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明确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
《方案》指出,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以及川剧、四川曲艺等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艺术课程。
但在实际的案例中,这里的艺术仅泛指“音乐、美术”,戏剧教育再次被忽视了。
以绵阳市为例,绵阳市已从2020年起,率先实施艺术类科目进中考。其中,音乐、美术学科为中考科目,两门学科分别计10分,占到了中考总分的2.2%。
作为一名戏剧爱好者,对于戏剧中小学普及率低的问题深感遗憾。事实上,戏剧教育被视为一种“全人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近100年来,发展尤其迅速。戏剧教育作为一门综合类课程,极大的丰富了孩子的语言和自我认知培养能力。
中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是民族艺术的瑰宝,然而随着电影、电视的蓬勃发展,戏曲艺术逐渐成为小众文化。在四川,川剧虽说家喻户晓,但真正看完一部川剧舞台的人寥寥无几,川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四川重视美育教育,是天大的好事,但美中不足的是“戏剧教育”依旧没有提上日程,或者说各中小学选择性忽视了添加“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艺术课程”,因为一旦添加将会耗时、耗力、耗人、耗钱,学校着眼于当下的困境,不愿踏出舒适圈。
戏剧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川剧艺术求贤若渴,趁此“东风”我想给四川美育教育提出一点意见:
第一,促进“戏剧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建议将“戏剧教育”纳入师范类专业,同时,在中小学设置戏剧教师岗位,小学开设戏剧兴趣课程,中学开设必修课程,完善戏剧教师师资。
第二,开设中小学戏剧节、戏剧周、川剧展等各类戏剧表演活动,让学生拥有登台表演的机会。通过展演、竞赛的形式,让孩子们融入戏剧、感受戏剧之美,品味戏剧的独到之处,为国家戏剧戏曲人才提供萌芽的渠道,提供更丰富的后备人才。
第三,撰写适宜中小学的戏剧教材、川剧教材。根据民族文化传统和地区人文地理环境吸收本地区的戏曲艺术和其他民间剧种,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教材供教学使用。
弘扬传统文化,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离不开教育传承。四川作为拥有地方戏剧的省份,我认为更应该引进师资、增加投入,把戏剧、把咱们川剧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