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的标题,其实是本文最后一节的小标题。本文试图适当地结合俄乌战争,从几个角度对战争的思维和逻辑做一次解析。前面是一些铺垫,后面才是重点。如嫌文章有点长,欢迎关注、收藏后慢慢看。
先浏览一下目录:
一、利益的捆绑,是战争机器开动的原动力。
二、权力和权力的驯服,才是战争机器的永动机。
三、战争,既是规则的建设者,也是规则的挑战者和破坏者。
四、战争是人类必然要经历的洗礼。
五、战争的专业性,从未得到足够的保障。
六、因为先有了非必要的战争,所以才有了必要的战争,这是战争逻辑里最大的悖论。
七、伴随着国家利益的网状化,现代的战争往往是价值观的战争,现代战争的胜负,也常常等同于价值观的胜负。
八、战争的代入感,是诞生英雄的摇篮,也是孵化炮灰的温床。
————正——文——分——割——线————
一、利益的捆绑,是战争机器开动的原动力。(1)从社会的整体层面上说,在长期的温饱远远没有得到保障的自然环境下,永远不会有公平和正义的精神诞生。
在没有国家机器和军队的荒蛮时代,人类应该只能以血缘和地域为纽带结群而居。彼时生产能力的极度落后,使得人们获取食物的方式跟动物没有任何区别,因为那时的食物只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的天然食物,如野生的植物和比较弱小的动物;而食物的匮乏令人们常常饥饿难耐,在极其有限的食物面前,常常都是你死我活的单项选择,在最终谁获得食物谁就能够生存下去的的前提下,协商、谦让和友好基本都不存在,自私自利和弱肉强食才是绝对的主流。
(2) 血缘关系催生了利益捆绑。
无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或是神创论的天意、抑或是佛学因果论衍生的缘分,血缘关系都是天然的存在,这是人类最初也最朴素的温情,有血缘关系的成员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保护、互相同情和互相照顾,催生了人类最原始的组织法则:家族成员或一起采摘野果、或一起狩猎捕食,然后一起共同进食。有吃的一起吃、没吃的一起饿,就形成了最初的利益捆绑——利益共同体。
当这种利益共同体遭遇到和外族争抢食物的时候,最原始的有组织的战争,于是就开始了。所以说,利益捆绑就是战争的原动力。
原始部落
(3) 相邻的地域互相结盟,是原始的利益捆绑的一次升级。
以血缘关系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有大有小,为了取得竞争的优势,临近的两个或者几个血缘关系的利益共同体再互相结盟,就是利益捆绑的一次升级。这也是国家的雏形。
二、权力和权力的驯服,才是战争机器的永动机。
但是,后来,原始的利益捆绑,就不能再作为战争的动力,却只能作为战争机器的电池和点火器了,而权力和权力的驯服,才是人类历史上战争从不间断的永不枯竭的动力。
(1) 权力的驯服过程,其实简单到你不敢想象,但越简单的东西,越少破绽。
当人类从最初的家族组织进化到部落群体之后,权力就开始出现了。最初执掌权力的人,也许就是那个带头大哥。随着群体的扩大,当带头大哥忙不过来的时候,自然就需要帮手。而带头大哥和他的帮手,就形成了最初的权力结构体系。
当这个体系的运作遇到了内部的阻力,就是有人不同意带头大哥及其帮手的意见和安排时,带头大哥就慢慢习惯了运用以多胜少的强制手段。以多胜少是指带头大哥及其帮手的数量,相对于单个或者一两个成员的数量而言。比如群体总共有一百个人,带头大哥加五个帮手总共六个人,虽然这六个人相对其余的九十四个人,数量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介于其他的九十四个人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所以他们就可以将剩余的人进行分化管理和各个击破,以六对一或者六对二的绝对优势,逐个驯服群里剩余的所有人。
于是,带头大哥和他的帮手就形成了部落群体内部的一个小的利益捆绑共同体,这就是统治集团的雏形,借由这种雏形的一步步进化,国家政权就形成了。
所以,权力的本质,就是在一个大群体的利益共同体内部,再形成一个较小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使得其余孤立的成员没有与之抗衡的力量,进而来达到驯化和管理其余所有处于相对孤立的成员的目的。
(2) 自从权力产生以后,战争的动力不再一定是原始的全体成员的利益捆绑,战争开始听命于权力。
如果将战争比喻成一辆汽车,那么原始的利益捆绑就是电池和点火器,权力则是汽车的动力油,而处于权力金字塔顶的那个人或者一群人,就是司机。
所以,由此可知,权力产生以后,这部战争的机器开动的方向,从此就不一定符合所有成员的利益。
如果有那么几场战争的方向刚好符合全体成员的利益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将那时的战争机器理解成一辆混合动力汽车——用电力和动力油同时作为动力。
比如眼下的俄乌战争,俄罗斯发动战争的理由,主要是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计划严重侵害了俄罗斯的利益。不管这个理由成不成立,起码在表面上是基于全体俄罗斯人的利益;而俄罗斯宣称的另一个理由的说法,却是“乌克兰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国家”,言外之意就是乌克兰应该归属于俄罗斯。但是这个理由是否成立,是不是不仅应该取决于全体或者绝大多数俄罗斯人的意志、也应该取决于全体或者绝大多数乌克兰人的意志?是是与非非,见仁见智。
