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也于近日复函同意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明确了各枢纽的建设重点。
▲点击查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同意成渝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复函》
成渝枢纽设立两个集群:
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为双流区、郫都区和简阳市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同意成渝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复函》(以下简称《复函》),成渝枢纽规划设立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和重庆数据中心集群。
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为成都市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
重庆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为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新城、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补充解释说,《复函》划定的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严格按照行政区划划分,其中,成都市双流区包含天府新区,郫都区包含高新西区,简阳市包含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
▲成都超算中心 图片来源:成都市科技局
《复函》要求,天府、重庆数据中心集群应符合新型数据中心发展要求,尽快启动起步区建设,逐步落地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主体原则上为数据中心相关行业骨干企业,支持发展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内容涵盖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建设、网络服务质量提高、算力高效调度、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等。
《复函》提出,天府、重庆数据中心集群应抓紧完成起步区建设目标:数据中心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指标控制在1.25以内,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显著提升。网络实现动态监测和数网协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能高质量满足“东数西算”业务需要。形成一批“东数西算”典型示范场景和应用。安全技术、措施和手段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为何落子四川?
平衡东西部算力失衡问题,四川有优势更有基础
“国家有需要,四川有优势也有基础。”四川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布局四川是“水到渠成”。
先看国家需要。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全国算力需求不断攀升。但从全局来看,东部地区土地成本持续增加、用能负荷不断趋紧,而西部地区在土地成本和能源供应上比较优势突出。因此,必须从全国层面解决东西部之间日益突出的算力失衡问题。
再看四川优势。除开土地成本偏低,四川最突出的优势,是清洁能源富集。近年来,借力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等契机,四川清洁能源产能再上新台阶。目前,四川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天然气(页岩气)探明储量和年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风能、太阳能的开发空间极为广阔。
以水电为例,2020年,水电装机8082万千瓦,水电发电量3514亿千瓦时,位居全国首位。而数据存储、传输等处理领域,则是用电强度极大的产业。
在基础方面,近年来,四川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自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四川将数字经济纳入“5+1”现代工业体系重点打造。去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4012亿元、同比增长约18%,高出GDP增速9.8个百分。
“算、存、传三个领域,四川都有优势。”易华录董事长林拥军说。目前该公司已在雅安建设了800Pb的数据“数据湖”,大量来自上海、杭州等东部城市的订单,已经落地于此。
至去年底,全省建成5G基站超6.6万、规模居西部第一。成都、绵阳、泸州、眉山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同时,成都超算中心(一期)建成投运,在建数据中心总投资超千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累计注册量达31.1亿条、解析量21.2亿次,注册量与解析量均居全国前列。
“在这个背景下,四川自然脱颖而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说,产业基础雄厚和人才优势最为明显的成渝,自然成为国家布局的重点区域。
有哪些利好?
不只是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和新基建也将迎风口
按照国家布局,全国西部数据中心将主要负责处理后台加工、存储备份等业务。那么,这将给四川带来哪些发展契机?
“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机遇,也是加快推进新基建的机遇。”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数字经济发展处相关负责人看来,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的设立和“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动,为四川数字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发展和新基建提速带来了更大底气。
最先展现在数字经济自身。
“最近订单一直在增加。”川内一家数据处理器也负责人介绍,自去年中央明确“东数西算”布局以来,公司已承接了数十单东部地区订单。为了满足业务需求,企业已计划年内在雅安和凉山再增加10亿元投资,以提升数字存储等能力。
这也对数字经济上游提出了更高需求。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此前提出,要借助“东数西算”的契机,进一步提升优化“芯屏存感端”“大智网云安”为支撑的数字核心产业新体系。
其次,机遇还体现在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速上。
随着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四川也将有望成为创新技术的发源地、应用场景的“实验田”。而这,则有望加速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
“比如,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和企业对接合作,过去都要靠人工调查、分析、研判,时间成本高、效率低。而借助大数据,最多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四川省产业大数据应用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透露,预计今年全省将实施大数据技术改造项目6000个,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王青则透露,测算显示,算力指数平均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0.33%和0.18%。
最后,新基建也借此提速。
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刘小文介绍,以通信网络为例,“十四五”期间,全省信息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000亿元,围绕5G和千兆光纤“双千兆”网络,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建成5G基站25万个,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行政村普遍覆盖,5G应用普及率达到60%。
根据《四川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则提出,2025年,四川的创新基础设施满足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初步建成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新闻多一点>>>
一图看懂“东数西算”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