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我也来回答:俄乌战争打得越久对谁越有利?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4991516678111748/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继续延烧,战场上的炮火如火如荼,战场外的口水也如惊涛骇浪。
一个相同的问题在各大平台和论坛纷纷不间断地重复出现:俄乌战争打得越久对谁越有利?
在最终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分几步做个铺垫。
一、 战争的起源、本质和意义。
(1)、战争最初源于个人的私心。
有人(丘吉尔?)说过:所有的战争都是非必要的战争。
如果没有侵略战争,就没有抵抗侵略的战争;如果没有对别国土地和资源的贪婪,就没有侵略战争;如果没有欲壑难填的私心,就不会贪婪别国的土地和资源。
如果没有极权的压迫,就没有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战争;如果极权施暴者没有帮凶,极权者就不可能实现对普通人的压迫;如果没有欲壑难填的私心,就没有极权施暴者和极权施暴者的帮凶。
如果没有对权力宝座的迷恋,就没有军阀割据和群雄逐鹿的内战;如果权力不能用来谋私利,就不会出现对权力宝座的迷恋;如果没有欲壑难填的私心,就不存在被用来谋私利的权力。
……
你可以继续沿着这个逻辑,再举上一百种战争的例子,然后你会发现,所有的战争,无一例外都是最终起源于欲壑难填的私心。
而且你还会发现,如果没有邪恶的非正义的战争,也就不会有正义的战争!
(2)、自我封闭占山为王的心态,客观上也是倒逼战争的引信。
但是,有人肯定要说,如果没有战争,就没有秦朝统一中国,如果没有战争,现在还是部落社会。
不可否认,这些质疑确实具有充分的理由和合理性。但是,这些合理性依然是建立在人天生具有欲壑难填的私心的基础之上的。
世界上起初肯定是没有国家的,只有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微小部落。但是狭小的地域不能实现充分流动的循环,无论是物质的循环或者是精神和文化知识内循环。
拿中国的五行相生之说来打比喻最通俗易懂。金木水火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再生金,这是一个完美的再生循环,具有无限的可持续性。但是,如果中间缺了金木水火土的任意一环,那么这个循环就成了断头路,可持续性的再生循环就秒变死循环。
那么,在一个地理概念上的狭小地域,不是缺水就是缺煤,不是缺粮食就是缺动物肉类,不是缺木材就是缺铁矿,不是缺教师也会缺医生……所以,没有任何一个部落可以实现完美顺畅的内循环。所以,为了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打通隔阂实现物质和文化的流通和互补,势在必行。
但这时,根植于人内心的欲壑和私心,就像一条迈不过去的峡沟与一座翻不过去的大山,横亘在人类的前方:人人都明白部落和地域以及文化的隔阂需要打通以实现互补,但是每个人特别是位居上层的人都害怕在流通中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和优势地位,所以每个人都睁大了眼睛衡量着利弊得失,每个人都只想与比自己弱小的部落和地区联盟或者合并。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最不爽的人是谁?就是最强的那个人!因为没有人愿意跟他结盟和合并,也没有人愿意跟他流通。但是最强者的优势是什么?就是最强!强者的优势就是可以打败弱者。
于是,杀戮开始!于是,战争开始!
在吃够了苦头之后,弱小和相对弱小的部落与国家才学乖了,学会了主动与强者结盟,也就是所谓的纵横捭阖与合纵连横。其实,都是无奈之举。
(3)、战争是人类必然经历的洗礼。
从以上两点看出,因为人天生具有欲壑难填的私心,所以,于公,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于私,为了个人的贪婪和权欲,战争都不可避免。所以,有了春秋战国,所以,有了三国演义,所以,有了西方殖民和殖民地战争,所以,有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客观地说,就算战争曾经为打通人类的隔阂、促进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与正面的作用,但是战争的伤害也显而易见和无与伦比,所以,我们才找不到为战争歌唱的理由和心境。
(4)、在现代,所有传统战争的经济学上的根源和意义正在消失。
如果说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发动战争的勉强说得过去的理由,那么,步入现代社会之后,这点勉强的理由也正在消失。
依赖于土地的、需要开疆拓土的农牧业已经退后到大产业链的末端和GDP最不起眼的一角,对土地的依赖已经大幅降低;再有,不仅联合国的存在已经使得殖民地失去了合法性、同时全球化市场的贸易模式也使得高成本的殖民地失去了经济上的特别是成本上的意义,相互敞开的国门和跨国贸易使得各国市场对国际资本求之不得,也使得坚船利炮失去了敲开别国国门的用武之地。
所以,我们看到,日不落大帝国的殖民地几乎已经全部独立,唯一遗留的北爱尔兰问题也已经获得了和平解决,曾经也想独立的苏格兰,在获得英联邦认可后举行了独立公投,但因为赞成独立的人数不够被苏格兰内部否决,从而继续留在了英联邦;墨西哥也曾举国公投要求加入美国却被美国佬拒绝;美国托管的波多黎各6次公投加入美国也未能如愿被接受。
所以,我们还看到,GOOGLE、SpaceX和苹果等跨国公司的核心只需要一栋大楼一个研发中心,就可以在全世界叱诧风云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比尔盖茨可以和大国元首平起平坐,马斯克可以在总统川普参观他的公司时挽起袖子抱着双手训话。与传统产业相比,互联网的突飞猛进和全球化的产业布局,使得宏图霸业早已超越了地域国界的囹圄,巨头们可以坐在早餐桌前或者躺在浴缸里调动全世界的资源和人力。
所以,在过去,列强用船坚炮利砸开国际市场的大门,以战促商;而现在,哪里有战火哪里发动战争,资本就卷起铺盖离开哪里,“一战止商”。所以,在俄乌战争爆发后,我们看到大众、保时捷、苹果乃至麦当劳等国际资本纷纷离开了俄罗斯。
但是,现代的人类还是有战争,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也还是会有战争。因为正在消失的只是战争的经济学上的原因,但在政治学上的原因和人心内部的贪婪和欲望犹在,但归根到底的原因仍然在于欲壑难填的私心。
所以,可以用一句话总结:私心不死,战争不已!
