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尿毒症这个词,总给人一种“病入膏肓”的感觉,实际上,患者确诊后也确实是这样一种状态,只能定期依靠透析治疗来维持。尿毒症并不是独立的一种疾病,它指的是人的肾脏发生了病变后,导致其相关功能逐渐衰竭,当衰竭进入末期阶段,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体征。 人们通常会认为,尿毒症主要因肾脏病变所引发,殊不知,造成肾脏病变,并导致功能持续性衰竭的因素有很多,不光肾脏本身,像一些看似不相干的慢性病,有时候稍不注意,也会成为导致肾脏病变的诱因。其中糖尿病,就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一种诱因,如果忽视了对糖尿病的治疗,极容易引发相关并发症,而糖尿病肾病就是其中之一。
一、糖尿病没治好,还确诊了尿毒症!老陈今年60岁,8年前确诊了糖尿病,虽然定期到医院检查,但血糖忽高忽低,控制的并不是很好。每当医生问他有没有按时吃药,老陈就笑笑说自己记性不好,总是想起来了才吃,他还搪塞医生回去就按时吃药,可没一次说话算数。 为这事,医生没少批评老陈,还跟他说过不好好控制血糖,容易引起并发症。但老陈自己就是不上心,检查回到家以后,依旧是该吃吃、该喝喝,根本不把血糖波动放在眼里。直到最近一段时间,老陈身体上出现了异常反应,他才意识到,医生说的话不是在吓唬他。
老陈不仅下肢浮肿得厉害,而且尿液也少得可怜,老陈害怕极了,急忙让子女带着去了医院。经过检查,老陈的尿蛋白、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已经达到了尿毒症的诊断标准。这意味着,老陈往后只能依靠透析治疗度日了。 医生表示,糖尿病这种病症,可怕的并非病症本身,而是它所引起的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期忽视对血糖的控制,身体持续性受到损伤,肾脏就难免会发生病变,继而演变成尿毒症。
据统计,中国成年人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为10.8%,概率是相当高的,而糖尿病患者当中,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概率,能达到30%至50%,相当于二到三个患者中,就有一人存在肾脏病变。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在最后确诊的那一刻,才明白肾脏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如果患者多关注身体发生的变化,或许就能较早展开治疗,预防病变发展到末期。 二、尿毒症来临前,身体的5个“警报”尿毒症并非一日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才能发展到最严重的这个步骤。因此,如果我们能掌握尿毒症来临前身体发生的变化,从某种角度上,可以延缓肾病的恶化节奏。那么尿毒症来临前,身体都会出现哪些异常变化呢?
1、蛋白尿的出现 一般情况下,人的尿液当中是不会有尿蛋白的,肾脏功能正常运作,肾小球会在排尿前将尿蛋白过滤掉。但如果肾脏方面,因受到糖尿病这种代谢病的影响,引发了肾小球滤过膜状态异常,无法正常过滤,那么患者尿液当中,就会含有大量尿蛋白,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程度越高,尿蛋白含量越高。 蛋白尿的主要特征是泡沫增多,这一点如厕后很容易观察到。蛋白尿的泡沫不仅绵密,静置后不会自行消散,如果尿液符合这些特征,并持续一段时间得不到改善,则有可能是蛋白尿,需要尽早就医检查,确认肾脏方面的病变情况,以避免发生严重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