我们继续讨论抽象的战争。其实,战争还有一种状态以上没有提到,就是当人类处于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时,该怎么理解战争机器的运作?这时,你可以理解为战争机器正在怠速运转。
战争机器永远不会熄火,因为军队和军事训练永远存在,武器开发和军备竞赛也永远存在,司机和动力也一个不少,就差一脚油门。
战争机器
三、战争,既是规则的建设者,也是规则的挑战者和破坏者。
人类的生存,必须有赖于大大小小的、里里外外的规则。而战争,却既是规则的建设者,也是规则的挑战者和破坏者。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因为战争的属性本身就是暴力和野蛮。
战争的立和破,在改朝换代中的体现最明显。比如从周朝的覆灭到秦朝的建立。但说句题外话,我认为这其实是一次历史的倒车。因为周朝还属于诸侯分封的封建制度,而到了秦朝,就成了高度集权制的体系,中国从此再无封建社会。因为封建制度下,诸侯国的领土和其他利益不可剥夺,只有向朝廷纳税和派兵支援朝廷的义务,封建制度相对于集权制度,保留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和区别发展的空间,可以互相借鉴、相互促进。
而自秦朝之后一直到大清,虽说经过无数次的战争和无数次的“破和立”,但“立”起来的都是原来的复制品。所以生活在清朝时代的黑格尔才说出了“(清朝和清朝以前的)中国从本质上没有任何历史,只有朝代覆灭的一再重复和轮回,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的话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上千年的仗,都是白打了!
再说点别的例子。比如第一次大战后,交战双方即战胜一方的协约国和战败一方的同盟国,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订了停战条约,史称“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除了大幅限制德国的军力军备、商定了德国的战争赔款金额、规定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和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外,还将德国所有海外的殖民地划归战胜国进行瓜分,所以这也是一次分赃的条约。
但这个战后建立的规则,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就陆续被打破。先是拒绝战争赔款,后又因为对凡尔赛条款的严重不满直接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二战结束后,各国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秩序,而德国也不得不继续履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赔款,直到2010年10月3日,也即东西德统一的20周年纪念日,德国政府才将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交付给法国政府。
再比如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也有一些规则的立和破。这事儿得先从克里米亚半岛说起。
1954年5月,苏联出于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考量,在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授意下,克里米亚划归当时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所以,乌克兰从来没有武力夺取克里米亚,它划归乌克兰符合苏联宪法。到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克里米亚就归属问题进行了全民公投,结果显示大多数克里米亚人愿意归属乌克兰,这是一个受到国际法保护的法律归宿。
再到库奇马于1994年就任乌克兰总统后奉行亲俄政策、并将核武器主动交予俄罗斯后,乌克兰就此就从世界第三大核武国家成为无核中立国家,也因此换来了俄罗斯时任总统叶利钦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俄罗斯和其他大国一起“保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的承诺。
破坏
但在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再度举行了国籍归属的全国公投,公投的结果是“大多数人愿意回归俄罗斯”。
不过乌克兰认为,在克里米亚还属于乌克兰之时、在该次全国公投之前,普京已经派军进驻克里米亚并赶走了乌克兰军队,所以,公投理应无效。然后,就有了乌克兰打算加入北约一说。
四、战争是人类必然要经历的洗礼。
这一节,我在另一篇文章《我也来回答:俄乌战争打得越久对谁越有利?》中也已经有过表述。
