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多彩的许咏明专场
(载2001·1《渝州艺谭》)曾祥明 在市川剧院的这三个专场中,许咏明是唯一的一个丑角专场.小花脸是必须开脸的,这很麻烦,所以丑角一般不演个人专场,许咏明专场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丑角专场. 《九锡宫》、《醉隶》、《取筝惊丑》,三个戏,三种声腔、三个行当、三种风格、三个人物,使许咏明的个人专场赢得了满场的笑声、掌声,满台的鲜花、笑脸,这是许咏明在川剧界40多年辛劳和热汗换来的硕果。 《九锡宫》是川丑中的袍带丑和老丑戏——这是不同标准的两种划分。年高岁大而又官居鲁国公的特定身份,使程咬金能够有资格有胆量仗义救薛刚、金殿斥皇帝。许咏明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草头王”出身的程咬金敢于无所顾忌的性格,在这出以胡琴声腔唱工为重的戏里,许咏明把程咬金两大段唱词演唱得韵味醉厚,有声有情,尤其是那段追忆往事、倾述心曲的〔梅花板〕,更声情并茂,无怪观众们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许咏明有自己的一槽子戏,《醉隶》便是他的“看家戏”之一,曾以此获得1979年重庆市专业剧团青年汇演一等奖,1994年四川省丑角展演二等奖,许咏明本人也很看重这个戏,在精印的专场演出节目说明书的封面上,就是他演出《醉隶》的剧照。他是跟从川丑表演艺术家李文杰先生学的这个戏、也深得李文杰的衣钵真传,使这个戏能在“粗犷中见雅趣”.在演出中,他牢牢把握剧目提示的“醉” 的神态和“隶”的身份,塑造出了一个醉醺醺天戳戮的皂隶形象。《醉隶》来自昆曲剧种,昆曲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表演艺术,剧中的几支昆曲曲牌如〔粉蝶儿〕、〔红绣鞋〕、〔耍孩儿〕等等,许咏明唱得既有昆曲的韵味又使之地域化、地方化,易于使重庆观众所接受;其舞蹈自然连贯,造型优美,使这个鼻梁上画着蝴蝶图案、脸颊上画着几撤上翘胡须的皂隶在丑中现美,确有寓庄于谐之趣。 近些年来,川丑丑旦戏日渐式微,继周企何的《迎贤店》、《投庄遇美》、李笑非的《漂母饭信》后,几乎没见到别的丑旦戏,就是连演《迎贤店》的丑角也不多。许咏明在专场里,特地从《风筝误》中选出一场“惊丑”来,约请我重新进行改写,并请名家夏庭光执导。许咏明在夏庭光的排导下,从自观众席上旋转着手巾上场开始,场内就充满了笑声.吴子健的音乐设计也别开生面,从弹戏转高腔,许咏明伸伸展展地唱了一板,观众听得惬意,满足,得到相当的愉娱。 许咏明专场的不足处,在演员为筹办花费了不少精力,直至开戏之前,仍处于戏外的忙碌之中,以致演出时显得略有慌乱,直到进戏后才渐次平静下来.看来,剧院在主办演员个人专场的同时,还须加大力度以减少演员在戏外筹办工作的压力,以免分散精力。 要之,著名中青年演员个人专场的推出,不失为极好的策划,也使演员的精彩表演能得到集中的展示。这三个专场,算开个好头,希望和相信后面的几个专场更为精彩,更加成功。
…(载2001·1《渝州艺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