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吾闲暇翻出珍藏已久的近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早期人物立轴《喜在眼前》(根据齐白石弟子吴悦石先生钟馗题材中钟馗眼前画一蜘蛛常命名《喜在眼前》而来)。此画为原装原裱,长141厘米,宽41厘米。图中右下方一耄耋老人,鹤发童颜,颇有仙风道骨,扎紫色头巾,穿紫色长袍,双手交汇于后背,颇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闲怡之姿(应是白石对本人的写像)。老者面前上方一黑色蜘蛛悬丝眼前,飘逸灵动,几只细腿清晰可见,似与老人对话。画的上方一张“八卦阵”下方残破的蜘蛛网上,似黏上两只若影若现的小蚊虫。画中间靠右边,题款:八砚楼头久别人,白石;印章:齐大(朱印);左下角印章:寄苹吟屋(白印);右下角印章:老舍心赏(朱印)。 该画构图苦旨经营,疏密有度,让人称绝。笔者考究,此画是老舍先生曾收藏的一幅精品,意似出于齐白石的《大福》构图。通过对比,图中人物衣衫褶皱、人物脸型角度、神态等皆相仿佛,只是人物发髻不同。另构图的空间结构不同,此图人物眼前左上边更为空旷高远,几乎占了整幅画面的三分之二,上边蜘蛛网所占空间与右下方人物空间相当,衬托出建筑空间的高大,体现出上疏下实的对应。一条细线悬挂的一只黑色蜘蛛,给人一种醒目的效果,表达出蜘蛛的飘逸灵动之感,实在是精采至极,足见白石图画经营之高妙。据专家鉴定,此幅画为齐白石早期作品。
从老舍收藏作品情况来分析,老舍喜欢收藏起步比较晚,是他50岁以后的事情,他和齐白石第一次见面时是1950年的文代会。此幅画应该是齐白石在京城北漂成名后的自我写照。他正是处于北平定居、生活无忧,心情舒畅、牵挂乡情之时而作。从画中的人物看,老者正合白石身份,表情自然闲淡,紫色衣着在中国传统里代表尊贵之意。蛛网则暗示老家之“寄苹堂”久别无顾、心绪杂陈之感。由此推断,齐白石画此画当是在50年代以后的事情,该画题材内容按常理不应该是齐白石专为老舍而画,而是老舍先生其他渠道收来之作。据记载,老舍很喜欢并收藏齐白石的画,他与胡絜青先夫妇先后收藏上百幅齐白石老人的书画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老舍自从与白石老人在1950 年5 月召开的北京市第一次文代会上相遇后,他俩成了契友。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画可说是爱之入迷,而在白石老人眼中,“知我者,老舍先生也”。再加上夫人胡絜青拜齐白石老先生为入室弟子,有机会亲眼目睹老先生作画,或受赠或购买一些据记载,老舍很喜欢并收藏齐白石的画,他与胡絜青先夫妇先后收藏上百幅齐白石老人的书画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老舍自从与白石老人在1950 年5 月召开的北京市第一次文代会上相遇后,他俩成了契友。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画可说是爱之入迷,而在白石老人眼中,“知我者,老舍先生也”。再加上夫人胡絜青拜齐白石老先生为入室弟子,有机会亲眼目睹老先生作画,或受赠或购买一些齐氏佳作。在不断赏画之余,脑子里不断地酝酿有趣而大胆的想法:让老人接受命题作画。老舍虽然跟齐白石交往很深,但向白石求画,都是按当时的润笔付酬。当然也有赠品,因为胡絜青夫人业余时间为齐白石四子、五子补课而得到白石酬谢之画。比如一次得到虾、蟹两张小画。出了以朋友身份求画、命题买画外,老舍还通过其他方式千方百计收藏白石的画。如白石其中一幅《18只雏鸡出笼图》,此幅画作是老舍帮了作家许地山一个忙,许地山为感谢老舍,而花30元买齐白石画作送老舍。
此画闲章“寄萍吟屋”的来历可考。齐白石40多岁时已经誉满湘潭湘潭,地方政要及军界长官均亦邀请其作画为荣,齐白石以此为契作万里之行以开胸襟。1902年(40岁)至1909(47岁)年间,他五出五归(赴陕西、北平、江西、两广等地),交游各界名流,其中包括钦廉兵备道郭葆生、广西提学史汪颂年,还有刚从日本回国的蔡锷以及革命党人黄兴等。齐白石为这些人画画或者充当代笔,也教他们的妻此画闲章“寄萍吟屋”的来历可考。齐白石40多岁时已经誉满湘潭湘潭,地方政要及军界长官均亦邀请其作画为荣,齐白石以此为契作万里之行以开胸襟。1902年(40岁)至1909(47岁)年间,他五出五归(赴陕西、北平、江西、两广等地),交游各界名流,其中包括钦廉兵备道郭葆生、广西提学史汪颂年,还有刚从日本回国的蔡锷以及革命党人黄兴等。齐白石为这些人画画或者充当代笔,也教他们的妻妾子女习画,这些名流有用名贵笔墨纸砚酬谢的,齐白石收获颇多。1906年,齐白石归家在余霞岭脚下的茹家冲买了一所旧房,取名“寄萍堂”。1917年家乡发生匪乱,齐白石无奈移居京华另谋生路,结果名声大噪,成为一代大家。但是功名成就无法抚慰齐白石内心浓厚的乡土情结,所以他一直沿用“寄萍堂”斋号。他自感流落异乡似无根飘萍,自号“寄萍老人”,刻印“寄萍吟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无尽的乡土情思。
此画题款“八砚楼头久别人白石”,则是他对思乡之情的最好印证。他曾在“寄萍堂”内别造一室,将远游所得8方名贵砚台置于其中,取名“八砚楼”,记载自己的远游生活。“八砚楼头久别人白石”正是他离乡很久的意思,从他57岁离乡定居北京,历经十余年“衰年变法”,方才名声大振,开创中国现代大写意画一代新风,最少也是阔别故乡10年过后的作品,此画按这样计算当是齐白石60岁前后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