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为司开玲的《秸秆焚烧问题的话语建构及治理困境:一项文献研究》,对其进行整理。
一、引言
自农业社会有史以来,燃烧秸秆就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需要通过燃烧生物质秸秆来取暖、获取肥料,甚至获取土地。然而,将秸秆视为废弃物加以便捷处理的“露天焚烧秸秆”却是农业现代化以来的一种特有现象,这种现象从产生之初,就被视为一种问题。
二、秸秆焚烧有什么环境危害?
秸秆焚烧会给土壤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它带给人们的最直观感受就是“浓烟”,但是,这些“浓烟”是否就是空气污染?它会导致什么样的空气污染?随着环境保护在社会和政治中重要性的增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有科学论证作为中间环节,才能完成秸秆禁烧的合法性建构。因此,秸秆焚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等相关研究应时而生,同时,具有快速、动态、便捷等特点的遥感监测等技术作为现代治理的核心手段之一,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因为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相关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判断也不尽相同。
2.1秸秆焚烧对空气影响
陆晓波等通过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监测秸秆焚烧信息以及后向轨迹模型等资料,对2008年10月28日南京的“灰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周边地区秸秆焚烧产生的大量气溶胶污染物导致了此次典型性重度“灰霾”污染天气[2]。程良晓等利用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的秸秆焚烧对京津冀霾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10月14日到达京津冀地区的气团均经过秸秆焚烧地区,气团中会携带大量秸秆焚烧产生的污染气体和颗粒物,加重了京津冀地区的霾污染过程[3]。
陈跃跃等检验了安徽秸秆焚烧火点的时空变化分布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2—2016年的秸秆焚烧期间,安徽省的火点数逐年减少,但是空气质量并没有如预想般好转,反而呈现出恶化趋势。经过总体的回归分析与分年度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焚烧火点数确与空气污染指数呈正相关,但其影响的估计系数值较小,一般只有出现大规模火点时才会造成污染天气,另外工业废气排放等其他因素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逐年加大,抵消甚至超过了秸秆焚烧减少带来的空气质量的提升[4]。从该项研究结论可以看出,秸秆焚烧的空气影响,尤其是秸秆焚烧对“灰霾”的“贡献”,在科学研究层面,仍旧是需要审慎对待的。
2.2秸秆焚烧对土壤影响
王爱玲等通过对华北灌溉区秸秆焚烧与直接还田生态效应的研究表明,秸秆直接还田处理可以增加土壤表层水分和微生物量,并且能够在高温季节降低土壤温度。对养分来说,秸秆焚烧会损失秸秆中的氮元素,但是磷和钾基本上能够全部还田。尽管秸秆焚烧不会消灭所有的病虫害,但是秸秆直接还田时,玉米螟和蚜虫危害有加重的趋势。另外,在同样使用除草剂的情况下,秸秆焚烧比秸秆直接覆盖还田除草效果好[5]。
为了研究大田秸秆焚烧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田国成等设置了不焚烧、减量焚烧、全量焚烧、增量焚烧4种处理方式,通过4个月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探究小麦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0~5cm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即时效应以及上述各指标在下一季玉米生长期内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在秸秆焚烧后(1d)会显著降低,但是随后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到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微生物数量与秸秆不焚烧情况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差异不显著。此外,秸秆焚烧对土壤速效磷、钾二者的即时效应表现为其含量获得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速效养分含量在玉米生长期内显著高于秸秆不焚烧的处理情况[6]。
三、结语
生态圈是由水、土、气构成的综合体,为了理解秸秆焚烧对生态环境和现代农业的系统影响,科学研究上理应有系统的考量。然而,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焦点主要聚集于秸秆焚烧的空气污染物排放,其对土壤的影响研究不足,而秸秆焚烧或者秸秆禁烧对水体的影响的研究则更是缺乏。这一点,从研究结论的比较上或许能够得到解释,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能够证明秸秆焚烧对空气存在危害,而对土壤的科学研究则发现秸秆焚烧对土壤的危害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无论上述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如何,在以城市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下,前者更符合政府和城市居民的感官体验和期待,而后者可能会让他们大失所望,以致“禁烧”的合法性前提受到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土”被忽略,“水”被屏蔽。但是,对于农民来说,水、土、气却一样重要,都是构成他们生境系统的重要元素,都是他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组成部分。水、土、气除了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世界里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在科学研究中也应该得到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司开玲.秸秆焚烧问题的话语建构及治理困境:一项文献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2)).
[2]陆晓波,许建华.一次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及成因分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2009(1):10-13.
[3]程良晓,范萌,陈良富,等.秋季秸秆焚烧对京津冀地区霾污染过程的影响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7(8):2801-2812.
[4]陈跃跃,张惠,尹昭森.秸秆禁烧改善了空气质量吗?———以农业大省安徽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s2):69-72。
[5]王爱玲,高旺盛,洪春梅.华北灌溉区秸秆焚烧与直接还田生态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42-144.
[6]田国成,王钰,孙路,等.秸秆焚烧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6(2):387-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