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事件”如此火热,为什么没有调查记者出现?
唐山水
近期,唐山打人、河南赋红玛等各种热点事件在网上掀起了滔天巨浪。然而,尽管舆情汹涌,但是很多人发现,引起社会如此关注的事件,也很少能听到各方的真实声音,有的只是冰冷的数字,或者简单的通报。
比如在唐山事件中,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比如在监控盲区的巷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嫌犯陈某志连夜逃跑,是否有内鬼给他通风报信?嫌犯陈某志为何去验伤,背后是否高人指点?一共四个女生被打,为何只有两个女生就医的信息?为何不见受害者家属露面回应?
在一些微信群里,很多人在追问真相的同时,开始怀念原来的调查记者,都问“调查记者都去哪了?”
前几年,我在给国内几家知名媒体供稿时,几乎天天出去采访,当了七八年“调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事情不亲临现场,不接触当事人,和他们面对面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文章的质量和真实性都会打折扣。
真实的采访,永远大于天才的想象。
有很多匪夷所思的重大事件,经过深入采访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经过扎实的采访,会剥茧抽丝,把事情的真相通过报道原生态呈现给大家,解开读者心中的谜团。
在工作中,我认识了一些同行,他们都是国内顶尖的调查记者。在很多重大事件中,当民众被搪塞、欺骗、隐瞒甚至压制的时候,正是他们冲破重重阻力,通过锲而不舍的采访,还原事实真相,最终让让事件得到公平公正的处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然而,调查记者看似风光,实在却充满了艰辛。前几年在和一些著名调查记者的交流中,他们经常抱怨,现在的采访环境太差了。有个著名的调查记者对我说,他一年被告了四五次,幸亏自己采访扎实,各种证据都有。最终官司打赢了,但也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如今,这些媒体圈的大佬,几乎都退出了媒体界,有的被国内一些著名公司挖走,有的选择出来做自媒体单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病态的现象?概而言之,是和媒体相关的官员、单位、部分民众都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今日中国,社会多元、矛盾多发,从大都市的城市病到小乡村的空心化,从“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到“舌尖上的安全”,从司法不公到强制拆迁,太多的事情令人担忧,可哪个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更不是三下五除二就能解决的。当这些难题投射到个体生活,就会催生出源源不断的新闻事件。
在正常情况下,发生新闻事件,记者就要报道,相关采访对象或单位应该积极配合,接受媒体监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是,由于涉事单位特别是某些公检法等权力部门“病了”,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你不批还好,你监督了,反弹反而会更大,给当事人穿小鞋甚或明目张胆地打击报复的事屡屡出现。
有些官员也“病了”,所以他们怕媒体、怕记者。为什么这样呢?根源在于自身经不起媒体监督,在于自身所作所为见不得阳光,一见光就会被揪出问题,一见光就得丢掉乌纱帽。更滑稽的是,很多官员不但害怕负面报道,也很害怕正面报道,因为有可能“拔出萝卜带出泥”。
归根结底,他们害怕公开和透明,不敢把自己置于媒体的放大镜下接受公众的监督,经受不住媒体显微镜的苛刻审视。很快原形毕露,落到深陷囹圄的境地。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简直不胜枚举。
民众也病了,他们经常“有事找记者,没事骂记者”,遇到问题哭爹喊娘,事情解决立马翻脸。甚至在和相关部门达成协议后,会逼记者删稿。稿子只要发出来,记者是没有权限删掉的,于是这些人就开始骂记者,把记者拉黑。
还有很多人,经常痛斥社会的种种弊端,自身却容不得半点批评,针砭时弊的文章哪怕跟他(她)扯上一点点关系,都会急眼,甚至骂娘。
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个村干部强拆甚至涉黑事件,文章推出来后效果不错。不料爆料者很快给我打电话,让我把文章删了。说家人都埋怨他,被强拆的又不是自己一家,为什么非要当这个出头鸟?让我哭笑不得。
在平时,我在得到大部分读者鼓励的同时,也经常有人跳出来骂我,说我多管闲事,小心挨揍,甚至威胁我的家人。
然而,如果媒体不发声,就无人理会个体遭遇的不公和疾苦,尤其涉及某些相关部门,不触动他们自身的利益,让他们主动纠错,简直与虎谋皮。法治不彰,枉法滥权盛行,难有公平正义。老百姓没有说理的地方,如此周而复始,祸害无穷矣。
前几年有个相关报道,说当时全国有80万新闻工作人员,但是真正的调查记者才100余位,这个数量简直是杯水车薪。
到了现在,调查记者几乎没有绝迹,真有点不可思议啊。
造成调查记者稀少的原因,就是因为大量的调查记者没有用武之地,经常遭受不公正待遇,导致心灰意冷,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
2011年9月,《南方都市报》记者纪许光,先后独家推出其《洛阳性奴》系列报道,并在评论版刊载由其撰写的评论《洛阳性奴案》。采访期间,遭到不明身份人士围堵,受到死亡威胁。无奈之下,纪许光只得通过微博求助,防止自己“被消失”。
2013年8月,广州《新快报》记者刘虎,因实名举报工商总局副局长,在重庆的家中被北京警方带走,随即被刑事拘留,被逮捕起诉,罪名是涉嫌制造传播谣言。后经北京东城区检察院审查,认为刘虎涉嫌犯罪的事实和证据不符条件,将其释放,可惜刘虎已经一共被关押了346天。
我的一位老乡,曾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记者,曾经实名举报尚在台上的一位副部级领导(后来被查),轰动一时。因为性格过于耿直,后来不得不离开媒体圈,一度以卖大米维持生计,令人叹息不已。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才是调查记者人才凋零的关键。
要想改观目前的状况,除了有关部门尽量避免给调查记者戴太多的“紧箍咒”之外,民众也要对这个行业有充分的理解和包容,明白记者采访是“处于公心,出于良心,出于善意”,不是跟谁过不去。
而不是用着他们的时候,就高喊: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用不着的时候,就大呼“防火防盗防记者”。生怕因为他们的真实报道,破坏了自己“岁月静好”的生活。
因此,呼吁调查记者回归,在唐山打人等热点事件中能去现场调查采访,给大家一个深层次、可信度高的报道,消除网友心中的疑惑,也让网上的谣言不攻自破。于国于民,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