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924|评论: 6

[文学.历史] 瘦骨寒梅 |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复制链接]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8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2-4-22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的话:

      瘦骨寒梅先生已年逾九旬,我一直称他为“三少爷”,因为他生于民国年间,年幼时是民国时期的少爷。老人一直笔耕不辍,打字飞快,出版了两本散文集,近年来还在坚持写诗,是个非常潮流的人。
      三少爷是个有故事的人,1950年初,他率先在乡参军,参加了川西剿匪建政,后又在朝鲜战场拼杀两年半,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三少爷是个很好玩儿的成都人,比如说,他在70岁时突然想学游泳,说学就学,然后就学会了,一直坚持到现在;比如说,他曾经花几个小时盯着蚂蚁搬家,他笔下的小溪是扭着腰走的,小路是从墙根下溜过去的;比如说,他笔下那些童年往事,玩的游戏,居然和我们的童年别无二致;比如说,他笔下的《穿出时尚来》“鄙人不才,加上父母的熏陶,对穿着历来讲究,年轻时穿华达呢、派力斯的时装,八十七岁时,看到短袖衬衫替代了T恤,休闲裤代替了牛仔裤成了新潮,赶紧让女儿去买了两套”;他一直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用微信,发朋友圈,听音乐,玩摄影,甚至比很多年轻人还“潮”。
sunfly辛夷




640
图/茶心




◎凋谢了的玫瑰
篱笆外的溪边
一枝无人理睬的
玫瑰
她的花朵
让人恋爱
给人芳香
花期偷偷地溜走
残花败絮
微风轻轻地一扫
飘洒落溪里
随波流向
何处
一个微微的波澜
将她
地覆天翻
混着水中的泥沙
沉殁在无人知道的
地方




◎残冬
金秋离去
冬天
它不嫌弃人的厌恶
一步一步地走来
银杏树下
铺着枯黄的地毯
再也没有那么鲜艳
地上青青的草儿
干黄地像我脸上的绉纹
斧砍刀戳般零乱
是我双耳
听不到虫鸣鸟叫
我怎么看不到明朗的天空
满眼的全是铅色的阴沉
这是冬天
这是我的残冬




◎身影


太阳慢慢地西下
我的身影越来越长
这是我年龄增长
不可能回到中午
身小力壮
夕阳染红了天边上的云
身影在池中荡漾
天快黑了
我的影子呢
消亡




◎我是一朵小花
我是一朵很小很小的花
没有牡丹那样骄艳
也没有玫瑰那么芬芳
蜂儿瞧不上我
花肇的蝴蝶更躲我飞舞
那骄傲的狗尾巴草
也在我面前昂起头
我还是我
我还是花
春天的雨露把我呼醒
夏天的太阳给我营养
我会开出
星星般的花
一缕微弱的味儿
也会芬芳




◎弯弯的小河


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
有一条弯弯的小河
她像一把镰刀
正在大地上收割
河边的茅草
伸着长长的懒腰
头顶的茅絮
在河风中飘舞
飘呀
飘到水里
也溅不起小小的浪花
一个轻轻的漩涡
把它卷在水下




◎离殇


当你绝然离开
我心中十分明白
不是你的错
不是我的爱
是沾滿血的习俗
你我都很坏
明朗的天
非要说成风暴
清清的池水
也要涌起万丈波滔
走吧
离得越远越好
走吧
让那风平的夜晚
清静安好




◎奔向大海


我从山巅上的小树根下
渗流出来的一滴水珠
狂风暴雨
你怒吼吧
把我带到那波涛凶湧的
江河
让那拍岸的浪尖
洗刷着千年巨石的污垢
让那滚滚的怒嚎
惊醒醉生梦醒的人吧
你荡滁着人间丑恶
将一个个腐朽的灵魂
葬身在你脚下
我虽溶入了大海
被太阳蒸发
我的灵魂
升华




◎冬天
总踏着季节的脚步
按时地走来
她也不管你喜不喜欢
风像一把锋利的剪刀
把白果树上干枯的黄叶
剪了下来
在地上铺了厚厚的
黄色地毯
河沟里的水
少了
清了
太阳从东边升起
慢慢地爬上
干枯的树稍
窝里的小鸟儿
终于烤上发热的火炉
吱吱地叫
河滩上的鹅卵石
露出它灰白色的大肚
晒着太阳
哈哈也傻笑
夾着尾巴的狗
跟着主人
把太阳烘烤
唯有冻僵的小鱼儿
不动地在沟底
等着春天的来到
老掉毛的猫儿
卷缩在炉灶边
可能过不了寒冬的煎熬




