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打开心灵的钥匙
徐文龙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长期以来鼓舞着众多的人们在书籍这个精神家园里畅想,经籍般渊深,史诗般广袤。知识的营养正是通过书籍这个载体潜移默化,纯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从物质的人变为统领万物精神的人。思想的潺潺流过往昔的峥嵘岁月,空虚的心灵从而得到充实。
读书对一个人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孩童都是通过书本和老师的教诲收获知识,获得最新最快的信息,从而启迪我们对美的认知和追求,使沉思取代了简单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看到辽阔浩瀚的太空。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台湾中山大学演讲时对青年的阅读有如下建议:一是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二是要把阅读范围延伸到专业之外;三是先找一些名著垫底;四是名著读不下去也可以暂时放下;五是有一二个文化偶像不是坏事;六是青年人应该立足于个人静读;七是读书卡片不宜多做;八是有空到书店走走。
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电脑信息的便捷及时,一些青年受许多快餐文化方式的影响,难得静下心来细细地读一点书,悟一些道理。其实有什么样的才气、气质、学养、习气,便会铸成什么样的性格。只有不屈服于命运之神的诱惑与调遣,这才是人的真正生活。世界名著和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大浪淘沙传承至今,让我们的思想常像一面明镜,清晰地照见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说句实话我是比较喜爱余秋雨先生的,在我的书房里,秋雨先生的作品可以说应有尽有(甚至包括对他几乎所有批判或是意见相左的文章)。读他的散文,品他的人生,常让自己震颤。扪心自问巨大的历史文化反差,在浮躁中时时警醒自己。我以为读一本好书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倾谈,更是通过我们的眼睛辐射心灵,从而汲取生活的力量扩大自己的生命空间。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记得多年前初中毕业后到农场当知青,那时的生活从精神到物质都非常贫乏,好不容易,借到一两本破旧但让人喜爱的书籍,仗着自己年青,我把喜爱的书读完,生怕以后再也借不到,就花大力气抄下来,至今,契诃夫小说,马尔兹小说,白居易诗选,花鸟技法……这样的书我手抄了一本又一本,个中的甘苦得失记忆犹新,承载着我们青春年华的悲欢,也充实了我青涩的业余生活和生命实践。二十多年一晃过去了,每当我翻阅这些手抄本时,心中就涌起年轻时的期盼和美好向往。尽管现在我也出了六、七本书,但当年的手抄本却伴随我一生,直至永久。生活是在平凡中渡过的,而美好却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提炼的。
读书,实际上是在寻找一把钥匙,寻找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我想,家藏典籍如幽兰新松对月贞心无垠,人读好书胜畅日和风看花独步古今。越是工作辛苦时,越是生活困缱时,也许是一本好书让你闻着好闻的书香,任它带你去一个休闲的世界。年轻的朋友们,早一天走进书籍的神圣殿堂,你将获得数倍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