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88|评论: 0

文化名人共话礼仪:成都是文明尚礼传统最悠久的城市之一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2-4-26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蜀好文雅,成都自古以来就有文明尚礼的美誉。自文翁兴学以来,琅琅书声就传遍了巴蜀大地,成都对文明礼仪的重视传统早已形成。

在历史上,成都也是文人墨客辈出之地,古往今来的文化名人也不吝对成都的赞美,留下了无数名诗佳句。

在文化名人们的眼里,成都是座怎样的城市?它的文化特质是什么?又是如何在文明礼仪上体现的?
图片1.png
在幸福成都·美在文明·大运有礼 成都青少年大运文明礼仪活动到来之际,成都阅读协会会长、知名社会活动家米瑞蓉,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谭平,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与我们谈了谈。

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谭平
成都是文明尚礼传统最悠久、最有个性的城市之一

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谭平认为,从历史上来看,中原文明华夏正统有庄重、规范、严肃的特点,强调且讲究盛大庄重的仪式,以及相应的服饰和器物,体现了一种秩序感。就巴蜀文化而言,它与中原文明在文明礼仪方面的表达上有共性的因素,但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

“巴蜀文化与中原文明礼仪相比,突出地表现出更多的想象力,更加浪漫神秘,除了中原文明,它可能也通过南方丝绸之路的前身,与印度洋的文明发生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巴蜀文化中对于面具的使用和对象牙的重视和崇敬以及青铜神树这样的文物,看到巴蜀文化表达的文明礼仪的想象力和浪漫属性,可能这是成都这个城市和它代表的巴蜀文化在最早期文明礼仪的一个显著特征。”
图片2.png
从先秦到近代,谭平细述成都文明尚礼的历史沿革,成都文明中强大的想象力,浪漫的情调,人和人之间的礼仪沟通等,共同对于成都世俗的政治生活、公益生活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深度的影响。

成都,不仅传承礼,更重视礼。除了广为人知的“文翁化蜀”,谭平还分享了一个宋朝时万人学术盛会的士大夫治蜀故事:韩绛,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在成都当首长期间,曾亲临成都府学讲礼,“府县士民及四方之客殆万人,咸来观听”,盛况罕有。

“这可是900多年前的中国,上万人同时倾听地方长官讲学,哪一部学术史、教育史上有如此动人的篇章!据说有人不解,当时没有话筒和扩音设备,韩知府老师如何保证人人都能听到他说的什么,答案是隔一定距离就会有人将他的话逐句传递给距离远的人,这也展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融洽、礼节。”

教育中、经济中、生活中,在谭平看来,成都的文明尚礼无处不在。从至今仍在的汉代画像砖,到自古以来成都活跃的音乐活动,再到成都人历来重视的服饰文化,随处可见的风流毓秀,随处可见的文明尚礼。发展到后期,成都文明尚礼除了有与艺术活动交融的礼仪文明,还演变出了平民化的特点,也形成了成都包容尊重的城市个性,包括礼仪的灵活变通。

谭平说,在成都,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大运会召开在即,也希望成都市民、大学生和相关单位,把成都文明礼仪中最优雅的、最温暖的、最有魅力的一面展现给国际友人。“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只需要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这一体育盛事,这一份荣耀甚至光荣,不论朋友来自哪个国家,我们一视同仁地,彬彬有礼地,充满温暖和善意地去面对他们。”

成都阅读协会会长、知名社会活动家米瑞蓉
口罩下的一个微笑,一个扬眉
呈现出自己的素质和城市温暖的态度

“其实中国文明尚礼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我们都是一脉相承。”
说到成都的文明尚礼,成都阅读协会会长、知名社会活动家米瑞蓉认为,除了中国古代诸多的待客、社交礼节,作为现代成都人来讲,最重要的是呈现出一种向上的生活状态。“一个阳光的笑脸,足以让别人感觉到,这应是一处友好之地,应是一个海纳百川,足够国际化的城市。”
图片3.png
当每一个市民都能表现出向上的生活状态,一个微笑,一个举手,甚至一个简单的礼仪,米瑞蓉感到,这就是一座城市的风貌展现。

“大运会能够在成都落地,对于成都人来讲,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因为它不单是对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肯定,也是对一个城市文明文化的肯定,这也是一个非常能够展现城市风貌的机会。”

不光是米瑞蓉和其身边的朋友,就连她的小孙女也被迎接大运热情感染。“前两天,我看到小孙女回来画了一幅画,描绘她心目中的大运会,她用她的语言方式来告诉大家,自己对国际友人的欢迎。”

米瑞蓉说,在小孙女的画里,有熊猫,有川剧脸谱,还有四川美食。“花旦的一张笑脸,能反映出喜悦之意,文化及生物的多样化和特殊化,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这是成都!”

米瑞蓉觉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有来自学校的,有来自家庭的,还有来自社会上的她自己的观察。“所以她会画出这样一幅画,觉得成都不仅有熊猫,不仅有很多的美食,当大运那一天来的时候,每个市民都会是一张笑脸。”

在疫情形势下,虽然口罩可能遮住了人们脸部的一部分表情,但是扬起的眉毛,一个手势,一个微微点头,米瑞蓉认为,都会表现出自己的素质和城市的状态。

“人不是冰冷的,笑脸是最能说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的,我们的行为举止,我们的一个微笑,我们的一个动作,我们的一句口语,就如四川话:吃了没有?都能深深地感染到人。”

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
戏礼、师礼、城礼,成都不仅包容热情,更温柔重礼

“说到文明尚礼,其实在川剧里就有很多体现,比如展现家国情怀的《和亲记》《借赵云》等大幅表现忠义品格的剧目,这种仗义、仁义、情、礼交融的剧目,在川剧中都有充分展现,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品质。”
投身川剧四十余年的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认为,成都的文明尚礼,可以从川剧这一地方文学上了解一二,戏曲里的人物故事,起承转合又圆满融洽,也代表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和谐之美。
图片4.png
除了戏曲中的礼,陈巧茹还特别讲到了自己进入行业后感受到的师礼。恐怕大多数人不知道,已是戏曲大家的陈巧茹,尽管曾指点过无数学生,但至今却未收过一位弟子。“这是因为,师承在我们看来是很神圣的事,师承不光承的是技艺,更多的还有精神、品质、思想。”

她谈起了恩师张光茹,说自己的名字就随了老师的一个“茹”字。“我的本名叫陈巧缘,老师为我把‘缘’改成‘茹’,当时我说不要草字头的‘茹’,要事事如意的‘如’,但老师告诫我,从事艺术不可能事事如意,必须要含辛茹苦,兢兢业业。”恩师对自己的教诲,陈巧茹一直铭记于心,对艺术事业和尊师重道,始终保留着一份敬畏之心。

俗话说,川剧有三气,人气、仙气、猴气,陈巧茹觉得,这川剧三气放在形容成都上,也是恰如其分。“成都这座城市,可以感受到,也很有仙气、人气,我们不仅有很仙气的西岭、峨眉,也有很人气的火锅、茶馆。”

她讲到,过去几十年,自己看着成都城市在变化,就像川剧一样在不断吸纳,慢慢形成自身的独特气质。“川剧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灵动,比如变脸、喷火都可说是神来之笔,与之相似的是,成都这座城市也非常灵动,让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和发展,润物细无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