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各国所采取的防护策略和具体措施,是基于它的防控理念。中国的防控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自从疫情出现以来,一直在坚持动态清零,而且在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可以说我们保护了人民免受所谓通过群体免疫、自然免疫这种自然感染的方式来遭受疾病的危害。我们主要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来增强抵抗力,来构建免疫屏障。但是从国际上来看,一些国家选择“躺平”是两种免疫并存的,一个是通过自然免疫,也就是群体的感染,可以说已经有相当比例的民众感染了新冠病毒,另一个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也选择“躺平”,不坚持动态清零,尤其是当前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全程和加强针的接种率还不完全高,不足以构成坚固的免疫屏障,势必就会使群体庞大的老人、弱势和脆弱人群容易造成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坚持动态清零方针,坚持我们的策略和措施不动摇,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时间窗口。如果我们加强疫苗接种、加快科技研发,包括药物的研发、疫苗的研发,我想我们也有可能有一个时机,可能奥密克戎又变了,变得更加温和,传播率和致病率更加低,那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所以在现阶段我们坚持总策略总方针不变,应该是最佳选择,也符合中国的抗疫实际。
3月22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慎终如始、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对于疫情何时结束,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疫情结束需要4个方面:
1.期盼着有一天
病毒越变越温柔、越弱了
2.我们的
有效药和特效药已经出现了
3.我们的
疫苗更加有效了
4.国际上的一些疫情也下降
在3月22日播发的央视新闻中,梁万年对这个问题也有论述。梁万年表示: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期盼疫情尽快结束,但病毒和疾病本身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突发疫情来临的时候,如何有效控制它,达到一种平衡,在科学上我们常讲“三角模型”,也就是说疾病和病毒的毒性、危害性是一个角。第二个角是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和能力。第三个角是公共卫生和社会面的干预措施。疫情发生以后,这三个角构成了一个“三角模型”,它们要取得一个最佳平衡。
从理论上来说,疫情结束有几个方面:
①希望病毒变异是变得越来越弱了,它的致病力、它的传播力越来越弱,对人的健康危害和生命威胁越来越小,这是最好的。
②我们的疫苗更加有效,不仅仅是能预防重症和死亡,也可以防止感染了,预防重症和死亡率的能力更高了。
③有特效药了,除了现有的有效药物以外,可能出现了更有效的药物,甚至是特效药,早期就可以把病情阻断。
④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疫情也在减轻,我们外防输入的压力变小等等。
这些综合起来,看病毒本身,看它的危害度,看我们所具备的武器和手段,这些综合起来才能讨论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来调整我们的策略,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以下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慎终如始、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问答实录:
问:在本轮疫情中,除了病毒本身的传播性、隐匿性导致了这轮疫情如此快的蔓延,是否也与一些人对于奥密克戎的认识不充分,觉得它只是一个大号流感、倦怠放松的心情有关?请问专家,在疫情如此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坚持现阶段有多重要?谢谢。
梁万年:谢谢你的问题。正如你所说,现在的疫情防控当中,我们要理解到,包括一线防疫人员,包括老百姓,确实都比较疲劳,大家在疫情防控当中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每一个人都是在和疫情作斗争。所以我们关爱关心一线的防控人员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同我们应该关爱关心我们的老百姓,理解他们的难处,回应他们的诉求一样,我想两方面的理解、支持和关爱都同等重要。
第二方面,疫情持续这两年多,面临着外部环境和形势,难免会有一些麻痹松劲的思想,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还要特别强调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的情绪,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现在往往有三个误区可能被人们所忽视:一是认为奥密克戎这个株是温和的,有人称为它是大号流感,我们从专业上反复说,现在不能说它就是大号流感,它仍然是有危害的,特别对庞大的14亿人口是有危害的。二是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已经放松甚至是躺平,认为他们做了,我们应该跟着做。但是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块的基础是不一样的,防控的理念不一样,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的防控理念是健康生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会通过被动的免疫来获取人群的免疫水平提升。恰恰是要争取通过主动的免疫和能力的提升来战胜疾病、减少感染,前几轮的状况,我们国家是防控的优等生,总的感染人数是极少的,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我们也比较好的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选择躺平的话,必然是前功尽弃,躺平的结果,尤其是对奥密克戎,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再加上我们资源的不平衡性,一些脆弱人群的疫苗全程和加强针的接种还没有完全到位等,所以我们不能够躺平。但是这种思想大家肯定是有的。
第三个误区,大家往往忽视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变异是它非常重要的特征,谁也不能保证奥密克戎株就是最后的一个变异株。在这种误区上,我们还是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坚持现在的总策略和总方针不动摇,我们要看到希望。我们现在的疫苗是有效的,但是防感染或者防新的变异株,如何再进一步增强它的效能,我们的科学家也都在加快进行研究。我们已经看到了比较有效的药物已经面市,但是现在还没有称之为特效,这块的研究在加快,而且一些简便的,比较实用的一些中医药也在被广泛使用。所以在药物的手段上,我们也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曙光。再加上我们有一系列的科技,比如核酸检测,再加上一些精细的管理,在这种希望下,我们不能轻言放弃,所以还是要强化。期盼着有一天
病毒越变越温柔、越弱了,我们的
有效药和特效药已经出现了,我们的
疫苗更加有效了,包括
国际上的一些疫情也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我们会综合考虑中国疫情的态势,病毒和疾病的危害性,我们的防控能力,然后采取更加适应的措施来应对这种疾病。所以当前还是要把疫苗接种,把精细化的防控,把我们的总方针、总策略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