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875|评论: 12

“唐山事件”如此火热,为什么没有调查记者出现?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2-6-16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山事件”如此火热,为什么没有调查记者出现?

唐山水 


近期,唐山打人、河南赋红玛等各种热点事件在网上掀起了滔天巨浪。然而,尽管舆情汹涌,但是很多人发现,引起社会如此关注的事件,也很少能听到各方的真实声音,有的只是冰冷的数字,或者简单的通报。

比如在唐山事件中,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比如在监控盲区的巷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嫌犯陈某志连夜逃跑,是否有内鬼给他通风报信?嫌犯陈某志为何去验伤,背后是否高人指点?一共四个女生被打,为何只有两个女生就医的信息?为何不见受害者家属露面回应?

在一些微信群里,很多人在追问真相的同时,开始怀念原来的调查记者,都问“调查记者都去哪了?”

前几年,我在给国内几家知名媒体供稿时,几乎天天出去采访,当了七八年“调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事情不亲临现场,不接触当事人,和他们面对面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文章的质量和真实性都会打折扣。

真实的采访,永远大于天才的想象。

有很多匪夷所思的重大事件,经过深入采访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经过扎实的采访,会剥茧抽丝,把事情的真相通过报道原生态呈现给大家,解开读者心中的谜团。

在工作中,我认识了一些同行,他们都是国内顶尖的调查记者。在很多重大事件中,当民众被搪塞、欺骗、隐瞒甚至压制的时候,正是他们冲破重重阻力,通过锲而不舍的采访,还原事实真相,最终让让事件得到公平公正的处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然而,调查记者看似风光,实在却充满了艰辛。前几年在和一些著名调查记者的交流中,他们经常抱怨,现在的采访环境太差了。有个著名的调查记者对我说,他一年被告了四五次,幸亏自己采访扎实,各种证据都有。最终官司打赢了,但也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如今,这些媒体圈的大佬,几乎都退出了媒体界,有的被国内一些著名公司挖走,有的选择出来做自媒体单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病态的现象?概而言之,是和媒体相关的官员、单位、部分民众都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今日中国,社会多元、矛盾多发,从大都市的城市病到小乡村的空心化,从“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到“舌尖上的安全”,从司法不公到强制拆迁,太多的事情令人担忧,可哪个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更不是三下五除二就能解决的。当这些难题投射到个体生活,就会催生出源源不断的新闻事件。

在正常情况下,发生新闻事件,记者就要报道,相关采访对象或单位应该积极配合,接受媒体监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是,由于涉事单位特别是某些公检法等权力部门“病了”,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你不批还好,你监督了,反弹反而会更大,给当事人穿小鞋甚或明目张胆地打击报复的事屡屡出现。

有些官员也“病了”,所以他们怕媒体、怕记者。为什么这样呢?根源在于自身经不起媒体监督,在于自身所作所为见不得阳光,一见光就会被揪出问题,一见光就得丢掉乌纱帽。更滑稽的是,很多官员不但害怕负面报道,也很害怕正面报道,因为有可能“拔出萝卜带出泥”。

归根结底,他们害怕公开和透明,不敢把自己置于媒体的放大镜下接受公众的监督,经受不住媒体显微镜的苛刻审视。很快原形毕露,落到深陷囹圄的境地。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简直不胜枚举。

民众也病了,他们经常“有事找记者,没事骂记者”,遇到问题哭爹喊娘,事情解决立马翻脸。甚至在和相关部门达成协议后,会逼记者删稿。稿子只要发出来,记者是没有权限删掉的,于是这些人就开始骂记者,把记者拉黑。

还有很多人,经常痛斥社会的种种弊端,自身却容不得半点批评,针砭时弊的文章哪怕跟他(她)扯上一点点关系,都会急眼,甚至骂娘。

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个村干部强拆甚至涉黑事件,文章推出来后效果不错。不料爆料者很快给我打电话,让我把文章删了。说家人都埋怨他,被强拆的又不是自己一家,为什么非要当这个出头鸟?让我哭笑不得。

在平时,我在得到大部分读者鼓励的同时,也经常有人跳出来骂我,说我多管闲事,小心挨揍,甚至威胁我的家人。

然而,如果媒体不发声,就无人理会个体遭遇的不公和疾苦,尤其涉及某些相关部门,不触动他们自身的利益,让他们主动纠错,简直与虎谋皮。法治不彰,枉法滥权盛行,难有公平正义。老百姓没有说理的地方,如此周而复始,祸害无穷矣。

