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0395|评论: 7

科普:多国报告人感染猴痘病例 它是如何传播的?怎样预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2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英国、美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报告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确诊或疑似病例。那么,什么是猴痘病毒?症状是什么?它如何传播?怎样才能预防?来看世卫组织科普。

●疫情拉响警报

世卫组织表示,近期该组织已接到多个国家报告累计约80例猴痘病例,在多个非猴痘流行的国家发现猴痘病例属于“非典型”情况。

欧洲“最大规模”猴痘疫情?
截至20日,欧洲至少9国报告猴痘确诊病例,包括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荷兰和瑞典。欧洲以外,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同样报告猴痘确诊病例。

自今年年初以来,刚果(金)共有1200多人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病例遍布全国18个省,造成58人死亡。当地时间21日,德国首都柏林出现2例猴痘确诊病例;西班牙已确诊30例猴痘病例,大部分可追溯到一家桑拿浴室;5月18日,葡萄牙报告了5例猴痘确诊病例和20多例疑似病例,所有病例均为年轻男性。
7878.jpg
●科普

>>什么是猴痘?

猴痘首次发现于1958年,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由一种病毒引起,与引起天花的病毒属于同一科。

该疾病首次在用于研究的猴子群体中被发现。第一例人类病例直到1970年才被记录下来,猴痘病例主要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国家报告,2003年在美国报告了非洲大陆以外的第一个病例。

自世卫组织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它是如何传播的?

该病毒通过与受感染的动物、人或被污染的材料接触而传播。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被认为主要是通过大呼吸道飞沫发生的,这些飞沫一般不会传播很远,需要长时间的密切接触。

来自动物的传播可以通过咬伤或抓伤、接触动物的血液或体液发生。

>>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世卫组织介绍,猴痘病毒感染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最初的症状是发烧、头痛、肌肉疼痛、背痛、发冷和疲劳。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可能长达21天。

猴痘特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感染会导致淋巴结病,导致淋巴结肿大。“痘”出现在发烧之后,通常在一到三天之后,有时更长。

>>感染猴痘有致命风险吗?

虽然大多数人能够在几周内从感染中恢复过来,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疾病可能致命。

在非洲,感染猴痘的人死亡率为1%至10%。儿童的死亡率更高。

>>如何预防传播?

如果你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材料或动物,或者不接触在已知有猴痘的地区发现的患病动物,通常可以避免传播。

世卫组织强调,为降低感染风险,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避免在无防护情况下接触患病或死亡动物的肉、血液或其他部位,食用肉类必须彻底煮熟。

感染病毒的患者在疾病的各个阶段都具有传染性,因此应隔离。

>>有治疗方法或疫苗吗?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说法,目前还没有经过证实的治疗这种病毒感染的方法,但已知天花疫苗也可以预防猴痘,其有效性超过85%。

欧洲医学协会于2022年批准了一种针对天花研发的抗病毒剂,即Tecovirima,用于治疗猴痘,但尚未广泛供应。

=====================================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张莹)近日,英国、美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报告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确诊或疑似病例。那么,什么是猴痘病毒?它如何传播?是否有必要担心这种传染病大范围暴发?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与在人类历史上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亲”。猴痘病毒于1958年被首次发现,当时一组用于研究的猴子中出现“痘状”传染病,因此得名。自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世卫组织网站19日更新资料显示,尽管猴痘病毒在猴子体内首次被确认,但啮齿动物最有可能是其天然宿主。在非洲,已发现松鼠、冈比亚鼠、不同种类的猴子等动物都可能感染猴痘病毒。

据介绍,猴痘病毒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流行。1970年,刚果(金)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此后,全球报告的多数病例分布在刚果(金)、刚果(布)、中非共和国、尼日利亚、喀麦隆等非洲国家。例如,刚果(金)2020年报告6000多例人感染猴痘病例,2021年报告3000多例。

非洲大陆之外的首次猴痘疫情于2003年出现在美国,累计数十人感染,传染源可追溯至从加纳运到美国的冈比亚鼠和睡鼠。2018年以来,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等国在来自尼日利亚的旅客中发现猴痘病毒感染者。

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等,可能导致猴痘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也是“动物传人”的风险因素。一般来说,猴痘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不常见。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猴痘病毒可能经由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发生母婴传播。

世卫组织强调,为降低感染风险,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避免在无防护情况下接触患病或死亡动物的肉、血液或其他部位,食用肉类必须彻底煮熟。

天花疫苗对猴痘有效

据世卫组织介绍,猴痘病毒感染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可能长达21天。发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重度疲乏等,其中淋巴结肿大有助于将猴痘和天花区别开。发热几天后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大面积皮疹,并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会在几周内康复。重症常见于儿童或免疫缺陷者,还与感染者基础健康状况、暴露于病毒的程度及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猴痘疫情病死率差异较大,近年来约为3%至6%。

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预防猴痘有效率达85%。2019年,一款基于减毒痘苗病毒研制的疫苗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但尚未大范围接种。治疗方面,一种早前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抗天花病毒药物特考韦瑞于2022年在欧洲获批用于治疗猴痘,也还没广泛使用。

近期传播呈“非典型”特征

连日来,非洲以外报告猴痘病例的国家和感染病例数不断增多,许多感染者没有猴痘流行地区旅行史。世卫组织表示,在多个“非流行国家”出现与疾病流行地区没有直接旅行联系的猴痘病例,这是“非典型”状况,目前仍在调查感染源。

这是否意味着猴痘病毒变得更具传染性?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日前在记者会上说,过去几年,猴痘的流行病学情况发生了变化,其出现范围扩大。在西非和萨赫勒地区,气候压力增加,人类和动物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环境,这可能使得动物种群和人类更接近,有时为了相同的食物资源而竞争。必须真正了解相关地区深层生态和人类行为,从而试图从大自然源头上阻止这种疾病传播给人类。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教授安妮·里莫因指出,猴痘病例增多可能与消除天花有关。1980年后,人们不再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的免疫力也有所下降。里莫因与她的同事2010年发布的研究显示,过去30年间,刚果(金)的猴痘发病率增长超过14倍,从每1万人不足1例上升至每1万人约14例。

另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是,近期出现的许多感染者是同性恋、双性恋或其他男男性行为者。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迈克尔·黑德对此表示,还无法证实猴痘病毒是类似艾滋病病毒的性传播病毒,“性行为或亲密活动期间的密切接触,包括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能是传播的关键因素”。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32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5-22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2-5-22 10:23
打败人类灭亡的是大自然,而是那些科学家的生物实验者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2-5-22 10:36
与2018年美国生物实验室跑出来的3只猴子有没有关系?有一只没有找到。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2-5-22 10:45
又是美国人干的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2-5-22 12:14
任何时候洁身自好才是硬道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2-5-23 13:21
美国干的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