众所周知,为了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打通地域的隔阂实现物质和文化的流通和互补,势在必行。就好比中国的五行相生,金木水火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再生金,这是一个完美的再生循环,具有无限的可持续性。但是,如果中间缺了金木水火土的任意一环,那么这个循环就成了断头路,可持续性的再生循环就秒变死循环。
但是占山为王和自我封闭的狭隘和保守,却像一条迈不过去的峡沟与一座翻不过去的大山横亘在人类交流的路上。在历史上,能够打通这种阻隔的,往往只有战争。历史上不乏用舰船枪炮打开通商口岸的“以战促商“的例子。
如果以上的自我封闭与以战促商的矛盾,还有一定的公共利益的因素在其中,而为了直接霸占别国的土地和资源、以及扩大统治者自己的权力范围的欲望,就是战争中夹带的纯度很高的私欲。如果你翻看俄罗斯的历代地图,仔细梳理它如何从一个莫斯科公国演变成后来地域广袤的巨无霸的话,就会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什么叫“欲壑难填”。
所以,于公,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于私,为了个人的贪婪和权欲,战争都不可避免。
那眼下的俄乌战争,是于公于私的哪种战争?
在现代,因为工业、科技、金融和服务业的高速发展,以土地为依托的农牧业已经退居其次,对土地的依赖已经大幅减轻,加之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夹道欢迎国际资本的投资,所以,在现代,所有传统战争的经济学上的根源和意义正在消失。但是,我们依然会经历战争的碾压。
就是因为私心不死,战争不已!
五、战争的专业性,从未得到足够的保障。
此节内容,在我另一篇文章《为何因支持俄罗斯还是乌克兰等问题争吵——我们必须了解的真相》中有过表述。
战争为什么最需要“专业”?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战争却可以不需一天就将其摧毁干净,如果现代战争失控,即使是摧毁整个人类文明,可能也需要不了几天时间。不光是因为战争巨大无比的毁灭性,还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天时地利人和都需要非常专业的智慧才能够解析清楚。所以,战争非常“专业”。
但是,在英国剑桥大学、在美国西点军校以及在全世界各地的军事学院里,有数不清的军事和战争专业,为什么还要说“战争的‘专业性’自古以来从未得到过保证”?
我们不妨拿另外一件事情来做对比。飞机的制造和维护是非常专业的,空管和地勤系统对从人流到物流再到航空路线的管理也是非常专业的, 飞行员更是专业得不得了,从选拔考试到学习训练,都严格得不得了,据说身上有一块疤痕都不行(有网友知道真假吗?),而且飞行过程中遇到各种意外的危机处理程序都一清二楚,可见航空业的各个环节都是非常之专业的。
飞行
如果将战争比喻成一次飞行,将战争机器比喻成一架飞机,那么“不专业”的问题就出在“飞行员”、“气候”和“飞机”本身等环节上。
(1) “战争机器驾驶人”对战争专业性的影响—— 政治与战争的对立。
战争机器由谁来驾驶?上面已经说过,权力和权力的驯服,是战争机器的动力油和永动机,而处于权力金字塔顶的那个人或者一群人,就是司机。
又因为任何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权力,都来源于政治,所以,就有一句话耳熟能详: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就是说战争从属于政治,所以战争机器的驾驶员也可以说成就是政治。这点大家都能理解。
虽然政治也是一个非常非常专业的领域,但是政治与军事战争分别考量的焦点,虽然在通常情况下基本趋同、立场一致,但也会常常发生冲突而互相矛盾,这就是政治与战争的对立性。并且这种对立,往往会以想象不到的速度,蔓延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人们的言论和思维。
就像在二战中,如果日本单纯从战争和军事的角度出发去考量,是不应该进攻美国的,但是政治却选择了与美国为敌,这就是一个政治影响了军事战争的“专业性”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中国宋朝岳飞领导的抗金战争,却遭遇了奸臣逆贼秦桧和昏庸无能的皇帝赵构,使得一场轰轰烈烈的抵抗外辱的战争,如同一只被利箭射穿了翅膀的大鹰一样掉头直下。
(2)、 不单是如此,政治人物乃至军事人物的品行和性格,也是影响战争专业性的重要因素。
有一个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观点。明末李自成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之后,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眼看大事已成,但是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却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横刀夺爱,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开关降清,一场战争史就此改写,历史也就此改写。
因为一件与战争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影响了整个战局的走向,你说这能算得上“专业”么?
