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充市蓬安县金溪镇紫石坝村河坝及滩涂开发利用的规划建议
各级政府及全体村民:
为了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紫石坝村沿江河坝面积及滩涂,结合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并考虑本村实际情况,布局发展村域经济的建议。
紫石坝村地处嘉陵江中游,水岸线绵延4.5公里,上至大石崖,下到金鸡口,除开汛期最大淹没面积(距枯水期12米)外,河滩面积有800余亩,土质疏松肥沃。从上世纪改革开放至本世纪初,沿江河坝面积承包给村民,主要以小麦、花生、叶烟、桑树种植为主,养蚕成了农户的主打富业,秋菜及零星的豆类作物是村民淡季的不二种植选择;随着退耕还林的政策扩大与影响和一村一品的实施,基层政府一刀切,不顾村级的实际情况,再加上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很多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抛家舍业,让本就不堪重负的村级三农问题雪上加霜。土地撂荒逐年加重,大量劳动力流失,村级组织不得不在2010年后将全村稻田承包出去,让外地种植专业户来种上了果树,杂草丛生的肥沃土地得到了有效控制;但800多亩河坝地由于退耕还林后无人管理,又加上每年洪水的冲毁,病虫害加剧了林地损失,现存的柏杨树东倒西歪,灌木丛生,水土流失更加严重,让人看后心寒。
介于上述村情,通过了解村民和党员座谈,借鉴和学习本县马迴坝、沈家坝等地经验,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肥沃的河坝及滩涂,现作以下几点建议,肯请村民及各级政府积极配合和鼎力相助:
一,清查了解联产责任制后的实际河坝面积,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开发打下坚石的软件基础。
从改革开放起,农村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河坝地随村集体组织也一并划包给了村民,但河坝地的属性为集体,因常年易被洪水淹没,加之电站大坝建成后库水,面积缩减,库水固定后,仍有很多面积归村民使用,但劳力的紧缺,撂荒依然严重,而管理就成了政府的淹没区,所以每年都有淹没补偿;人口流失,劳力短缺,村组织换届,很多一手的面积资料流失了,只有大概界线和面积,所以掌握一手资料,为后续开发至关重要。
二,动员现住家村民按林业砍伐政策依法依规、逐步缩减现有林木及灌木,以便后期统一开发利用。
紫石坝沿江,在2000年左右退耕还林,原河坝所植的柏杨树己经多次砍伐和重植,再加上洪水泛滥,造成树木损坏严重,现成活下来的不足百分之十,加之无管理,灌木疯长,将原本成材的林木活活荫死,看起更加荒凉;如不尽快重新开发利用,时间一长,开荒成本大,更无人问津。
三,向政府申请河坝滩涂另行开发的政策及法规依据、优惠措施,借本县其他河坝滩涂开发利用的经验,为紫石坝村打下牢固的政府及政策支持。
蓬安县嘉陵江沿岸,已有很多成功打造河坝滩涂的案例;比如对岸的沈家坝和下游的马迴坝(马电所属坝),以前也是退耕还林时种下的柏杨树,后在县政府的坚强指引下,重点开发利用,将柏杨树砍伐后,另行种植经济作物,产值连年翻倍,既保持了水土流失,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又解决了大批闲散劳力的重就业,给土地流转起到了榜样性作用。
四,集思广议,发动全体村民广泛宣传,政府引领招商引资,将闲置的河坝滩涂面积打包开发。
河坝滩涂面积的开发利用,首先在满足有志村民回乡创业的先绝条件下,再面向社会广泛招商引资,采取灵活就业的方式,打包流转;保守估计每年可固定解决就业人口达120人左右,村级创收5万元以上,同时村民也可以得到土地入股分红,再加上闲散劳力灵活就业创收人月均可达500元以上。
五,项目开发好坏,是创收的保证;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跑项目,争外援,学先进,抢市场,让紫石坝乡村振兴上一个新的台阶。
去年,全国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在全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中央政府以人为本,提出了三农经济发展转向,为农村再次规划了蓝图,提出了乡村振兴,为三农的发展又一次指明了方向,相继中央一号文件和两会的胜利召开,再次给予农村发展指明了航向,奠定了政策基础;我们村就应以此为契机,抓住机会,配合基层组织,早日完成河坝滩涂的有序流转,相信紫石坝再次富起来、強起来指日可待。
六,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尽早组建紫石坝村河坝滩涂开发项目部,形成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起到领头羊,排头兵的作用。
组织构架的形成,能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高效完成蓝图的绘制,有序开展工作,同时启到上下衔接的作用,为早日振兴紫石坝村打下组织基础。
曹燕辉(金溪)
202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