前几年有个相关报道,说当时全国有80万新闻工作人员,但是真正的调查记者才100余位,这个数量简直是杯水车薪。

到了现在,调查记者几乎没有绝迹,真有点不可思议啊。

造成调查记者稀少的原因,就是因为大量的调查记者没有用武之地,经常遭受不公正待遇,导致心灰意冷,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

2011年9月,《南方都市报》记者纪许光,先后独家推出其《洛阳性奴》系列报道,并在评论版刊载由其撰写的评论《洛阳性奴案》。采访期间,遭到不明身份人士围堵,受到死亡威胁。无奈之下,纪许光只得通过微博求助,防止自己“被消失”。

2013年8月,广州《新快报》记者刘虎,因实名举报工商总局副局长,在重庆的家中被北京警方带走,随即被刑事拘留,被逮捕起诉,罪名是涉嫌制造传播谣言。后经北京东城区检察院审查,认为刘虎涉嫌犯罪的事实和证据不符条件,将其释放,可惜刘虎已经一共被关押了346天。

我的一位老乡,曾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记者,曾经实名举报尚在台上的一位副部级领导(后来被查),轰动一时。因为性格过于耿直,后来不得不离开媒体圈,一度以卖大米维持生计,令人叹息不已。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才是调查记者人才凋零的关键。

要想改观目前的状况,除了有关部门尽量避免给调查记者戴太多的“紧箍咒”之外,民众也要对这个行业有充分的理解和包容,明白记者采访是“处于公心,出于良心,出于善意”,不是跟谁过不去。

而不是用着他们的时候,就高喊: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用不着的时候,就大呼“防火防盗防记者”。生怕因为他们的真实报道,破坏了自己“岁月静好”的生活。

因此,呼吁调查记者回归,在唐山打人等热点事件中能去现场调查采访,给大家一个深层次、可信度高的报道,消除网友心中的疑惑,也让网上的谣言不攻自破。于国于民,善莫大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2-6-16 19:37
关于“犯我郑州者,虽远必朱”的三个疑问

河南几个村镇银行爆雷的事情其实已经很久了,只是一直没太引人关注,不太有人关注的原因我猜可能是其中牵涉的人和事情比较复杂,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

一件事一旦复杂就比较不利于传播和讨论,再加上至今没有权威媒体深度介入报道。

不过这种情况大家也早就慢慢习惯了,一来习惯了重要事件没有官方媒体深入报道,二来也习惯了不再把任何媒体当作权威。

但河南有关方面把这些银行的储户赋红码的事情彻底把爆雷这个事搞热了,有的人甚至只在某个村镇银行里有两毛钱存款也被赋了红码。

网友有分教:犯我郑州者,虽远必朱。

这件事虽然复杂,但我们小老百姓其实还是可以提出几个问题:

一,早在2021年1月15日央行就下发通知,明确提出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的存款业务,并禁止银行进行跨区域的揽存。

那么这些村镇银行是为什么能在其他平台上开展存款业务,并且还可以跨区域,作为监管部门的银保监机构为什么没发现?

二,监管部门在这件事情上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应该在爆雷这件事上负什么样的责任。

三,本来只是这些村镇银行和监管部门和储户之间的事情,为什么神秘的赋码单位会介入?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关系?

如果没有利益关系,是谁这么任性,这么有能量,可以下达给这些储户赋红码的命令?这种乱作为的行为应该受到什么惩处?

我们知道这这些疑问可能不会都有答案,身在河南我就不多说了,只是这些年我们慢慢习惯了没有深入报道,习惯了不再相信权威,但只要脑子还在,万不可习惯了没有提问和思考。

发表于 2022-6-16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明城市被记者一旦过度报道,如搞砸了,文明城市不保咋办?

发表于 2022-6-16 20:2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6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权利偶尔从笼子里跑了出来

发表于 2022-6-17 00:2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记者去了,车被砸!可见有多疯狂。

2020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2-6-17 01:0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7 05:5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7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完善的法治制度,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调查记者没办法回归的!

2022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2-6-17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也是人,他们也要养家糊口!
发表于 2022-6-18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能还不知道,现在各路记者都进不了唐山,实名登记而且还要各种手续,复杂得很,俨然国中之国。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2-7-7 10:53
蹲一个后续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