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年味是一样东西,得到了,就幸福,长大后,年味是一种心态,满意了,算幸福。 年是时间的长度,也是生命的长度,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四季变化,年,总是要过的,过一年就少一年。 年在每个人心中是不同的,不管家在南方北方,还是内地边境,都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往家奔,谁也阻挡不住回家过年的脚步。 年也称春节,而且是大节。每当春节临近,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心甘情愿地、真心实意地参与到这一重大的活动中来,不管是春暖花开的南方,还是冰天雪地的北方,没有人崔促,没有人提醒,目标只有一个——家的方向。 过年习俗的认同,是我们长期是生活状态的一致性体现,长久生活状态的融合,势必形成共同的集体认同,从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 这条文化的主脉,就是以家为核心衍生出的亲情之线。一个人即便走到天涯海角,心中都扯着一根无形的线。有多少中国人,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织在一起,就是中国人用情感编织的血脉之网。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历久不衰,不管王朝变换,中国人回家过年去滋润亲情的初心始终不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中国人对宗族血脉的最基本的认同。 有人曾经担忧过国外的洋节,会淡化中国人对自己传统节日的固守,却大可不必当回事。当人们在春运的车站、码头、机场看看那些奔家去的人流,你就知道,心之所向,是怎样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我们的春节,是我们对文化的认同、是对文化的自信,是文化自觉汇聚成的民俗、民心、民意。我们的春节,是全世界华人热爱生活、看重亲情的最好体现! 今年春节来得要早一些,随着春节的临近,对年的昧道越是追寻,想用相机拍些过年的内容。 2022年元月18日几个摄影师相约向川南进发,看一下宜宾屏山县中都镇最早的油菜花,然后到几个古镇看看川南人采购年货。先后到了乐山的罗城古镇,箭板古镇,屏山县龙华古镇,中都镇,宜宾高县胜天镇,叙州区喜捷镇,泸州市枣林码头,合江县尧坝古镇,总行程一千三百多公里。回到成都后,又去了几个乡镇买年货,也顺便找年味。 在泸州的时候还有个小插曲,导航去枣林码头,结果到了泸州龙马潭区的枣林园小区,以为到了地方,给战友打电话晚上喝酒,同行的朋友发来导航找好了酒店,到合江县枣林码头还有四十七公里,立即赶往合江,中途战友来电话说准备了两桌,叫上同行的朋友一起吃个团年饭,还通知了另外几个战友做陪,只有使劲道歉了,辜负了战友的一片心意。 年味找到了没有呢,找到了,好像也没有找到,还差点啥呢,差的是小时候的一捧花生,一把胡豆,一身新衣裳。 年味年年都在找,年年也没有找到。其实,年味就在我们心里。 罗城镇分古镇和新街,商品交易都在新街市场,摊老板把东西摆好,女儿在摊位上看父亲安装灯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