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04|评论: 0

[诗词歌赋] 【原创】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287*】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2-4-19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2 越秀山
* 越秀春风独自来
属于白云山余脉  广州中区越秀山  七十余米其海拔  约计三里东西延
七个山冈来组成  越秀边峰八景冠  古时合番禺二山  广州三胜四方传
早在南越国时期  便已辟为风景区  越秀山又越玉山  主峰越井冈一带
得名越王台故址  大明一统志记载  山在府城内稍北  上有越王台故址
耸拔二十余丈多  昔赵佗因山为之  昔时每年三月三  南越王都要来此
登高娱乐尽开颜  令歌女们在其台  轻歌曼舞展英姿  歌舞岗名出自此
赵佗中原人身份  治理南越数百日  南北文化沟通好  维持汉朝之统一
深得汉越人民爱  南宋诗人杨万里  欣然畅游越王台  慷慨赋诗抒情怀
榕树梢头访古台  下看碧海一琼杯  越王歌舞春风处  今日春风独自来
南宋诗人方信儒  南海百咏亦颂载  万山衮衮尽东来  高处犹存百尺台
回首旧时张乐地  一杯重与酹苍苔  五代十国南汉主  刘翙开发越秀山
石块铺成登山道  登山大道名呼銮  金菊芙蓉栽两旁  每当山花开烂漫
刘翙便与群臣来  宴游于此游台唤  民族英雄文天祥  被押北上心悲寒
遥望高高越王台  慨然悲愤赋诗篇  登临我向离乱来  落落千年一越台
春事暗随流水去  潮声空逐暮天回  烟横古道人行少  月堕荒村鬼哭哀
莫作楚囚愁绝看  旧家歌舞此御杯  忠臣义士激昂咏  更使越秀远扬名
明永嘉侯朱亮祖  又将镇海楼筑成  黄鹤岳阳莫能过  瑋丽雄特迎涛鸣
永乐元年都指挥  花英又在越山巅  建起巍峨观音阁  越秀又名观音山
山腰还建半山亭  更美点缀越秀山

* 五羊石雕与五仙观
五羊石雕现代建  木壳岗上巍然立  造型优美栩如生  雕像高达十余米
体积五十三立米  一百三十花岗石  雕像正中是公羊  口衔稻穗昂首立
额下胡须随风飘  簇拥小羊有四只  乖巧可爱形逼真  生动传神堪无比
美丽雕塑城象征  游人驻足大引吸  摄影留念五羊雕  岭南风光永留记
广州又名五羊城  还有一名叫穗城  来历同出五仙人  持穗骑羊临楚庭
北宋五仙观始建  五仙骑羊降落地  今北京路财厅前  后迁西湖葯州去
明代洪武十年时  再次迁至坡山去  中原五仙五羊像  人们视为谷神祀
现存大殿与山门  一对麒麟门前立  大殿重檐歇山顶  面宽进深均三间
其平面是四方形  斗拱结构层层散  古代建筑手法高  犹似一幅美图案
大殿左侧原生岩  脚印凹穴印上面  仙人拇迹人称是  仙人足印自古传
这里又称穗石洞  穗石洞天明代传  广东新语有记载  迹中碧水泓泓然
虽旱不竭亦一异  其下似乎有泉眼  大殿后是禁钟楼  始建明洪武七年
称为岭南第一楼  参政汪广洋始建  楼高十七点五米  万历年间又重建  
栋柱皆出石墙上  四穿无壁禁钟悬  青铜铸造该大钟  造型雄伟又庄重
钟高三点零四米  超过二米钟口径  广州府志有记载  十里可闻大钟声
该鈡仅用报火警  无事禁止敲击钟  人们故名叫禁钟  禁钟楼即由此称
据说当年朱亮祖  为报晓而造此钟  不想敲响第一天  多人病死河南省
迷信朱亮祖下令  此后不准敲此钟  重达五吨大禁钟  如何挂到钟楼去
据说大钟铸成后  朱亮祖就贴告示  凡能悬起此钟者  奖赏五百两银子
一位贫困村姑娘  仙人暗暗来支持  禁钟用细藤挂起  八国联军攻京城
外国商人闻此事  特地跑到广州城  买下禁钟楼细藤  另换铁链挂大钟
外商觉得藤条脏  乘船回国航行中  便投水中去洗涤  细藤沾水化条龙
外商吓得目口呆  青龙很快跃海中