二、战争对谁有利?
基于以上战争起源、本质以及意义的解析,可以得出在战争中获利的人与事。
(1)、粗暴地促进了近代以前的人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互补与发展。
这一点的原因,已经在上面解释过,即战争曾经在客观的层面上和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强行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互补的作用,虽然战争并非是取得上述结果最好的方式、并且也是异常残酷的方式,同时战争也深深地伤害了人类,但不管怎么说,它终归是历史做出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主动发动战争并取得胜利的国家和地区,率先享受到物质流通和经贸往来的利益,然后再波及其余。
(2)、对野心家有利。
如果日本侵华战争得逞,日本天皇与东条英机们最乐见其成;如果纳粹德国占领欧洲的阴谋得逞,希特勒与戈培尔们最心满意足。
无需赘述。
三、进一步说,战争打得越久对谁越有利?
正常说来,这个问题有点反智。因为战争是人类最大的劫难,正常的人都不愿意见到战争、哪怕是别人的战争。所以,在别国血流成河时,讨论战争对谁有利也就算了,还大张旗鼓地讨论打得“越久“越对谁有利,是不是有点冷血有点损?从情感上来说,就有点像街上发生斗殴、宾馆里发生强奸时,有人却慢慢悠悠地讨论这件事拖得越久对谁越有利一般,那不是有病是啥?
但是既然问题提出来了,就做一个泛泛而论的讨论。
(1)、古话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智如《三国演义》中用兵如神的诸葛亮,也因连年伐魏致使国力衰败,最后葬身五丈原;强大如踏遍欧亚的大蒙古国,也因为连年征战四方,致使国运只延续了短短的98年。
可见仗“打得越久“,对征战者越是没有好处的。
(2)那么,坐山观虎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能够成立吗?
有人运用“大国博弈”的格局理论,旁征博引地证明一场战争的第三国如何如何渔翁得利。
A、 经济上,这种观点无外乎基于军火买卖、石油涨价趁机倒卖两方面。
(a)先说军火。如果第三国是利用战争贩卖军火获利的话,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第三国是不是应该双方一起卖,赚完东家赚西家?
其二,就算只能卖一家,那也应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否则一旦仗打输了政府垮掉了找谁要钱去? 那要是没交钱的呢?
其三,再说仗打得越久,交战国肯定越穷,那还付得起钱吗?仗打得越久贩卖军火越赚钱的道理还成立吗?
其四,再怎么说也不能出现免费支援武器外加药品物资啥的,这可是百分百的倒贴,跟赚钱完全是背道而驰啊。这说得通吗?
比如二战中的“租借法案”。租借法案是二战期间美国借以援助世界各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一个法案。顾名思义可知,大部分援助的武器弹药和物资是免费的,部分物资如船只在战后物归原主;作为回报,美国获得了战争期间在盟军领土上的陆军和海军基地的租借权。当时美国以“租借法案”的方式对外输出的援助总量约为501亿美元,其中,中国得到的援助占比约3.2%,英国占比约60%,前苏联占比约22%!
如果有类似的免费支援和租借法案的情况发生,跟倒卖军火赚钱有关系吗?
