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街曾用名“荒市上”,东西走向,东抵东门街,西至小北街中段。
匡时街建于明代,明洪武中期,己成为明代城门丽明门(东门)内主街道之一段,清代成为全城旧家俱、旧古玩瓷器、旧衣服(在今衣服街)等旧货交易市场,故称“荒市上”。清道光年间,此街北侧修了浙江会馆,又名“列圣宫”。
宜宾浙江会馆位于宜宾市匡时街原川剧院,修建时间大约在道光初年,是浙江商人在宜宾城区建修的唯一的一座会馆。这座有江南风格的殿宇建筑是浙江籍商人建立的商会机构。
浙江会馆祭祀的是曹娥,所以又叫曹娥庙。
辛亥革命后,宜宾始推行“茶园制”,“茶园”即“戏园”。 民国二年(1912年),浙江会馆改建成“叙宾(府)茶园”,成为宜宾第一家茶园。后又增加川剧座唱,为全城川剧班社演出提供场所,一时宜宾川剧名角汇聚于此。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叙宾(府)茶园”改名“凡尔登戏院”,持续演出。后又多次改名,先后为“兴记凡尔登大戏院”、“凡尔登大戏院”、“文秋剧院”、“宜荣大戏院”、“新民剧院”等。1952年,“新民剧院”更名为“宜宾川剧院”,并由市人民政府拔款,在匡时街修建剧院,1956年经四川省文化局批准转为国营“宜宾川剧院”。从此,宜宾川剧院成了宜宾城中的川剧演出中心。
由于此处在民国时期经营演出时间长,又有当时地方势力扶持,故川剧名角汇聚,是当时闻名川南的重要演出场所。当时著名川剧演员,绰号“曹大王”的著名武生曹俊生,号称“花衫博士”“艳丽亲王”“川剧梅兰芳”的著名演员薛艳秋,驰名西南的须生张德成,川剧名旦阳云凤以及在省和宜宾都有名气的刘清泉、丁德超等都曾到此园献艺。从民国初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这里一直是宜宾人的文娱中心,上演川剧达八十余年,在川南一带声名显赫,且经久不衰。
抗战前后,匡时街、东门码头,洋码头一带为城中最闹热的街道,市井商贾、贩夫达官,文人雅士,常流连于此,品茶听戏,登楼赏景。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民国政府在全国开展“新生活运动”,约1940年左右,荒市上街名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称谓,街名不雅。于是取意《后汉书·荀淑传》:“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将荒市上改名“匡时街”。(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