* 五岭以南第一楼
越秀山上镇海楼  最为雄伟古建筑  位于越井冈以北  越秀山顶高耸矗
楼高五层映苍天  五层楼名极称著  明朝洪武十三年  永嘉侯是朱亮祖
扩建广州在北城  该楼建在最高处  距今已过六百年  镇海楼高二八米
阔三一米深十六  飞檐重叠有气势  雄伟壮观绛红色  登楼全城收眼底
此楼已成越秀山  重要标志广州市  岭南大家屈大均  描绘该楼很细致
上楼巍然有五层  下亲朝台高雁翅  可壮三城之观瞻  五岭堂奥而奠立
海上望之五层楼  恍如蛟蜃之大气  白云含吐有若无  晴则为玉山之冠
雨则为昆仑之般  横波涛而不流连  出青冥以之独立  玮丽雄特非等闲
黄鹤岳阳莫能过  岭南第一胜概冠  五岭以南第一楼  咏诗赞美不虚传
两广总督彭玉磷  幕僚李棣华撰联  共计三十四个字  楼柱两边至今嵌
万千劫危楼尚在  接向谁摘斗摩霄  再接曰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
接使我倚栏看剑  再接曰泪洒英雄  十分迷信朱亮祖  建府选中越秀山
不料风水先生说  帝王之气罩其山  倘若让其升腾起  大明社稷必遭险
皇室成员朱亮祖  为表忠心马上办  奏明朝廷接旨后  雄踞南天楼宇建
镇慑那股帝王气  其实镇海楼兴建  明初海疆密相关  因有倭寇常扰乱
张岳会题镇海楼  雄镇海疆其意显
   
* 堂前常思先行者
雄伟中山纪念堂  矗立越秀山南麓  广州人民及海外  华侨筹募资金筑
伟大先驱孙中山  诞生中山翠亨村  其字逸仙性聪慧  香港医科大毕业
行医掩护在澳门  广州等地从事其  救民救国之活动  曾经上书改其政
遭到李鸿章拒绝  促使他深刻认识  只有革命救中国  便赴美国檀香山
联络华侨搞宣传  最早革命团体建  即是有名兴中会  后来一九零五年
兴中华兴光复会  在日本时又统建  组成中国同盟会  当选总理孙中山
确定资革命纲领  建立民国平地权  武装起义组织起  始于一九零六年
先后起义共九次  直至一九一零年  沉重打击清政府  后至一九一一年
辛亥革命举行后  中华民国政府建  中山当选大总统  后与袁世凯妥协
辞去临时大总统  袁称帝后孙中山  发表了讨袁宣言  号召人民再造反
袁被迫撤销帝制  后到一九一七年  广州召开国民会  组成护法军政府
中山当选大元帅  誓师北伐不停步  后来就任大总统  并于一九二四年
召开国民一大会  三民主义重新言  联俄联共扶农工  三大政策获称赞
黄埔军校又创立  应邀北上商国事  抵天津后即病重  抱病至京不幸逝
当年总统府所在  即今纪念堂地址  坐北向南成方形  六点一公顷占地
建筑面积纪念堂  一万二千多平米  近代设计兼传统  整体布局宫殿式
正面重檐歇山顶  四个重檐宫殿式  烘托中央八角亭  建筑宏伟有气势
大厅广阔无柱子  容纳四千七百席  原来八根大柱子  全都隐蔽在墙壁
巨大空间人称奇  我国建史创奇迹  设计者是呂彥直  建筑语言来显示
中山思想兼东西  中西合璧美无比  堂后越秀山顶上  还有一座纪念碑
碑身花岗岩砌成  碑高达到三七米  外呈方形纪念碑  中山遗嘱全文记
石碑正面高七米  宽约四米上刻迹  余致力国民革命  凡四十年其目的
在求中国革命之  欲知深达此目的  必须要唤起民众  共同奋斗战到底

