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诗
诗歌是最早的文学体裁。《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看来,初期的诗歌与音乐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情绪激越的产物。
郭沫若先生说:“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李牧的歌行……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的绝句。”雪莱说:“诗可解作想象的表现。”而评论家赫士列特别指出:“诗歌是幻想和感情的白热化。”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语言精练,音调和谐,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呢?孔子的标准是:“诗百篇,一言以蔽之日,诗无邪。”诗无邪指的思想内容,即“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而不会超出礼的规范,走到邪路上去。三国时曹丕说:“文学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他所谓的“气”,指的是作家的个性,气质和秉赋。他根据这个这个标准,对孔融,徐干,刘桢等人的作品的特点进行过评论。刘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他的标准:“一观体位,二观置词,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他的‘体位’,指的的基本思想内容;‘置词’,指的遣词造句;‘通变’指的章法;‘奇正’,指的是结构安排;‘事义’,指的典故引用;‘宫商’,指的韵律,声调.他的这一标准为以后各朝代文人学士所接受。在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两条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要求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根据他们的教诲,我认为一首好诗应该具备的条件是:立意高深,感情真挚,韵律严谨,语言生动,比兴贴切,诗意含蓄。
一 立意高深
立意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境界要高,要有与时代合拍的健康的思想内容,与当今的复兴中华的“中国梦”,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保持认识上的高度一致。这种思想内容不是干巴巴的口号,而含在意境之中。
什么叫意境?诗中所描绘的典型景物,或事物,或生活画面和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高度和谐统一,达到融情入景的“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如陆游的《卜算子。吟梅》把无畏冷落,不怕挫折,不慕名利,保持节操的思相内容寄梅花表现出来。梅花在驿外的断桥边的黄昏中,当然受人冷落。风雨交加,就是指打击他的恶势力。苦争春,就是不怕挫折。纵然被碾作尘了,香气不变,也就是保持节操。读者对诗的思想内容是根据画面悟出来的,作者对诗的思想内容是通过画面蕴含着的。毛泽东与陆游一样爱梅花,他的《卜算子。吟梅》境界就完全相反。梅花所处环境更险恶,不仅有风雨,还有冰雪,是百丈冰的悬崖峭壁。但梅花开了,一个“俏”字不仅传神地表现出梅花之美,更表现出梅花的奋斗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梅花是报春而不是争春,占春,而是唤醒百花争艳,梅花的伟大和高尚风格就展现出来了。陆游笔下的梅花指他自己,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二者的境界不同,其思想内容的差异是多么大啊!由此看来,立意多么重要!
二 感情真挚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随园诗话》说,“诗情情愈痴愈妙。”痴是指真实,热烈,执着。袁枚列举了红兰主人的《归途赠朱赞黄》的诗:
大汉归来至半途,闻君先我入京都。
此宵我有逢君梦,梦里逢君见我无?
还列举了许宜英《寄外》,诗曰:
柳风梅雨路漫漫,身不能飞着翅难。
除是今宵同入梦,梦时权着醒时看。
他认为这两首的感情是真实的,很感人的。这种感情,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而装出来的。感情真挚的作品在李白杜甫的诗中很多。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都是情真意切而感人肺腑,脍炙人口的佳作。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
三 诗味浓郁
所谓的诗味,不仅读来琅琅上口,而且是慑人心魄,回味无穷,有余音绕梁之感。浓郁就是诗味的程度强而厚重惬意。
诗词要写得有趣味才有诗味。这种趣味指有理趣,事趣,情趣,景趣,如袁枚所说:“诗能令人笑者必佳。”
理趣是指诗中具有发人深省的哲理。这种哲理寓意于写景状物,叙事言情之中,是用诗情画意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名句,都极富哲理,读来刻骨铭心,过目不忘。
“事趣",是指诗人对事物体察入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陈毅的《赣南游击行》:“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己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之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中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等等。他们都把事物写得逼真,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
“情趣”,即是把感情写得真实可信,使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如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把对家人的提心吊胆之担心心情写得自然可信。又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把一个少妇想在梦里去见她戍边多年的夫君,怕黄莺惊了她的梦,先去打走黄莺。使人仿佛看到了这个少妇,而且对她产生了同情,对统治阶级之兵役压在人民头上造成的痛苦产生了憎恨之情。这些诗语言虽平淡,感情却真实可信,产生了感染力。
“景趣”,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融情入景,使之妙趣横生。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梅花地处墙角,地位幽微却凌寒独开,点明其倔强坚贞的品格。洁白的色泽和清幽的香气,显示高洁幽雅。“凌寒”,倾注了对梅花的感情,使之成了人的品格性格的象征。读来饶有兴趣。又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日暮生愁,天低于树,让人感到压抑沉闷。月近于人,便感游子孤寂。读来如身临其景,趣在其间。
