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 越秀春风独自来
七个山冈来组成 越秀边峰八景冠 古时合番禺二山 广州三胜四方传
得名越王台故址 大明一统志记载 山在府城内稍北 上有越王台故址
登高娱乐尽开颜 令歌女们在其台 轻歌曼舞展英姿 歌舞岗名出自此
深得汉越人民爱 南宋诗人杨万里 欣然畅游越王台 慷慨赋诗抒情怀
南宋诗人方信儒 南海百咏亦颂载 万山衮衮尽东来 高处犹存百尺台
石块铺成登山道 登山大道名呼銮 金菊芙蓉栽两旁 每当山花开烂漫
遥望高高越王台 慨然悲愤赋诗篇 登临我向离乱来 落落千年一越台
莫作楚囚愁绝看 旧家歌舞此御杯 忠臣义士激昂咏 更使越秀远扬名
永乐元年都指挥 花英又在越山巅 建起巍峨观音阁 越秀又名观音山
* 五羊石雕与五仙观
体积五十三立米 一百三十花岗石 雕像正中是公羊 口衔稻穗昂首立
美丽雕塑城象征 游人驻足大引吸 摄影留念五羊雕 岭南风光永留记
北宋五仙观始建 五仙骑羊降落地 今北京路财厅前 后迁西湖葯州去
现存大殿与山门 一对麒麟门前立 大殿重檐歇山顶 面宽进深均三间
大殿左侧原生岩 脚印凹穴印上面 仙人拇迹人称是 仙人足印自古传
虽旱不竭亦一异 其下似乎有泉眼 大殿后是禁钟楼 始建明洪武七年
栋柱皆出石墙上 四穿无壁禁钟悬 青铜铸造该大钟 造型雄伟又庄重
该鈡仅用报火警 无事禁止敲击钟 人们故名叫禁钟 禁钟楼即由此称
迷信朱亮祖下令 此后不准敲此钟 重达五吨大禁钟 如何挂到钟楼去
一位贫困村姑娘 仙人暗暗来支持 禁钟用细藤挂起 八国联军攻京城
外商觉得藤条脏 乘船回国航行中 便投水中去洗涤 细藤沾水化条龙
* 五岭以南第一楼
楼高五层映苍天 五层楼名极称著 明朝洪武十三年 永嘉侯是朱亮祖
阔三一米深十六 飞檐重叠有气势 雄伟壮观绛红色 登楼全城收眼底
上楼巍然有五层 下亲朝台高雁翅 可壮三城之观瞻 五岭堂奥而奠立
雨则为昆仑之般 横波涛而不流连 出青冥以之独立 玮丽雄特非等闲
两广总督彭玉磷 幕僚李棣华撰联 共计三十四个字 楼柱两边至今嵌
接使我倚栏看剑 再接曰泪洒英雄 十分迷信朱亮祖 建府选中越秀山
皇室成员朱亮祖 为表忠心马上办 奏明朝廷接旨后 雄踞南天楼宇建
张岳会题镇海楼 雄镇海疆其意显
雄伟中山纪念堂 矗立越秀山南麓 广州人民及海外 华侨筹募资金筑
行医掩护在澳门 广州等地从事其 救民救国之活动 曾经上书改其政
联络华侨搞宣传 最早革命团体建 即是有名兴中会 后来一九零五年
确定资革命纲领 建立民国平地权 武装起义组织起 始于一九零六年
辛亥革命举行后 中华民国政府建 中山当选大总统 后与袁世凯妥协
袁被迫撤销帝制 后到一九一七年 广州召开国民会 组成护法军政府
召开国民一大会 三民主义重新言 联俄联共扶农工 三大政策获称赞
当年总统府所在 即今纪念堂地址 坐北向南成方形 六点一公顷占地
正面重檐歇山顶 四个重檐宫殿式 烘托中央八角亭 建筑宏伟有气势
巨大空间人称奇 我国建史创奇迹 设计者是呂彥直 建筑语言来显示
碑身花岗岩砌成 碑高达到三七米 外呈方形纪念碑 中山遗嘱全文记
在求中国革命之 欲知深达此目的 必须要唤起民众 共同奋斗战到底
越秀山南三元宫 前身东晋越岗院 整座道宮依山筑 地势雄峻很壮观
广州规模属第一 道教建筑史无前 宫内楹联有一副 颇能道出其胜观
传越岗院是晋朝 南海太守鲍靓建 其字太玄信道教 修身成道视其院
并把女儿鲍姑许 许配葛洪作家眷 葛洪夫妇同心干 道教教义共同探
东晋著名针灸家 南海番禺足迹遍 采药行医救病人 鲍仙姑名四方传
鲍姑死后老百姓 建庙供奉越秀山 虬龙古井得保存 鲍姑井名从此传
还有三官大帝丰 天官地官与水官 明清以来香火旺 鲍仙姑殿宫内建
* 九眼赵佗井
人们称为赵佗井 井水清凉且甘甜 当时进深数百尺 广州诸井它为冠
传说此井达摩掘 达摩初抵广州时 谓众此地有黄金 取之不竭无价值
大失所望居民们 咒骂达摩是骗子 达摩平心静气道 水比黄金更宝贵
大伙默然齐确认 古籍南越志载记 越王井深百余尺 云是尉佗所凿之
着实令人称为奇 就在五代十国时 岭南南汉主刘龑 称此井为玉龙泉
九人同时可打水 绳索不会相绕缠 减少杂物掉井内 人称九眼井名传
至今九眼古井在 水深六米仍甘甜 然而石盖已破损 附近清泉街道全
象冈海拔五十米 越秀公园西侧立 原与越秀山连体 明朝开路给分离
南越王国是岭南 割据政权西汉初 都城就设在番禺 一代南越王赵佗
南越武王头上戴 刘邦建汉为求稳 封赵佗为南越王 臣属汉朝很平顺
文帝九年刻铜铙 足证墓主赵佗孙 他是二代南越王 自号文帝赵眛真
凿出凸字形竖穴 前端掏洞筑耳室 耳室分布东西侧 仿前堂后寢形制
前有前室两耳室 精美车具摆前室 石板覆盖其顶部 朱墨卷云绘四壁
主室之后有藏室 棺椁安放主室里 墓主身着是玉衣 旁有铁剑金玉饰
岭南考古收获大 丰富南越国历史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