* 三元宫  鲍姑井
越秀山南三元宫  前身东晋越岗院  整座道宮依山筑  地势雄峻很壮观
东晋大兴二年建  道宮大门刻楹联  上联曰三元古观  下联曰百粵名山
广州规模属第一  道教建筑史无前  宫内楹联有一副  颇能道出其胜观
上联曰地接玉山  丰粵灵光高北斗  下联曰水迎珠海  千秋道气洽南溟
传越岗院是晋朝  南海太守鲍靓建  其字太玄信道教  修身成道视其院
精通医道会法术  神丹尸解熟心间  曾收葛洪为徒弟  高明医术亲自传
并把女儿鲍姑许  许配葛洪作家眷  葛洪夫妇同心干  道教教义共同探
行医治病为群众  倍受百姓爱称赞  鲍姑苦钻针灸术  长于艾灸有经验
东晋著名针灸家  南海番禺足迹遍  采药行医救病人  鲍仙姑名四方传
三元宫史大略记  鲍姑赛似活神仙  井泉红艾为医方  救治无数重病患
鲍姑死后老百姓  建庙供奉越秀山  虬龙古井得保存  鲍姑井名从此传
明代时改三元宫  一再扩建越岗院  宫内供奉三元帝  尧舜禹帝世代传
还有三官大帝丰  天官地官与水官  明清以来香火旺  鲍仙姑殿宫内建
十年浩劫姑像失  鲍姑井也被平填

* 九眼赵佗井
今广东科学馆内  有口古井大名传  相传南越王所凿  至今超过二千年
人们称为赵佗井  井水清凉且甘甜  当时进深数百尺  广州诸井它为冠
水质最好井最古  赵佗常饮此井水  肌体润泽年过百  视力听力仍不衰
传说此井达摩掘  达摩初抵广州时  谓众此地有黄金  取之不竭无价值
附近居民信为真  昼夜不分挖掘急  结果挖至数丈深  仅见清泉喷出来
大失所望居民们  咒骂达摩是骗子  达摩平心静气道  水比黄金更宝贵
广州井水多咸苦  不能饮用很现实  唯独此井水甘冽  实比黄金还珍贵
大伙默然齐确认  古籍南越志载记  越王井深百余尺  云是尉佗所凿之
诸井盐卤此独甘  井与石门相连系  有人投杯于此井  却从石门浮出来
着实令人称为奇  就在五代十国时  岭南南汉主刘龑  称此井为玉龙泉
南汉灭后番禺令  丁伯桂加以修缮  他用大石作井盖  石上凿出九孔眼
九人同时可打水  绳索不会相绕缠  减少杂物掉井内  人称九眼井名传
清平南王尚可喜  井周高把围墙建  派兵把守为私有  违者鞭笞四十板
至今九眼古井在  水深六米仍甘甜  然而石盖已破损  附近清泉街道全

* 象冈南越王赵眛墓
象冈海拔五十米  越秀公园西侧立  原与越秀山连体  明朝开路给分离
一九八三年六月  这里考古发掘出  西汉初年第二代  南越王赵眛之墓
南越王国是岭南  割据政权西汉初  都城就设在番禺  一代南越王赵佗
秦灭六国统天下  赵佗任职南海郡  秦灭亡后他拥兵  割据岭南自命任
南越武王头上戴  刘邦建汉为求稳  封赵佗为南越王  臣属汉朝很平顺
南越王国传五世  共计九十三年整  出土文物有玉玺  文帝行玺上刻印
文帝九年刻铜铙  足证墓主赵佗孙  他是二代南越王  自号文帝赵眛真
墓构筑于冈腹里  墓坑采用竖穴式  结合掏洞冈深处  劈开石山二十米
凿出凸字形竖穴  前端掏洞筑耳室  耳室分布东西侧  仿前堂后寢形制
筑成一座地下宮  墓室南北十一米  东西宽近十三米  前后两部共七室
前有前室两耳室  精美车具摆前室  石板覆盖其顶部  朱墨卷云绘四壁
东西耳室收藏了  礼乐酒器御用器  后部四室平纵列  主室东西两侧室
主室之后有藏室  棺椁安放主室里  墓主身着是玉衣  旁有铁剑金玉饰
后藏室储食用品  妃妾四人葬东室  厨役七人葬西室  陪葬品达一千余
岭南考古收获大  丰富南越国历史
                       ——【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