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文化自信,唱响少年中国说
近日,“人教版”教科书插画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一阵热潮,“表情怪异、兔女郎、星条旗服饰”等插画字眼儿成了人们日常议论的焦点,虽然教育部门后续回应到会加大整改力度,力求教材质量的高效提高。但身为中华儿女,理应对此次事件重视和思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直接载体就是文化,它本身不是一个量化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教材作为塑造孩子们国家认同、价值观念的第一本书,关乎到每一个孩子三观的塑造,关乎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若这一环节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则可能会摧毁一个国家的希望,重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华夏文明现在已经被证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从汉唐到明朝,中国人无数次屹立于世界之巅,我们理应是最具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我国的文化亦不容许任何其他势力肆意篡改、污染。
中国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教育教材,从《三字经》《百家姓》成为中国儒家经典“教材”,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各代专家学者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编写出了一批批反映淳朴人文、历史发展的精品教材。回望过去,教材上“刻”着面对敌人铡刀毫不畏惧的刘胡兰、机智砸缸的司马光、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们的身影......我辈青年至今仍铭记着这些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的教材插画,仍会为今日盛世的不易而热泪盈眶。若问此番记忆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被抹去的缘由,那千万少年定会不约而同的回答:“这便是中国教育的能量、中华文化的传承!”
其次,一版教科书的诞生需要经过交稿、审稿、报批等一系列的流程,经办人也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甚至一个体系,编制教科书的“专家组”审美均一致的可能性亦是极低的。因违反交通规则 而删除朱自清的《背影》,因与环保观念相悖而删除《愚公移山》,那如今的“专家组”又是以怎样的理由编写出惹人非议的今日之教科书呢?相关部门应对此中的缘由深入调查,亦急需大力整顿教育部门,还少年们一片纯净的教学之地。
培养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抓住少年这个关键群体。新时代少年亦应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站在时代的潮头,唱响一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少年中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