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 荣获了 “2022年成都市老年友好型社区” 称号 老年友好型社区 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环境适老,老年人更愿走出家门
“来,大家把脚抬起来,跟着音乐走,一、二、三,开始!所有动作都要与音乐结合到一起,大家跳得十分好,继续努力……”
5月24日,在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辖区公园内,几位老人正在排练舞蹈。有滋有味的生活,让大家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吉福社区努力改善辖区环境,创建对老年人更友好的社区环境。在吉福公园内打造老年协会活动空间,完善室内外老年活动设施,设置专门的老协组织工作人员运行管理,安排资金每年定期开展重阳节、端午节活动、慰问高龄老人,同时常年为居民提供惠民茶水。
晋阳街道为社区老人打造家门口的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状况评估、健康检查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同时,吉福颐园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
服务助老,老年人活出更高质量
“看,今天的晚霞真美!”五一期间,张大姐在朋友圈分享自己拍摄的照片。“别看我今年60多岁了,用智能手机‘溜’得很!”张大姐很得意。
张大姐智能手机用得好,这要归功于社区开设的摄影课程。吉福社区与社区学院资源共享、文化共享、服务共享,联合开展老年终身学习活动。2020年以来,社区学院在社区开设线上课程57门,线下课程50门、教学班140个,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电脑、摄影、手工、琴棋书画、舞蹈等各类课程和讲座培训。
与此同时,吉福社区还建立区域化“为老服务”共同体,由社区党委牵头,社区老协、医疗机构、养老服务企业、驻区单位、专业社会组织等作为成员单位,建立共商机制。
社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党员445名,根据他们的特长和爱好,社区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以项目认领的方式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金色摇篮”“智慧妈妈团”“吉福一家亲”“幸福邻里”“指尖的爱”“双语读书会”等服务项目。
社区敬老,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乐”
“这里需要折叠起来再黏合。”
“线从这里缠起走,更有层次感。”
5月27日下午,一群老奶奶在社区工作者的引导下,学习手工制作。她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共享奶奶”。
所谓“共享奶奶”,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们,利用空闲时间义务接送社区双职工家庭年幼子女上下学,并利用社区的共享空间开展陪伴服务。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便捷有效的陪伴服务,“共享奶奶”们还会利用空闲时间扩大知识面和提升技能。
——吉福社区书记李含荣
学习手工制作,正是“共享奶奶”们提升技能的方式之一。“好多小孩喜欢做手工,我们多学一些,就可以多和他们分享一些。”今年67岁的“共享奶奶”张惠英,一边做着手工,不时还要掏出手机看一下时间。
原来,当天在社区“共享奶奶”的微信群里,张奶奶接了一个“单子”——下午4时40分,准时到广厦联谊幼儿园接杨易嘉小朋友放学。张奶奶看了看时间,4时30分,她立即放下尚未完工的手工作品,是时候动身了。和大家打了个招呼,张奶奶走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步伐稳健,背影慈祥。
“老年友好型社区并非为老年人独享。”除了“共享奶奶”项目以外,吉福社区依托辖区资源,开展了“金色摇篮”项目,通过对老年人自组织骨干能力提升培训,挖掘老年人骨干,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同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智慧妈妈团”项目,对年轻的“妈妈”们开展赋能培训,梳理社区老年人“需求”,推出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服务“菜单”;社区还定期开展美食、育儿经、婆媳关系等主题沙龙,改善家庭关系,实现邻里和谐。
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就是以社区为依托,应老人之所需,解老人之所难,使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努力实现老人养老“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的美好愿景。
——吉福社区书记李含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