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六一儿童节来临前夕,新都区融媒体中心《桂湖》文化栏目联合新都博物馆举行了首场线下文化亲子活动——“国宝探秘——汉像砖里的新都幸福生活”,让小朋友穿越在古今之间,真实感受新都家乡的历史底蕴,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传承历史 感知共同的记忆
活动采用线上报名的方式,仅半天就有45组家庭报名,其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才两岁半。
活动开始前的几天,报名成功的家庭就已经在微信群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开始分享关于新都博物馆里面的馆藏文物和汉朝时期的历史知识,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当天,9点半开始的活动,一些家庭8点半就到了现场。“早上7点,小朋友就吵着要起床,要求我们都要早点到。”市民张璨说,这里有很多的文物都是在三河场的五龙山发现的,而自己正住在五龙山,感觉从情感上与这些文物多了一丝联系,也亲切了很多。6岁的儿子也在自己的熏陶下,逐渐喜欢上了文物,在得知有这样的活动后立马就要求报名参加,兴奋得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还起了个大早。
穿越千年 古人也可以这么“可爱”
小朋友们兴致盎然,排着队伍,在宣讲员的讲解与带领下,依次穿过古蜀名都、汉风唐韵、人文明清、翰墨丹青、百代人杰五个展厅,一件件2000年前的出土文物,一个个生动的生活场景,一把把精巧的青铜器械,一幅幅优美的文人墨宝……让小朋友们稚嫩、惊讶、好奇的眼神中流露出亲身体验、探索未知、收获知识的喜悦。
特别是在汉风唐韵,一块块看起来像小朋友涂鸦的画像砖,上面各种各样生动的图画顿时拉近了小朋友的距离,让他们找到了无比的亲切感,原来古人也可以这么“可爱”。而这些画像砖里面大部分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在宣讲员生动的讲解下,小朋友像是一块吸水的海绵,听得认认真真、如痴如醉。仿佛刹那间穿越到汉代的新都街头,充分感受到当时的新都的繁华。在热闹街道的两边,商铺、酒肆、茶楼、饭庄鳞次栉比,市集更是车水马龙、人流如梭。
释放想象 描摹家乡的颜色
听过讲解,也看过画像砖,小朋友对画像砖有了初步的了解。博物馆的美术考古硕士余卓然循着小朋友兴趣,开始进一步细致地为他们讲述博物馆里面馆藏的画像砖背后的文化底蕴。
虽然有的小朋友还有些茫然,对很多的词语感到新鲜和陌生,但是从他们认真的神态中,看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2000多年前古人生活的兴趣。
听过看过之后,便到了小朋友最喜欢的互动环节——多彩的画像砖。每个小朋友手中都分到一张画像砖的黑白图片,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画像砖涂上颜色。
“其实画砖原本都是有颜色的,现在都还能从部分画像砖上看得出来,当时的颜色非常鲜艳、饱满。”余卓然在讲解过程中就曾经说过。设置这个互动环节就是为了释放小朋友的想象力,让他们更深刻了解画像砖。
为画像砖涂色,小朋友们都非常地慎重,没有急于下手,从选取色彩的过程来看,都经过深思熟虑。特别是14岁的孙钰伊,她对所拿到的“楚子问鼎”画像砖有自己的想法:“从很多的历史书中可以看出来,汉朝时期的人都崇尚红色和黑色,所以主色调上就选取了红黑两个颜色。”不仅如此,她还从人物的服饰上分析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着色。最终的成品也得到了余卓然的表扬:“孙钰伊所选取的颜色充分抓住了汉朝时期的特点,对汉朝历史的认识很深。”
“这样的活动我们还会链接资源多多举办。”新都区融媒体中心负责人表示,和新都博物馆联手策划的系列“博物馆探秘”文化亲子活动为“双减”之后的新都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历史、美学、自然教育的课外好去处,运用公共文化场所,营造热爱家乡,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用新都融媒的各类平台,发挥大众传媒优势,引导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
对 话
黄静家庭:“让孩子从小认识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
黄静家庭是唯一一个带了两个小孩来参加活动的家庭。小女儿也是参加这次活动年龄最小的,只有两岁半。
对于博物馆,黄静家庭有着特殊的感情,她说虽然两个孩子的年龄都不大,但是文化的熏陶却要从小抓起。从事媒体工作10余年的她对新都的变化感触良多,对新都充满了感情。现在新都人的生活非常富足,孩子们也能从物质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之所以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前选择带小孩来博物馆,而不去游乐场,就是想让小孩子从小认识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
孙小东家庭:“我要多多向孩子学习。”
在“多彩的画像砖”互动环节中,14岁的孙钰伊的涂色惊艳了大家。这其实与她自己的兴趣爱好密不可分。她是班级的历史课代表,从小就对探索历史充满了渴望。除了新都博物馆,她还到过很多的博物馆。
对于自己孩子今天的表现,父亲孙小东也感到惊讶,他说只是知道平时女儿喜欢历史,但是没想到却懂得这么多,对汉代的历史了解得这么透彻,看来自己也得多多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