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民国时期的慈善组织—同善会
讲述:孟永儒、封家炳 整理:凡丁
邛崃同善会为民国时期分布各乡镇的商界老板和乡绅、医生、市民等,自发组成的慈善组织,由会员公推德生园的老板孟相成为会长。机构设在兴贤街文庙前月儿塘附近一处旧庙内,额匾《同善会》。
孟相成:(约1892—1960)字之明。卧龙乡杜桅杆“孟大院子”人。民国三年(1914)在文君井旁的里仁街西段街房后 和 南街中段街房后—旧地名为“金库”(注)的空地(以南即大菜园子,现称建设路)上创建:德升酱园作坊。
该作坊大院套小院,包括工人住房、厂房 以及 约300口缸的晒坝 和 柑子、蔬菜地,统称为:孟家大院。门市设于今南街工商银行处,店招:《德升酱园》门前悬挂四方灯笼,四面各书:德、升、酱、园,由光绪二十九年(1904)进士曾光曦(1874-1935)题写。
产品:豆油、豆豉、红豆腐、豆瓣海椒、酱、醋和松花皮蛋。
德升酱园的产品行销各地,由马帮驮运远至西藏,故院内有若干拴马桩和牛鼻子眼。
1950年,德升酱园所有产品作为军需物资,统一供售中国人民解放军18軍,18军进西藏以后持续供应。
1954年,军需酱品厂建于北门外,初期由邛崃工匠指导。
1956年,德升酱园公私合营建立邛崃县酱品厂时,厂区迁到天庆街口至西门之间,孟家大院作为青年团部圈进邛崃县委,成为今邛崃市委驻地的一部分。
注:
金库,即府库。分析是明代邛州府库所在地,经过明末战乱后荒废。《现代汉语词典》:“金库,保管和出纳国家预算资金的机构。通称国库。”又,“府库,旧时官府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康熙字典》:“‘金布令甲’注: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库金钱布帛之事。”
同善会的管事
张和尚(未考其名还俗后生有二子)任同善堂管事,负责财务、出纳等日常琐细。另有自愿者若干,平时寻访搜集民间疾苦之声,以便及时将救济物品发放到人户。
同善会的活动
主要是救急济困,包括:衣服、器物、大米、香肠、腊肉等。
其中,发放大米时间主要在两个时段,一是每年四五月份“麦杆空”的青黄不接时期;一是腊月间的春节之前。当自愿者明查暗访或遇到贫困之人求助时,则填写纸飞(表格)并签章到同善堂或黄鹤村黄鹤堂排队领取一定数量的大米,称为“放飞纸米”。如是过年,则配给腊肉、香肠。
黄鹤村之封营,人称“封八老师”的封国权,便是“放飞纸米”的一员。
同善堂还在南岳庙内设:济贫医馆。贫病者入院看病时,职业医生郑继明把脉处方不收脉理钱,药费则有“施药者”支付,封国权便是施药者之一,封去世后,由其妻李正果持续到1950年。
封良卿(黄浦军校毕业,曾任资阳行署专员 及 成都保安司令)在南街文脉巷口一段的街房出租时,遇到一个外地银匠无钱租用铺子,封良清免租金让其居住开业。
封家先祖于清顺治、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时,从湖北麻城随移民入川,在今称黄鹤村封营的地方圈起一片无人耕种的荒地,历经四代耕耘发家后,从五世祖封曰伟开始“立心好行其德。”比如“兴设南河义渡以济往来;又于汪山脚下砌石路数百丈,直近南门。”道光时“州牧宣公(瑛)为之旌其门曰:樂于为善。”(见《封氏族谱》)
又如
南街段公馆对面原汤机房(织布机房,俗呼汤巷子)主人汤锡武将街面房屋免收租金给一个陈姓人居住,陈姓人因此得以落脚,以卖甜食嫩豆花为生,人呼:“陈豆粉儿”。
再如
同善会常打听到有逝者家庭无力下葬,或准备用草席裹尸下葬者,则上门抚慰,并以募捐资金到棺材铺购买,而且负责将棺材送上门。
同善会的财物来源
资金由商会老板自愿认捐。大米则有乡绅认捐田亩数量,每季所收粮食如数送到同善堂内的仓库,或者暂存于乡村粮库中,当得到会长通知后立即组织人马运送到同善会的仓库中。衣物、旧家具等,则随时有人送来。
上述财物进出,皆由张管事登记造册,年终时,同善会组织所有会员聚餐一次,借以总结本年度的慈善工作,同时张榜公布财务收支情况。
同善会的活动,大约从1921年开始,持续到1950年。
讲述人
之一、孟永儒:女,1937年生,蒲江幼儿园退休教师,孟相成的孙女。
之二、封家炳:男,1936年生,邛崃平乐中学退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