(3)、战争不单是受主政者和指挥者的影响,还受社会舆论的影响。这个可以比拟为飞机飞行的“气候”,尤其难以保证“专业性”。
而舆论的“不专业性”,尤其是那些极端的舆论,也会导致与战争的专业性的尖锐对立。
在有时,社会舆论会驱使战争机器朝正确的方向开动,比如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民间高涨的抗日情绪,明显地影响和鼓励了当局的抗日决策;但有时也会适得其反,比如二战期间的日本,铺天盖地的极端舆论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日本的国策,从而不仅改写了日本的历史、乃至也影响了亚洲和世界的历史。
(4)、 战争的专业性从未得到保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战争本身的属性与世界规则的对立。
因为战争的属性就是暴力和野蛮,战争的属性本身就是破坏既有的规则,包含战争本身的规则,这就使得战争随时有行差踏错最后导致战争脱轨、战争性质改变的可能。
比如战争对平民和城市的伤害,也是对日内瓦公约不伤害平民以及不毁坏民用设施规则的破坏,尤其是当“败兵成匪“的时候。
所以,就有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人间惨剧,所以,也有了二战时的卡廷惨案和眼下乌克兰战争中的布查惨案。
战争
六、因为先有了非必要的战争,所以才有了必要的战争,这是战争逻辑里最大的悖论。
好像是丘吉尔说过:所有的战争都是非必要的战争。
但是,有了侵略战争,就一定会有反抗侵略的战争。所以,是先有了非必要的战争,才有了必要的战争。怎么听怎么拗口。
而且,发动侵略战争的人和所有主动发起战争的人,没有一个会承认自己的战争是非必要的战争。
二战时,希特勒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因为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严重不公平,但是协约国却认为那是德国在一战中造成的损失的应有惩罚和赔偿;那么同理,再从凡尔赛条约倒推到一战,再从一战倒推到1914年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和倒推到100年以前,你也找不出战争最初的元凶。仿佛战争的元凶始终埋在历史的历史里,最后只能倒推到人的起源和宗教里。
所以,什么是非必要的战争、什么是必要的战争的问题,就好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鸡和蛋各说各话各执一词,历史从来理不清这团乱麻。
就好比,美国的先发制人的战争,是不是必要的战争?俄罗斯因为北约东扩的原因而进攻乌克兰的战争,又是不是必要的战争?
