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所以世界必须在;若我不在,我子孙犹在,所以世界也必须在……但是,我为何而在?
幼时刚刚学会思考的时候,曾经想过一个直到现在也没有答案的问题:人存在的意义何在?
最近丰县八孩妈妈的非人事件,又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这个死结。当拐卖妇女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发生时,绝大多数情况是引得人神共愤,但也有例外。比如,有著名作家就异常冷静与理智地说过:“如果他不买媳妇儿,就永远没有媳妇儿;如果这个村子永远不买媳妇儿,这个村子就消亡了。”
其实,这位作家并不孤独、他的看法也并非绝对的异类。就算很多面对拐卖妇女义愤填膺的善良之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人类的繁衍和延续,也是天经地义、是天地间的第一号大事,无出其右。
那么,人类繁衍和延续的意义究竟何在?
被视为肤浅的人说:人生一世,吃喝玩乐;家族观念浓厚的人说:人生一世,当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庇佑子孙;有民族国家观念的人说:人生一世,当建功立业、或光大社稷或解民于倒悬;醉心于学术道德的人说:人生一世,当著书立说、解人之惑……
然而,无论哪一种人生价值观,最终都不能超越一个迷思:光宗耀祖和惠及子孙的荣耀和财富、富民强国开疆拓土的不世功勋、闪耀古今开智启蒙的不朽学说,等等等等,穷尽所有你能想到的一切文明的光芒四射的硕果,它们最终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难道不就是那些最肤浅最无知的人口中的“吃喝住行玩乐”?只不过,我们吃喝的样子越来越斯文、穿着的服饰越来越精致,住宿的房子越来越高大整洁、出行的方式越来越舒心愉悦,玩乐的过程越来越精彩、内容越来越丰富,再有就是整个“吃穿住行玩乐”的过程越来越有序与和平,仅此而已。
表面上看,从农耕火种与茹毛饮血到车水马龙与锦衣玉食,从弱肉强食和丛林法则到市场经济与法律秩序,从奴隶主对奴隶的霸凌到人人生而平等与自由,从皇家贵族的世袭体制到自由民主的选举制度,人类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但实质上,人类文明只不过披上了一件世上最大最华丽的“皇帝的新衣”——其内在的逻辑,依然是为了更好的、更和平的“吃穿住行与玩乐”。这是人类各种思想都极力绕行的距离最远的“死路”、是各色人种都视而不见的规模空前的“裸奔”!
要吃喝玩乐,首要的前提是生存和繁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繁衍是人类的第一要务,那么,当无数个大龄男性青年面临打一辈子光棍的可怕后果,当无数个困难家族面临绝后的恐怖前景,试问,他们能怎么办、该怎么办?试问,彼时彼刻,有多少人、有多少家族、有多少村庄能够洁身自好、遵纪守法、恪守婚姻自由的原则而拒绝买卖妇女?彼时彼刻,买卖妇女不是成为了传宗接代、家族繁衍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义之举?
我承认,以上的逻辑分析与现实有很大的出入。因为,八孩妈妈的拐卖案,已经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愤怒和谴责,是不是就说明了我以上的分析纯属子虚乌有、无理取闹?也不是,因为,人们忽略了一个距离:道德消失点的距离。
因为,八孩妈妈的遭遇与我们身边的女性“只差了一闷棍”,如果听之任之,八孩妈妈的遭遇,随时可能降临到我们的亲友、邻居、同事、同学身上,它离我们太近,远未驶离“道德消失点”的距离,所以,我们的道德感犹在、正义感犹存。而且随着交通的便利和发达,这种道德消失点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但是,道德消失点依然存在。假如,我们的某个光棍儿村的光混儿拐卖了一个火星妇女为妻,甚或是拐卖了地球上某个遥远到我们压根儿没有印象的角落的妇女为妻,彼时彼刻,愤怒的人们还有多少?谴责的声浪还有多高?解救的团队还有多大?
不光是拐卖和买卖妇女,包括人类所有的正义和道德,在道德消失点以外,都具有双重甚至多重的而且相互矛盾的标准。比如,几十年前的二战,骑在德国纳粹与日本军国主义的战马之上的战争狂人心里的正义与道德,与在其铁蹄之下的群落心里的正义与道德,显然互相矛盾且不可调和,但双方的心里都各自充满了正义与道德;而近在眼前的俄罗斯与乌克兰之争,它们各自的正义与道德出发点也显现出同样的矛盾。而在这个过程中,曾经的受害者并不会物伤其类地转换自身道德的出发点。
其实,人类的道德都服从于一定层次的目的和价值观,区别仅仅是层次的问题。一个在现实中处于劣势的价值观对应的道德,需要为另一个处于优势的价值观对应的道德让路,而且这两个层次的价值观及其对应的道德只有强弱之分、并没有高低之分。比如,在有人易子而食的年代,为维持生存而偷盗就彷佛算不得啥了;如果这样说还是比较抽象,不妨将这个矛盾放大到人与动物之间,就一目了然了:有多少人想过,同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为什么动物是人类天然的食物要任由人类心安理得地宰割?!
再说回买卖和拐卖妇女的问题。可以预见的是,被拐卖的妇女来自的地方离我们越远、其文化习俗与血缘关系和我们差距越大,我们的愤怒和谴责就会越弱,非但如此,恐怕支持的声音和观点还会如日东升,然后一日盖过一日。因为,火星太远,那里的荣辱与我们暂时无关,那里远在我们的道德消失点之外。
到此为止,如果你不幸相信了以上的逻辑,那么你的心里已经不可避免地升起了一丝凉意: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都只不过是“食色性也”升级换代的华丽包装和花式促销。你甚至会进一步怀疑,人类的存在,除了满足吃喝玩乐、食色性也的本能之外,还有任何别的真正的意义吗?
然而,人间也并非如此悲观和绝望。因为,在人类的璀璨文明中,还是有硕果仅存的几种文化,超越了“吃穿住行玩乐”、“食色性也”的逻辑陷阱。那就是宗教文化,这是人类为数不多的可以借以慰藉的存在。尤其是佛教,因为佛教给出了人类究竟是否应该永存的答案,给出了六道轮回的理论,解释了俗世生命的来源和归途,以及指出了生命最终的出路:放弃人类的欲望、立地成佛,地狱成空、人间成空,所有的罪恶也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