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康角度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即使治愈,依旧有许多后遗症。
英国牛津大学和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一(37%)的新冠患者在康复后的3个月到6个月内,出现长期后遗症,最常见的是忧郁与焦虑,其次是呼吸异常和大脑萎缩及生殖障碍。
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教授马丁·麦基此前在世卫组织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后遗症”像是“各种症状的不同组合”,包括胸部和肌肉疼痛、疲劳、呼吸急促,以及患者所描述的认知方面的症状譬如“脑雾”。
在发生大规模人员感染的国家,后遗症对治愈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持续和广泛的影响。
美国总人口在3.3亿,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4月3日6时30分,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81820091例,累计死亡病例1008058例,超过百万。新增确诊病例34516例。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消息,截止4月2日23时59分,日本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8825例。日本累计确诊病例666万4086例,累计死亡2.827万例。
从经济角度看,疫情带来的影响更加深远。
且不说欧美为拉动经济超发货币埋下的“定时炸弹”,仅仅是就业一项就带来许多问题。
一方面,疫情的持续蔓延重塑欧美社会的就业结构,许多低薪、艰苦、远距离通勤或需要高频率与人近距离接触的就业缺口迟迟无法填补;
另一方面,大量民众感染治愈后,健康状况依然不能恢复,特别是对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蓝领阶层、低收入阶层影响更大。
有分析认为,由于感染人数太多,美国就业数据低迷,特别是蓝领工人难招,与疫情后遗症关联度很高。
从社会角度看,疫情激化美国社会既有矛盾,也引发新问题。
2021年10月7日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儿科》上的研究显示,超过12万名美国儿童因新冠肺炎疫情至少经历过一名监护人死亡的惨剧。
有专家认为,这不仅会对孩子们产生直接且长久的影响,也将带来新的社会问题,而更糟糕的是,疫情在美国尚未结束。
一些人常常宣扬,只要不发生医疗资源挤兑,同时病亡率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就可用“大号流感”的心态和标准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从疫情后遗症造成的破坏性后果看,这种观点未免过于乐观。
以“躺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恐怕再也站不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