四、语言生动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要使用艺术的语言。有人提出:要把诗歌写通顺。这话好象是对的,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以散文的语言和句法要求诗歌就大错特错了。宋代诗人王安石指出:写诗填词要用诗家语。什么是“诗家语”呢?诗歌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所以语言必须是高度形象生动的;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所以语言必须是高度精炼的;诗歌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与抒情,所以语言是活泼的,带有抒情性的;诗歌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所以语言是优美和谐的。“诗家语”,一言以蔽之日:高度形象生动且精炼,同时是活泼的带有抒情性的优美而和谐的语言,就是诗家语言。
诗歌语言和散文语言到底有那些不同?一、在其形象生动活泼,精炼准确等方面,比散文要求要高;二、语言优美和谐,有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方面有别于散文;三、句法的省略和倒装有别于散文。
1、省略。省略可以使语言精炼。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名词性词组构成一个句子。如马致远的《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还可以把两个名词性词组排在一起作为一个句子。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此外还可以省略谓语而用副词。如杜甫《送远》中的: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上句用副词犹,下句用副词亦。 2、倒装。诗词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常常倒装,比散文自由,往往是散文不允许的。如苏东坡的《念奴娇》中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散文是不允许的,散文的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再如杜甫的《秋兴》之八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散文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后一例子,特别值得我们深思,不倒装的平仄和韵是一样的,诗圣为什么要倒装呢?我的回答己在文中,不再缀述。
五、比兴贴切
别林斯基曾说:“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体的思维以生动的感性的美的形象。”他强调了思维内容要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陈毅在向毛泽东同志请教如何写诗时,毛主席回答说:“诗要用形象思维和用赋比兴手法,是不能违反的唐时规律。”他还对赋比兴作了解释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其实,赋就是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比和兴是修辞手法,就是如何把话说好。诗词要表现的概念,要说的道理,不是直说出来,而是使用赋比兴手法,让人从形象中感悟出来。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将石灰人格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千锤万凿比自己久经锻炼,烈火焚烧比当前的战争,清白比自己今后的美誉,从而表达愿自我牺牲,保卫国家的高尚情操。后两句简直是警句,正如袁枚所说:诗有极平浅,而意味深长者。
六、韵律严谨
散文诗可以不押韵。新诗和新体诗都讲求押韵,不讲平仄,但要讲节奏优美,要有音乐性。近体诗和词曲都要讲究平仄音韵。如果只讲求凑够字数,就说是某律某绝某词某曲,那是会闹笑话的。写近体诗要用《平水韵》,如严守韵部,用的韵不要超越某一个韵部;如果用宽韵,是指相邻韵部通押,但上平声的韵不能和下平声的韵混用。也可以用《中华新韵》,简称《新韵》。作律诗还要不失粘,不失对,不犯孤平,无三仄足,无三平足。写词要用《词林正韵》。写曲要用《曲韵》。一首立意高的诗词,在韵律的某一点上出了差错,都不会被别人认可。自认为写得很好的诗,在参赛的时候为什么得不到奖呢?如果不是立意不高的原因,就可能是在韵律上还有问题。所以写格律诗韵律要严谨。
七、诗意含蓄
苏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篇中无藏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他的意思是说,一篇作品完了,但留有余味,意思没有完,是天下最好的作品。如果说,在句中只有字面的意思,篇中没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不是好中之好的作品。如果句和篇中有弦外之音,就是好中之好的作品。
由此看来,应把诗歌写得含蓄一些。写含蓄不是把字句写得深奥费解。清代诗论家袁枚说,“诗用意要精深,出语要平淡”,“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含蓄和平淡并不矛盾。含蓄的诗可以很通俗的。上面提到的金昌绪的《春怨》,难道不是既含蓄又平淡吗?再如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以闺意作比,含蓄表明在考试前向张籍投诗求助,对他的水平作出评价,他的文章合不合主考官的口味,求得他的帮助,顺利考中。诗中既反映了在考试前夕诗人彷徨不安的心理,也反映了科举考试依靠豪门的社会风气。全诗才二十八字,却反映了如此的思想内容,靠的就是含蓄的表现手法。
另外,好的诗词在创作方法上应该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反映生活的本质和本质的某些方面。浪漫主义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以丰富的幻想和联想,表现生活的理想。浪漫主义着重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或尚未普遍存在的理想生活典型。一个诗人应该采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自觉地把现实和理想统一起来。既要从现实生活出发,又要站在一定的理想高度去认识和概括生活,即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去表现理想,把革命理想熔化于现实的描写中去。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七律·长征》,《忆秦蛾·娄山关》,《念奴娇·昆仑》,《蝶恋花·答李淑一》等,就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刻苦钻研。把诗写好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勤于创作,就一定能写出好诗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