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42.85%的国民的月收入低于1090元!著名的《财新周刊》上的《月收入不足千元的6亿人在哪儿》中就这样说了:
中国有39.1%的人口月收入低于1000元,换算成人口数即为5.47亿人,同时月收入在1000-1090元的人口为5250万人,因此1090元以下的总人口为6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为42.85%。……在这6亿人中,有546万人没有任何收入,有2.2亿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有4.2亿人月收入低于800元,有5.5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有6亿人月收入低于1090元。如果以1090-2000元标准来界定中低收入者,则该群体的人口规模总量会达到3.64亿。(层主批注:6亿+3.64亿=9.64亿,由此可见,有9.64亿中国人的月收入低于2000元)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等收入标准为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美元至100美元之间,也即年收入3650美元至36500美元。按照美元与人民币1:6.7的汇率计算,世界银行中等收入标准为2.44万至24.45万人民币,换算下来月收入标准在2000-20000元之间(准确为2033元至20375元之间),表1显示该群体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31.1%,故人口规模为4.38亿人左右。国家统计局在世界银行标准的基础上,认为中产收入标准是月收入在2000-5000元。以这个为标准,则2019年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口占比超过26%,实际约有3.64亿人。
这6亿人都在哪?
月收入在1090元以下的6亿人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表2发现,在月收入低于1090元的群体中,来自农村的比例高达75.6%,远远高于其他收入群体的占比,这说明绝大部分低收入群体仍然分布于农村地区,城乡分割仍是中国特色最大的问题之一。另外,这6亿人分布在中部和西部的比重为36.2%和34.8%,说明中西部仍然也是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来源。
这6亿人中,成年后还未婚的比例为19.8%,平均年龄为38.5岁。其中主要是老小两头,年龄小于等于15岁和大于59岁的人群占比是19.7%和19.1%,明显高于其他收入群体的结构占比。
从受教育年限来看,月收入低于1090元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05年,处于刚刚完成义务教育的阶段,说明这一群体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很低,其中小学及以下的比重为43.7%,文盲的比例也占到了9.6%。
从就业形式来看,非劳动力占比最高为37.1%,自我雇佣者占比达到很高的18.0%,而工资就业者占比仅为37.4%,明显低于其他收入群体。
综合来看,这6亿人的典型特征就是,绝大部分都在农村,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家庭人口规模庞大,老人和小孩的人口负担重,是小学和文盲教育程度的比例相当高,大部分是自雇就业、家庭就业或失业,或干脆退出了劳动力市场。
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关键阶段,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中国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被认作发达国家”,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表示“中国不再是第三世界”。在国外政客的鼓吹之下,国内一些人也被发达国家的头衔而冲昏了头脑,沾沾自喜于即将或已经迈入了高收入国家,从而出现对中国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误判。
按照人均GDP标准来算,美国是6万美元,全球平均是1.146万美元,普遍认为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标准至少是3万美元,而中国目前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因此中国目前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根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公布的信息,2018年美国人均年收入为3.6万美元(税前收入),平均每个月是3000美元,相当于22000元人民币左右,是中国的8倍多。
进一步从人均可支配收入角度看,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而同期折算美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4427元,是中国的10倍还多。所以说,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标准来看,中国离全球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更属于标准的发展中国家。
虽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是部分居民的获得感并不足,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仍然是中低收入群体为主的纺锤形结构,分布曲线呈现非常明显的右偏分布,所以收入差距明显较大,容易出现明显的“被平均”现象。有近43%人口的月收入在1090元以下,有近69%的人口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而有约84%的人口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口比例更是高达95%左右。
综合来看,中国仍是一个以低收入群体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并且低收入群体的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超乎想象,这也说明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距离橄榄型分配格局还有很大距离。虽然4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国家综合实力和国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但截至今天,我们人口多、资源少、发展很不平衡的事实仍很明显,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仍然处于生存线附近。
……(后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