存,只是不知道观凤草堂寺、北福寺青岩洞,是否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