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一位当领导干部的朋友,因为儿子沉迷于网吧而去抓了个现行,一怒之下把网吧的电脑碰了,一度惹出一场对形象和工作“有惊无险”的风波。作为名很理性的领导干部,在面对沉迷于网吧(游戏)时都会怒不可遏,所以,我完全理解那位因孩子耽于网游贻误学业而发文怒斥网游的行为和作法。而且,我也一直很排斥网络游戏甚至让人欲罢不能的那些“狗血”电视!
但是,对于网游及互联网络该如何正确而理智地看待呢?第一,互联网的发展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必须接受而且科学地发挥其作用。同时,作为互联网络“附属”产品的网络游戏之类也是不可避免,作为一个产业存在也有其客观合理性,而且好的游戏对人的智力开发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世界还有电竞比赛及相关协会,网游并非一无是处,更非等同于“精神鸦片”。
第二,任何事情甚少绝大多数事情及“活动”都会有程度不同的成瘾性,比如读书应该算是好事了吧,但如果无节制地整天沉浸在“看书”尤其是“休闲性”的书籍当中,那不仅无益于知识的增长和个人素养的提升,反倒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而书籍、网游之类只是一种“客体”存在,关键和根本的因素还是在于人自己!个人的认知、理智和意志力是最为重要的——可以“玩”但要有度。像赌博这种似乎是人类“天性”的东西普遍存在,即使高雅如桥牌、围棋都可以用来“赌”,但沉迷于此的也毕竟是少数。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更多地从主观方面找原因、去应对,换句话说,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第三,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兴趣爱好应该从小培养。如果我们从小就加强对孩子的陪伴——陪伴游玩、陪伴阅读、陪伴学习,在与孩子建立互信、友好的亲子关系中,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那孩子又怎么会“独自”迷恋上手机、网游之类的东西呢?同时,从小就要给孩子立好“规矩”,比如对孩子感到好奇、好玩的手机、动漫和游戏,可以让TA了解、尝试,但要作出内容与时间方面的规定,尤其要加强“监督”与引导,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在积极引导中“限制”,共同把握好一种理智的“度”。父母以身作则,从小做起非常重要,否则,等到已经成瘾才去“着急”那就很难了。
当然,作为相关职能部门和互联网平台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或管理规范,并实行游戏的分级管理,以更好地给青少年以保护,毕竟青少年的心智和理性还不完全成熟,必要的监管与限制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面”的配合与努力,以共同营造有序、良好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