所以说,冷静下来想一想,往往是在小规模的边界摩擦、国土还不至于沦陷的情况下,以及和平时期正常军购和军备竞赛的时候,才是贩卖军火赚钱的时候。
而在大型战争或者惨烈的战争期间,往往都是第三国购买了军火免费支援交战国,军火商倒是照赚不误,但是说第三国倒卖军火赚钱,就有点偏差了,这时的第三国往往是倒贴。
其五,交战国的市场交易总额在战争期间会极度萎缩。
一个国家的总军费开支占经济总量的比例通常为1%到3%多一点,其中不单包括武器装备,军人的工资、生活补贴和军队的一应开支都在里面。那么单单武器装备的占比就更少了,就算是在战争期间,武器开支在原来的经济总量里面的占比也是很小一部分,毕竟一个国家主要的开支在于生活、住房、城建、交通、教育、医疗、科研等等方面。
一旦一场大型的波及全国的战争打起来,除了打仗急需的,其他方方面面的活动都有可能停摆,甚至连饭都吃不上。所以,交战国在战争期间的市场都会极度萎缩。那么,对于任何与其有贸易往来的第三国,交战国的市场总份额都会急剧减小,也就是,能够给外国赚走的钱已经变得少得可怜了。
所以,“战争打得越久对谁越有利”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从经济的角度上说,战争打得越久,总体来说对所有国家和所有人都不利。
(b)再说石油。
打仗的时候,甭管交战国出不出产石油,石油一般都会由于在原产、提炼、运输、储存、心理等等环节受到牵连影响而价格上涨。这么一来,好像说此时此刻第三国趁机倒卖石油赚钱还真是一个真知灼见?
但是,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因为在现代的全球贸易市场环境下,国际油价一旦大幅上涨,国内油价也一定要跟着上涨。一旦石油价格上涨过快过高,势必引发连环的通货膨胀波及到每一个行业,最后也势必危及整个国民经济。所以,除开主产石油的极少数国家比如沙特等国之外,炒高油价“发战争财”等于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也等于是杀敌一千、自损九百九!
说得通么?
B、 再说政治方面。
两个大致上势均力敌而且相互敌对的大国,如果有一个国家陷入长期的战争消耗,那么对于另一个大国确实有利,因为此消彼长。
但是,如果后果真的很严重,如果明知如此,除了非打不可的仗之外,那他为啥还要打一场可有可无的仗啊?就算已经开打之后,眼见一年半载收不了场,那他最正确的决定不应该是立马停战立马止损吗?那他为啥还要继续穷追猛打让第三国躺赢呢?
这不是自作自受吗?
(3) 综上所诉,如果一个国家打仗会让他的死敌获利,那为什么还要打这场仗?
如果他的死敌就是长期靠贩卖军火赚钱、靠战争中哄抬油价大发战争财,那正确的国策不应该是维持世界和平一百年一千年,然后直接饿死他的死敌吗?那为什么还要打仗制造国际紧张气氛拉动军备竞赛和抬高油价?
难道这不矛盾么?难道就没有一点违和感么?
四、俄乌战争打得越久对谁越有利?
《今日头条》上就有一个这样的问答。回答中,相当多的网友回答“对谁都不利”,也有颇具幽默感的网友回答“对游客最有利,因为不能去乌克兰旅游了所以能省钱了”,但也有相当多的网友回答“对美帝最有利”、“对美国和西方有利”,等等。
我也乘兴做了一个回答,原文如下:
可能很多人想的答案都不对!
战争持续的越久,只有对魔鬼最有利!
收起阴谋论吧。
世界上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和野蛮部落已经越来越少,世界早已不是几百年前的那个丛林社会,不要假想自己仍然生活在原始森林!
国际社会虽说并非完全有序,但碰撞的火花已然有限。你可以将国际社会当作是一个大江湖。国际法就相当于江湖帮规和道义,虽说有时能够执行,有时不能执行,有的人遵守,有的人就当它是空气,但总体来说,基本的国际秩序已经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虽说国际社会还有点像个大江湖,但江湖也是人的江湖,而不是弱肉强食的动物和野兽的江湖。
江湖也还是有江湖道义的,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像猴子争霸王一样必须你死我活,真正的大国博弈也是在规则的围栏内进行的。
整个地球都在进化。如果觉得自己已经是文明人了,那么大多数别的人也都进化了,道德水准并不会比自己低。
推己及人,谁愿意战争一直持续下去?谁愿意每天吃人血馒头?如果自己不愿意,那么别人大都也不会愿意。
不要住在思维和信息的茧壳里,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多听听不同的信息,不要凡事都先入为主。
如果世界真如有的人想象中的弱肉强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厚黑加上腹黑,那么,人们看不到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因为那种弱肉强食的世道,一定会不断地重复自我毁灭的过程。都在算计别人,谁来建设?都在挖空心思地倾扎,谁有朋友?
判断一个人是否善良是否真诚的一个最简单的参考标准,就是观察他的朋友。如果他真是一个唯利是图无所不用其极的人,那么,他早晚一定会伤害他的朋友,所以,他就不会有长久的友谊和朋友。
如果你看到,有人的朋友越来越多、而且友谊长久稳固,那么你就可以信任他。反之亦然。
一个人总要出来晒晒阳光、看看花朵、放松放松紧绷的神经。当你有一个好心情,你看世界的目光也会变得愉快而安详。
反之,如果思维一辈子都沉浸在丛林世界的密林里看不到文明世界的曙光,为啥不干脆回到森林里当猴子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