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小城市的基本面决定了它的楼市中长期都要走下坡路
上干货
1、经济落后,缺少购买力。
以广东为例,2021年广东各市的GDP里,深圳、广州一线城市一骑绝尘,佛山、东莞紧随其后,而清远、韶关、梅州等小城市的人均GDP只有头部的1/4左右。
就像最近流传的一句话,回老家买只鸡都要拖关系。县城的经济发展不充分,缺少商业流通路径,商业化也不够成熟。
老家的县城里,真正能算产业的就是电子烟代工等工厂。老板赚到钱后分一点给员工,员工维持着发不了财也饿不死的状态。
小地方要说真正香的职业,还得是体制内。哪怕是个村干部的名额,都有一堆人到处送礼让大家帮忙投票。
2、人口外流,需求在萎缩。
体制内的岗位有限,除了进厂又没有太多选择,年轻人外出到大城市是肯定的。只剩下老人、小孩留守在老家的县城里。
我还看到有人提出搞一个创业项目, 相当于众筹找专人专门帮忙照顾老家的老人,提供上门做体检、偶尔帮忙照看一下的服务。
3、库存高企,行情下行。
目前整体的房子是过剩的,但是都集中在最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其实是短缺的。所以三四线需要不断卖新房。
但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楼市几乎都喘不过气来,这会儿连深圳、广州这些一线城市都还没缓过来,三四线城市行情更差了。
行情下行,大家买房信心不足,连在群里讨论都少了。
我看惠州不少开发商过年期间给出了垫资首付款,只要交一半的首付就可以上车,买房人也下不了手,很大原因就是受到市场观望氛围影响。
4、土地模式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跟一二线本质的区别是,三四线城市的财政收入有限,多数靠卖地,卖地去推新房,新房去库存之后再进一步卖地,如此循环。
但是当三四线城市的人都有房之后,库存就去不了了,所有人都买新房,二手房没有流动性了。要知道房价上行是取决于二手房流动性上涨,但是三四线城市二手房没人买,房价不涨,大家也不愿意买房了。
因为买涨不买跌才是大多数买房人的宿命。
涨的时候都来买,不涨的时候肯定没人要啊。三四线城市必然首当其冲,玩不下去了。
所以,整体来说,产业、人口,土地的基本面决定了未来大部分小城市和县城的房子会越来越过剩。
如果你手里头有多套小城市和县城的房子,建议尽快置换。如果你朋友家人有多套房,可以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看看。
越到后面越难置换,什么有人会买小城市和县城的房子呢?
除了一部分在本地的真实需求外。对返乡置业的人可能跟旅游地产一样,真正买单的还是情怀,但是情怀不值钱呀。
你以为有能力外地工作的人,还会回去么?我认为很难的。有句话是说: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大城市给你的眼界,有时候会让你难以忍受小城市的格局。能留一二线的那些人不会再回去了。
可能真正的刚需是留在当地的农村娃为了娶媳妇,必须要在县城里消费一套房子。毕竟~
当然,并不是所有老家县城、所有旅游地产都不能买。当下的任何市场都是分化市场。能不能买,买哪里都要分情况看。
三四线城市哪些可以买呢?
人口还在流入的省会城市,是没问题的,比如昆明,南宁等等。
都市圈和省会城市周边的人口众多且流入、经济发达的二三线城市,最典型的就是东莞,无锡等等。
三四线城市里面产业、人口基本面强的,我觉得千万级人口,万亿级GDP,或者接近这个数字的,都是没有啥问题的,典型是泉州、南通等等;
江浙的一些发达的小城市,产业基本面很强,比如嘉兴、昆山,义乌等等。
有独特环境、旅游和休闲养老资源的城市,再加上一些国际级的规划和概念,这一类主要看海南三亚、海口。
如果你手里还没有钱买这些地方,相信我,那不是把子弹浪费在看不到未来的小县城的理由。
留好现金,加油搞钱,一击即中才能做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