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闲聊,老汉儿就故而说之,有闲情的先生故而听之。不一定有什么道道,且当摆龙门阵。 书画写意分小写意、大写意,还有工兼写的。最易发挥的是行草、章草、急就草、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汉唐意书有张芝、怀素、张旭等,泼墨唐有王洽,北宋有米氏(米芾)云山、米友仁(元晖)的山水小景,南宋有梁楷,到了元明清出现了人物写意,特别是明徐渭的彩墨写意,七十年代末,老汉儿因公出差,在绍兴老城里的《徐渭故居纪念馆》里,见到青藤道士的一幅《紫藤图》,读到那酣畅淋漓、格物尽致的笔墨写意时,老汉儿都惊呆了。 小写意倾向于写物象之实,接元人山水、花鸟、走禽的传统。大写意则倾向于以没骨水墨表现主观情感,继承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戏传统,重视笔墨水的趣味。写意画的关键在意在笔先,放得开、收的住,象则象,不象也象,似象非象是写意画的天花板。历代画家总结了很多用纸、用笔、用墨、用色、用水的技法和经验,但最重要还是:“意、力、韵、趣”。写家悟性几何?诗词赋如何?金石印学如何?师造化、为我所用如何?书写者的主观情感在动笔之前,主观情感要与国家的社会发展大势合拍,书画是给大众(包括小众)鉴赏的。 笔 意:要意在笔先,用情感、意念去驱使笔墨,心使腕运,才能因意成象,以象达意。看写意画是看写家的笔墨技巧是否融进了激情和意趣。鉴赏写意画能激动人心。 笔 力:笔的力度感有二甚至有N,一是功力的力,所谓"力透纸背"、"笔能扛鼎"就是一种运笔功力的表现。运笔功力的程度有老与嫩之分。功力的老到有一个长时间的锤炼才能做到,所谓“学识”到,心手相应。如功力老到的写家,即使柔细的线条,也能做到柔中有刚,绵里藏针,有内在的力度,应用于题材意境,笔力伴随写家一生。二是气力的力,属用笔技巧,只要掌握用笔的方法和规律,就能做到。表面的剑拔弩张、火气十足是大忌。 笔 韵:笔韵指韵味和韵律。韵味就是要求通过用笔的轻重、虚实、刚柔、方圆、缓疾、顿挫等变化,求得画面的统一与和谐,就像一首音乐要有基调、主旋律。韵律指用笔要有运动感和节奏感,和书法一样讲究笔画线条的节奏,“侧法如飞鸟翻然而下”,“勒法如勒奔马之缰”,“轻如行云流水之舒展”,“重如高山坠石之势”,以书入画,书、画同源。 笔 趣:笔趣分意趣和天趣。用笔得有情趣,才能使观赏者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笔趣使写意产生不同的形式美感。笔的意趣在于巧妙地处理笔的生熟、巧拙、老嫩等关系。笔贵在熟而后生,由熟返生,“写到生时是熟时”才能生出意趣。而笔的天趣,往往发端“无”意之笔,熟能生巧,无心插柳柳成荫,“好笔墨偶然得”是一种顿悟,灵感突发。求笔的天趣与写家的学问才学有关,还和美育、学识修养和勤耕功夫有关。有学问的先生随便几笔都有说道的。 老汉儿不喜欢把搞国画的作者叫画家,画家是低层次的洋叫法,一律称书家、写家、先生(北方称呼)、老师(南方称呼)表示尊重。而今的书家、画家、文化艺术人才太济济济济了,哈哈,书画家的前面,是一、二级美术师,一、二级美术师的前面,还有美术大师,在美术大师的前面,还有人民艺术家。 老汉儿在京城时,遇见各层面的美术馆的策展事务接待部门,都是报名排队申办个人书画展的,中国美术馆又在鸟巢东北角,投入使用了国家美术馆新馆,这些都是满足美术交流活动的需要。老汉儿在泰国中国文化中心项目时,在交付使用前,天天都要陪同大使馆文化交流处的参赞先生,接待各省文化主管部门的文化交流考察团体,还有个人从国内飞来申报举办美术、书法、雕塑、民间工艺、武术交流有偿教学讲座的,因为中国文化中心建筑功能齐全,有接待大厅,多功能影剧院,学术交流厅,图书馆,展览馆,阶梯教室,服装、舞蹈、烹饪教学中心,露天Pt草坪,楼廊亭榭,百人招待所等等,都可为国内文化艺术交流团体提供服务、节约外汇。至于在中国文化交流中心的官员及工作人员,就这么说吧,门卫都是有名头的书法家,嚓嚓几笔行草不离章法,要不然能代表国家出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工作。 洋人的美学(哲学的二级学科)常常将精神与物质,形式与内容,方法与目的,非此及彼的二元法拿来说事,殊不知,一切事物都是相对时空性的,随着现代科学哲学的完善,多元多维的思维方式、方法、观念,可以运用于完善书画艺术的内核----兼容并取、博采众长、张扬个性、免于偏执,远离浮躁、中庸调和、美美与共,百花齐放,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大众。 ---------红珊瑚石 壬寅谷雨 于岭南漕溪南华寺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