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491|评论: 1

转发:巾帼有歌歌正长,魂无所依归故乡 ——巾帼有歌歌正长,魂无所依归故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1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巾帼有歌歌正长,魂无所依归故乡
——巾帼有歌歌正长,魂无所依归故乡
——四川女状元黄崇嘏史实考

邛崃市社科联    骆德章  吕礼


四川邛崃火井镇南有一高山名崇嘏(音古)山。山上有一古寺名崇嘏寺。寺旁有塔名崇嘏塔。塔旁有坟名状元坟,坟前有碑名状元碑。山下有清光绪十六年修建的石桥名状元桥,桥头有石坊名状元坊。火井镇上有街名状元路,有广场名崇嘏广场。境内有村名状元村,昔年有村小学校名状元小学。距火井镇约二十里高何境内有黄崇嘏的祖籍地名黄坝
以上的山、寺、塔、坟、碑、桥、坊、路、广场、村、小学、坝,俱赫然指向一个名字——女状元黄崇嘏。
一千多年来,以黄崇嘏女扮男装高中状元为原型,明代的冯梦龙、杨慎(杨升庵)、徐渭(徐文长)等人创作的诗文等作品,安徽的黄梅戏《女驸马》等等,在中国古代和近代都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然而,中国自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开创科举制度以来,从隋代的第一个状元张损之,唐代的第一个状元孙伏迦,直到清光绪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林,中国史上共有文状元504人。加上辽代18个,金代15个,太平天国14个,张献忠的大西政权1个,则中国史上共有状元552人,没有黄崇嘏的名字。
这是为什么?黄崇嘏究竟何许人也?
黄崇嘏生于公元873年(唐咸通14年癸已年)。嘏年三岁,其母病亡。其父黄敏官居礼部三品侍郎(人称黄侍郎)。黄崇嘏自幼随父在京城长大。博览群书,目睹过京城的繁华。但唐朝经安史之乱后,各地藩镇节度使火拼割据日益严重。从唐肃宗开始,中央政权便已名存实亡。到公元878年,山东又暴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义军一度攻克长安,唐理宗便带领一班文武入蜀避乱。大兵之后,便有荒年。饿殍遍地,晚唐更有人食人者。
黄侍郎既随帝入川,便告老辞官回乡:四川火井县(唐时火井设县)。战乱年代,沿途凶险。黄侍郎便让12岁的女儿黄崇嘏以男儿装扮随父回乡。就在黄侍郎举家回乡不久,四川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那就是王建割据四川,并建立了他的大蜀国王朝(史称前蜀)。
王建(公元847-918年)字光图,河南许州舞阳人。本是山贼出身,后投军加入忠武军,因救驾有功成为朝廷神策军首领。后遭宦官排挤出朝,为利州(今广元)刺史。王建以利州为基地,很快夺得川东、川西、三峡等地并占领了成都。唐天复三年,朝廷稍安,封王建为蜀王。天复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不服后梁王统治,便自立为帝,建都成都,国号大蜀。王建政权强盛时期,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及夔州、施州、归州等周边羌戎之地,尽归大蜀国所有,有马步兵50余万。(今成都占地5.4万平方米的永陵,196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王建陵墓。)
那王建虽是山贼出生,却极能礼贤下士,对大贤更是极其谦和坦诚。所以从他起事以来,便有两位高人不离不弃,尽心辅佐。这二人,一是周庠,二是贯休。
周庠(公元855-920)字博雅。河南颖川人,进士及第。王建军中屡建奇功,开国后为大蜀国司徒(丞相)。
贯休(公元823-918),俗姓姜,字德隐,出家号禅月大师。为晚唐著名书画家、大法师。后为大蜀国国师。周庠、贯休二人在蜀,同心辅佐王建。政事之余,二人时有诗词唱和。今《唐诗三百首》中即载有周庠《寄禅月大师》诗一首(略)。
大蜀建国后,王建仍不断在外开疆拓土,朝中大事尽交与贯休、周庠二人。一应典藉规制,全效仿诸葛武侯治蜀之法(含连坐法)。于是蜀中大治,使四川成为晚唐战乱中的一片净土。
蜀国新建、周庠理事之初,便报邛州火井县押一纵火犯送达府衙。
原来早在秦汉时期,邛州西部山区就有地火从水井中冒出。当年诸葛武侯入川,曾教当地山民用竹筒导火煮盐。而该地区正好是黄侍郎的家乡。在中国古代,读书人晚来照明便是一大难事。聪明的黄崇嘏自然知道井火能煮盐亦能照明的道理。白天农耕之余,晚来趁井火展书而读,不亦快哉。不料夜里山风骤起,风火交加,势不可挡,大火居然一直烧到火井县衙。
昔年,武则天称帝,曾命袁天罡任火井县令。袁在县衙中留下一碑刻签文:“时逢甲戍火,大火来烧我。火烧贵人出,却是一娇娥。”人们俱不解其意。
当下,由于周庠治蜀甚严,百姓俱怕连坐牵涉,只得把黄崇嘏解送报官,由朝廷发落。
对于周庠的人品学问,黄崇嘏曾多次听父亲说到。所以黄崇嘏一入府衙便托人送上诗条,为自己辩解:
“偶离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何时政清如水镜,拌它野鹤向深笼。”
当下,周庠揽诗大惊,一问知是昔年好友黄侍郎之子,再观其容貌俊秀,对答声音清亮,谈吐字字矶珠,惊叹蜀地有如此奇才,当场将黄崇嘏开释并将其留在自家馆中为子侄辈教授伴读。
大蜀武成四年(公元907年)秋八月,大蜀国在贯休、周庠主持下,按历代王朝贯例开科取士,考场设在成都南较场。黄崇嘏便以相府馆师身份着男装赴考。黄崇嘏的锦绣文章赢得贯休国师和丞相周庠及蜀中文士韦庄、郑谷等人的一致好评,定为头名状元。时年黄崇嘏已三十四岁。鉴于蜀国初创,朝中人才奇缺,周庠便上表荐黄崇嘏为户部参军协理丞相府事。
此时的黄宗嘏,虽已三十出头,因未涉及男女之事,并长着男装长袍,故身形未变。此时她只想报答周庠的知遇之恩,终日勤劳王事,并无它念。而周庠却对这个年轻人格外欣赏。原来周庠有一娇女正待字闺中,平日里对馆师黄崇嘏又十分依恋。如今崇嘏又高中了状元,便有心招纳为婿。
黄崇嘏闻讯大惊,自料女儿之身已难再瞒,只得向恩相上书坦白:
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
自服蓝衫居郡掾,永抛鸾镜画蛾眉。
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铿然白壁姿。
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周庠揽诗,方知黄崇嘏乃女儿之身。这可让周庠着实为难了。按朝廷法纪,黄崇嘏女扮男装赴考并且高中了状元,不但她本人有欺君之罪,自己也当负失察之罪。按大蜀国治蜀条例,自己又当如何向朝廷交待?正当周庠焦头烂额,左右为难之际,忽报:
“新科状元黄崇嘏之父黄侍郎病故。”于是周庠便将黄父死事上奏朝廷,并获王建御批:
“黄崇嘏以状元之身乘父丧移归梓里。”
不消说,此时的黄崇嘏惶惶如脱笼之鸟,急急如漏网之鱼,连夜逃回乡下去了。并从此隐居深山,不问世事,其后六载而亡,终年41岁。一代文星,有如划破长空的闪电,倏然而逝。
流光荏苒,当地人只知道那山顶上住过一老妇,并未知她的真实身份。直到清光绪年间,盗墓者才从她的坟莹中挖出一玉佩,上刻有:“王蜀清真女状元黄崇嘏”字样。当地乡绅游祖韩等人才在坟前立一石碑,碑刻:王蜀女状元黄崇嘏之墓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2-2-21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溯到此,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的状元榜上没有黄崇嘏的原因了。
一、黄崇嘏生活的年代是王建偏安政权,所谓“大蜀国”并不是全国性的政权。老实说对后来的封建王朝并无多大影响。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看来,非正统的偏安政权不在记载之例。而偏安政权所产生的偏安状元自然也不予记载。这就是所谓正史。
二、黄崇嘏就女扮男装参加科考事件本身,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违法、违教、违规之举。只能打击,不能提倡,更不能记载。
黄崇嘏是一个历史悲剧人物:她幼失娘亲,身逢战乱。她考状元不得不要女扮男装,还要冒着坐牢、杀头并祸及全家的欺君之罪。她
纵然高中状元,仍然是“玉堂金马两无缘”,仍然正史不载。她纵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仍然不得不畏罪逃离朝廷,隐居深山,孤老终生。
黄崇嘏没有傅善祥幸运。因为太平天国(1851-1864)造反起家的政权从一开始就是藐视封建王朝及其制度的,所以南京才女傅善祥考状元并不需要女扮男装。她没有卓文君那般幸运,没有一个当代文豪为她定调“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便早于千多年前香消玉殒,魂无所依。
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仍然望得见黄崇嘏这个由四川邛崃升起的文星闪烁在历史的夜空。中国历史上总共只有两个女状元,黄崇嘏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女状元,因为她比傅善祥足足早了近一千年。她是史上唯一公然挑战男尊女卑,女人不得参加科考的第一勇士,是以实际行动反抗封建礼教制度的前驱。她的学识、才华、勇气、胆略是四川女性的楷模与骄傲,更是邛崃女性的骄傲。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如今黄崇嘏欣逢盛世,她短暂的一生正带给她的故乡越来越多的文化自信。当年人们为她而建却又在人世风雨中逐渐坍塌、风化、消失的山、寺、塔、碑、桥、坊、坟等,连同她伟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必将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黄崇嘏芳名不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