◎母亲的笑脸
田野的龟裂
是烈日的焦烤
妈妈脸上的绉纹
是风霜雕刻的沟渠
微笑
是你的灵魂在燃烧
你满头的银丝
与珠穆郎玛峰争俏
你那明亮的眼睛
如中秋的月亮
你是那样恬静
那样安祥




◎自由
许多许多的人
为了自由奋斗了一辈子
到头来却把自己
关在那小小的盒子里
像雷锋塔下的白娘子
永远不见天日
到时候
我要冲破这一牢笼
让灰飞烟灭的尸骨
飘洒在三山五岳
畅游那青山绿水的锦秀
改变那黄土山峦
一个一个变成绿洲
随着汩汩的溪流
汇入那奔腾不息的大海
再把污泥浊水
弄个天翻地覆
让我孤独的灵魂
与天上众星汇合
自由自在地飘荡
不受牢笼关押
还我追求的自由




◎辛酸的少年


一个瘦弱的少年
挽着一个破滥的竹蓝
缩着头
躬着腰
抱着双臂避着寒
趿着一双露头的鞋
穿行在那犁过的田
霜打过的土地
像刀刃一样坚
划破了脚跟的厚茧
霜风严寒
刀刻着他的脸
他在地里翻耙着
寻找收割后遗留
红薯根须滕缦
要想果腹
只能这样残喘
夜长长路漫漫
盼春归眼欲穿




微信图片_20220421145507.jpg


汪麻子豆花

     在这小镇上,一提起汪麻子的豆花饭和罗胖子的汤锅子,没有一个不吞口水的。

     进北闸门的右边,便是江西会馆。随着航道的衰落,会馆也失去往日的繁华,只剩下一对流落异乡的老年夫妇和他们的一个儿子住在那里。为了生路,他们便将左侧的两间铺面和六间房舍,租给一个姓汪的开饭庄,自己蜗居于南边的小小房舍中。

      这户汪氏人家,当家的身材高大肥胖,一脸的黑麻子, 远看横肉一堆,近看麻麻坑坑。但他为人和善,整天笑呵呵的,因此那张横肉麻脸倒还不太吓人。他原本在省城的一个什么豆花饭庄当掌勺师傅,因依恋乡下的老婆子,便辞职回乡开起了自己的豆花饭店。

     他老婆子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叫大老幺和小老幺。这两个儿子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饭庄的跑堂倌了。

       到底是在省城当过掌勺师傅,真的有一手好 手艺。他的豆花全是用石磨慢慢
地推磨出来的。头天便将要推豆花的黄豆筛选好,去掉那些虫咬霉变的,然后洗净用温水浸泡。第二天一大早听见闸门窝栅的打更匠敲四更时,老两口便起床推磨,常年如此。他点豆花,全是用上好的卤水,不用石膏,说石膏点出的豆花吃下去不化渣。

       点豆花那才是他的绝活,连两个儿子也没有学会。多少豆子,放多少水,磨
多少豆浆,烧开后用多少卤水沿锅边浇下去,搅到什么程度熄火,豆浆成什么凝固状态开始压竹筐箕,压重了成豆腐,不嫩,压轻了筷子夹不起来,这全凭他的手感经验。

       经汪麻子点出来的豆花呀,啧!喷!真的不摆了。那淡黄淡黄的豆花水下,
白脂如玉的豆花逗人爱得很,看到就想吃。他蘸豆花的佐料碟子更是巴适,红油海椒亮程程的,又麻又辣又香。筷子夹上豆花,只见豆花在筷子颠上打颤但又不垮,随上佐料仍然是整整的一坨,啊呀!安逸得板。

     他每天只卖一锅豆花, 到了中午还未放学,许多人便拿起锅锅碗去他那里
端豆花,一会儿就卖个精光。但逢农历三、六、九赶场天,他是不卖出堂的。他要留着卖给那些赶完场到他这儿吃豆花饭的老主顾。这时他会增添许多小菜和凉拌肉等。

      解放后汪麻子也分得了几亩田地,随着小商小贩的改造,他也歇业带着儿子
务农去了。

选摘自《岁月留痕》
微信图片_20220421145620.jpg


微信图片_20220421145628.jpg



微信图片_20220421145515.jpg
汪元昌,笔名瘦骨寒梅,1932年3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崇州市,1950年初参军,参加了川西剿匪建政。1951年3月入朝参战。曾任部队宣传员、助理员、作战参谋等职。著有散文集《悠悠岁月》《岁月留痕》。


微信图片_20220421145512.jpg
微信图片_20220421145633.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4-22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2-4-22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爷子活得通透、潇洒。        

发表于 2022-4-22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祝老兄健康长寿。

发表于 2022-4-23 05:5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发表于 2022-4-23 07:5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投笔从戎保家国,商场打拼勒致富;岁月留痕有著作,一片冰心在玉壶。
发表于 2022-4-23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
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