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 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梅岭三章》,5页: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注释:〔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浅析 注释“阎罗”似应呈现临时义,但阙如。 一 教材中“阎罗”的注释只是固定义,但该处语境要表达的却应是临时义。换言之,诗人陈毅要“斩”的不是阴间的阎王,而是阳间的反动统治者。 诗中“阎罗”的临时义,这里指“反动统治者”。它是临时语境中的适用义,是通过修辞手段(借喻)产生的临时新义。换言之,非临时语境,不具此义。 综述,“阎罗”的注释应同时呈现固定义和临时义——临时义不可或缺。 二 诗作这一章类似的注释都是同时呈现固定义和临时义的,例: 〔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范例还见于其他章。如第二章的“南国烽烟正十年”之“烽烟”: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又,第三章的“取义成仁今日事”之“取义成仁”: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教材注释应体例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