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2022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2022)中国国家队名单出炉,他们是来自
成都外国语学校的张隽恺、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戴江齐、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的周航锐和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的唐绍轩,今年8月,他们将代表中国参加IOI2022,出征国际赛场。而张隽恺的此次入选可以说刷新了成都外国语学校的历史,“
此前我们学生入选过亚洲奥赛的中国国家队,代表中国在亚洲赛场上拼搏,这是首次有学生入选国际奥赛中国国家队,所以是又一次创造了成外的历史。”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龚智发表示。
从左至右:龚智发、喻鹏举、张隽恺
15日晚,刚刚结束选拔赛的张隽恺和其教练喻鹏举从上海返回成都,双流机场到达处,成都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们早早地便拉起了表达祝贺的红色横幅,张隽恺一走出机场,大家便送上了鲜花和拥抱。据了解,这位被老师们称为“仿佛像开挂一样”的学生,在2020-2021整个信息学奥赛的系列选拔中,无论省选还是国赛,一路都是以满分的姿态过关斩将,最终以全国排名第一的成绩问鼎决赛。
大合影
已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
接下来将全力备战国际竞赛
据介绍,张隽恺小学时就从老家转学至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就读,初中和高中均就读于成都外国语学校。
初三时,他参加了清华大学的信息学竞赛冬令营获得一等奖,从而得到了清华大学一本线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高一时,在全国信息学竞赛中斩获金牌,因此正式得到清华大学的保送。今年6月即将高三毕业的他,将去到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继续学习自己热爱的信息学。
张隽恺
说起此次国家队选拔赛,张隽恺表示,整个寒假他都没有怎么休息,“可能春节休息了2、3天”,一直都在积极备赛。尽管此前是以全国排名第一的成绩入围决赛,但张隽恺并没有因此松懈,“比赛过程是有很多变化的,这次我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发挥一般,所以赛前我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入选国家队,这个结果也不能说在意料之中。”张隽恺说,目前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他仍不能放松,接下来他将全力备战国际竞赛,争取在世界赛场上为国争光。
班主任陈代强一路见证了张隽恺信息学竞赛的“问鼎”之路。“初三结束时,他是全国第38名,高一结束时,他是全国第19名,高二结束时,他是全国第1名……”陈代强对张隽恺的每一次进步都如数家珍。在他眼中,张隽恺是“一个低调、热心的孩子”。他说,张隽恺在竞赛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从来不骄傲、不炫耀,同学之间有信息学的相关问题请教他,他都会很热心地解答,在班上人缘很好,学习非常自律。
初期每天至少训练10个小时
遇到难题吃饭走路都在钻研
喻鹏举是成都外国语学校信息学竞赛教练,也是张隽恺的教练。他从初三开始便带着张隽恺学习信息学。
“他是从初二开始接触信息学的,我是从初三开始带的他。”喻鹏举说,学习竞赛其实挺苦的,初期张隽恺每天至少要训练10个小时,一般是上午8:00-12:00,下午2:30-5:40,晚上7:00-10:00,周末可以休息两天,“张隽恺初三基本就是这样安排的,训练非常扎实,成绩也突飞猛进。”
喻鹏举说,在他看来,张隽恺最大的特点是专注度高,执行力强,能动性强,主动学习的意愿很强烈,肯钻研。比如给他布置一项任务,他可以自己钻研一周,反正就是一定要钻透,连吃饭、走路都在思考,对张隽恺来说,基本不会有畏难情绪,或者遇到难题就放弃的情况。
而张隽恺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喻鹏举认为,很大程度上源自他对信息学的兴趣和热爱。“看得出来,张隽恺对信息学是非常感兴趣的,这也是他能够一关一关攻破难题,取得成绩的动力。”张隽恺也表示,他是因为喜欢才愿意去参加训练,也是因为喜欢,才能在竞赛的道路上突破瓶颈,克服困难。
当然,仅有兴趣仍是不够的,对于想要尝试竞赛之路的孩子,喻鹏举建议,首先肯定是要热爱这个学科,才能静下心去学习;其次需要一定的天赋,这一点专业的竞赛教练是可以在培养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挖掘的,孩子的天赋会逐渐显现出来;再次,需要良好的学习基础,能够走竞赛之路的孩子一般都是学有余力的;最后,竞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钻研,无论是前期培养还是后期集训,都要舍得花时间才行。
2021成外获赛区一等奖学生64人
金牌6枚位居四川省第二位
通过五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获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保送资格,或入围强基计划,竞赛生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让学校和家长对竞赛开始关注。
除了此次刷新成外历史的张隽恺,记者了解到,成外自2015年成立学生特长发展中心以后,在竞赛方面就持续发力,目前多项数据排名已位居全省第二位。
以2021年为例,龚智发介绍,学校获得赛区一等奖的竞赛生共计64人,位居四川省第二位;摘得6枚金牌,位居全国中学学科竞赛金牌榜第28位,四川省第二位;同时还有3名竞赛生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清华、北大,集训队人数排名全国第25位。另外,2021年,成外高中年级已有30人通过学科竞赛保送或者签约清华、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