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作为中国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然而随着时光变迁,曾经流行的事物却逐渐被更绮丽的文娱方式给挤下了舞台。因为市场和受众的缺失,戏曲文化正在逐渐凋敝,曾经风光无限的戏曲演员的曝光度仅靠着零星几场线下演出来维持,戏曲圈子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受众群体进一步萎缩。
直到进入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下,传统戏曲行业又遭遇了一次新的寒冬,线下本就不多的演出几近停滞。穷则思变,在看到短视频、直播在疫情中让用户互联互通,为许多行业升级转型赋能的巨大效益后,不少戏曲演员也尝试将线下演出搬到了线上,这一举动为戏曲行业用户破冰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当戏曲舞台由线下走向了线上,艺术与生活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一个奇妙的平衡点。戏曲艺术家们在平台上开播,包括京剧、秦腔、越调、黄梅戏、豫剧、乱弹、二人台、川剧、越剧、晋剧等各种戏曲品种在直播间中争奇斗艳,而网友在线观看互动,打赏鼓励。经过两年多的沉淀,直播间内“云看戏”,已成为了一项新风尚。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抖音平台的戏曲直播开播场次就超过80万次,并且每场直播观看超过3200人次,相当于线下一场中型演出。受众不仅涵盖了中老年人,不少年轻人也成为了座上宾。过去云看戏的观众中,90后、00后观众占比超过50%,年轻人也被古老的艺术吸引,成为戏剧欣赏的主力。
可以说,传统戏曲依靠直播转型为戏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直播对戏曲行业的重塑在两方面:
一是戏曲演员通过直播镜头,创造了一个能更近距离地和戏曲爱好者互动的戏曲表演舞台。互联网为戏曲作品、戏曲演员提供了一个跨地域的表演舞台,他们不在局限于某个剧场,进行单向的文化传播,而是通过一部手机一个话筒就能为搭建出一个面对成千上万受众的舞台。借助直播平台,戏曲文化能够利用短视频、文章得到快速的传播,并且还可以基于社群将这部分吸引来的用户流量聚集沉淀,相较于线下的演出,直播无疑带来了更多的用户流量,让戏曲行业大大扩充了受众圈子。
二是直播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打破戏曲表演“叫好不叫座”的困局。打赏是传统戏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旧时戏班的收入除了戏票以外,戏迷的打赏也是收入的重要来源。直播平台还提供了一条完整的流量变现渠道,通过直播,观众可以在线上以“送礼物”“红包打赏”“加粉丝灯牌”“加公会”等方式对戏曲演员的演出表示认同。对于戏曲演员来说,直播收入可以成为剧团除了政府部门拨款和外出演出之外的第三个收入来源,缓解生活压力。据《2021抖音数据报告》显示,传统文化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101%,其中曲艺类主播平均每天开播3719场,每场获得116次网友打赏鼓励,收入同比增长232%。
戏曲直播的方式,不仅革新了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让戏曲人也能找到新的盈利入口。直播也让用户可以以连麦的形式,和演员及票友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此外,直播间后台的大数据功能,能跟踪到用户的反馈,收集用户的偏好数据,让戏曲表演可以进一步优化,做到尽善尽美,满足更多票友的需求!
传统戏曲艺术正在借助直播的力量重新焕发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