这个疑问,到文章的后面会有一个针对现代战争的大致的答案。
七、伴随着国家利益的网状化,现代的战争往往是价值观的战争,现代战争的胜负,也常常等同于价值观的胜负。
随着交通、通信、飞速发展,原始的利益捆绑不但突破了血缘关系和地域限制,还冲破了国界,实现了国家利益的捆绑,形成了不同的国家利益集团。这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来源。
但随着交通、通信、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物质乃至文化的交流越来越畅通无阻,全球化贸易使得以前捆绑在一起的国家利益渐渐被松了绑,因为每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相互交织成为了一张网,每一个国家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节点,无法再简单地切割和捆绑。
但是,另一种利益的捆绑又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那就是价值观的捆绑。
交通、通信、网络的发展进步和成本的下降,有机会让人们全面地了解世界,促使世人前所未有地眼界大开。世人对世界各地的了解和比较,不再局限于地球仪和丝绸茶叶或是手表望远镜,而是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传统领域到高新领域、从历史到现在、从内政到外交、从民间到政府、从风俗到法制、从文化到宗教等等的全方位无死角的了解。
在此基础之上,不同的价值观开始通融、同化和兼容并蓄,然后形成了几股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这跟历史上土地的扩张与兼并别无二致,只是这是一场看不见炮火与硝烟的战争,因为它是在精神领域里发生的“扩张和兼并”。
这也算是人类社会从物质的短缺中解脱出来之后的一次升华。
俄罗斯一直声讨的北约东扩,以及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计划,莫不是基于这种价值观的扩张和兼并。
由于相同的价值观体系对于世界和事件的解读与感受容易趋于一致,促使他们结成了精神上的利益捆绑共同体。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一句多“。
但只要是利益,不管是物质的利益还是精神的利益,就一定会有被侵犯的时候,只要感觉到被侵犯,就难免会有战争。只不过现代战争宣称的的理由,往往已经从土地资源的纠纷演变成了“人道主义危机“等等新式的说法;而战争双方的支持者,也从传统的楚河汉界的物质角度,转换到了价值选择的精神角度。
不知道网友有没有发觉,在这次的俄乌战争期间,很多人的态度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历史。这其实是因为历史走到现在,人类的思维已经出现了一个转折,即从物质利益为主的思维角度转换到了以精神利益为主的思维角度。
战争的主线和围绕战争的争吵的主线,早已从数十年前就改变了。
烟花炮的炮灰
八、战争的代入感,是诞生英雄的摇篮,也是孵化炮灰的温床。
比如,战争的代入感,既是诞生抗日英雄的摇篮,也是纳粹孵化炮灰的温床。
代入感,就是看小说看电影时,将自己的感受代入其中某个自己喜欢的角色,与之“同甘共苦”、感同身受。当年一大帮少女与大妈看琼瑶的电视连续剧看到一把鼻涕一把泪,就是代入感惹的祸。同样,看战狼看到热血沸腾,也是代入感的荷尔蒙在打鸡血。
其中,尤其以战争片或者武侠片的代入感最为强烈。
看电影如此,对待真实的战争更是如此。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的那天中午,当电视屏幕上反复出现飞机撞击世贸大厦,烈火熊熊、黑烟四起时,食堂的电视机前也是人声鼎沸,有人惊掉了下巴,但更多的人是欢呼雀跃、拍手叫好,我亲耳听见一个人大声喊道:早就该这样搞它一下了!
究其原因,如下。
(1)因为战争和武力本身是人类表达意见和情绪最强烈和最极端的方式,所以人们的代入感也最为强烈,表达出来的情绪也最为极端,所以关于战争的争吵居然常常能令到朋友反目。
(2) 还因为战争是改变现实最快捷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所以,对现实秩序的失望感和无力感,也最容易在战争的过程中得倒到发泄。
男儿仗剑江湖,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那种快意恩仇的畅快淋漓,岂是现实中的繁文缛节可比其万一。
战争对现实更是具有摧枯拉朽般的毁灭能量。而推倒重来的暴力意识,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天生存在的,战争刚好给了人们一个宣泄的出口。所以,战争一面令人谈虎色变,一面也是潜意识里面改变世界的希望所在。
(3)对战争的代入感较强的人,通常都会犯一个错误,即总是假设自己代入的一方是占尽上风的那一方。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总会一厢情愿地我田引水,片面强调优势,而对劣势故意视而不见。
(4)对战争的代入感较强的人,通常还会犯一个错误,即笃信自己代入的一方具有天然的正义,从而竭力为自己代入的一方辩论和开脱。
所以,对战争的无比强烈的代入感,在正义的战争发生时,会催生数不清的英雄豪杰,他们直面生死,勇往直前,因为心中的正义感压倒了对战争的恐惧;但在不正义的战争发生时,也会孵化数不清的炮灰,因为他们心中的狂热掩盖了对战争的残酷性的理性思考。
所以,我们在见识了侵略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无知和狂热、历经了纳粹党卫军的残忍和无人性的同时,也见识了中国抗日志士的视死如归、历经了反法西斯战士的自我牺牲。
世界上只有一件事,真正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面天堂,一面地域,那就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