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40|评论: 4

[交流共享] 【粉墨风采】唱出绵绵一片情 ——黄荣华和她的几出唱工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6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唱出绵绵一片情
——黄荣华和她的几出唱工戏


曾祥明


     重庆市川剧院优秀旦角演员黄荣华,出生于一个比较宽松、美满的家庭:父亲是老红军,母亲是八路军。凭着这样的“资本”,不难在从业时找到一个“便利”的工作。但因她小爱唱爱跳,结果在她在13周岁时便“跳”进了四川省苍溪县川剧团。在随团学艺中,她肯吃苦,爱钻研,又得到剧团老师们的耐心教导,进步很快。到了1983年,就开始在一些戏中担任重要角色和主角,能演出《焚香记》、《三打陶三春》、《红梅记》、《铡美案》、《狸猫换太子》、《西施》、《四下河南》等十几个传统大戏和《书馆悲逢》、《乔子口》、《戏仪》、《八郎回营》、、《营门斩子》等十几个传统折子戏,还在现代戏《李双双》中扮演李双双,《杨汉秀》中扮演杨汉秀,《柯山红日》中扮演加罗尕。她初学艺时,主攻稳重、朴实的青衣与妩媚、洒逸的花旦。但因剧团演出的需要,便服从组织安排,突破行当去扮演不同类型的角色。以骄横、火爆的泼辣旦在《杀狗》、《铁龙山》中的扮演焦氏、杜后;以纯朴、端庄的正旦扮演《二进宫》、《包公赔情》中的李国太和王凤英;以刀马旦扮演了《点将责夫》中的穆桂英等等。1979年,她以《杀狗》在地区青少年调演中获得“一等奖”。1986年,她以《打神》参赛获得广元市青少年演员调演“一等奖”。
1986年,黄荣华向四川省川剧学校高级讲师、国家一级演员刘世玉拜师。1987年,她考四川省川剧学校成人中专班。三年的进修学习,在艺术上得到刘老师全面教导。同时还向已故川剧表演艺术家阳友鹤、杨云凤等老师学过、加工了《打神》、《杀狗》、《铁龙山》等戏。尔后,又在艺术上得到川剧表演艺术家袁玉堃、许倩云等老师的教诲,为她加工排练了《评雪辩踪》、《打神》、《送行》、《别窑从军》等剧目。
1990年毕业后,借调到重庆市川剧院,曾随团赴京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在给中央军委的演出晚会上,演出了《三瓶醋》(演朱秀英)和《拷红》(演老夫人),受到军委领导的赞扬与肯定。1992年,她正式调入重庆市川剧院。在袁玉堃、许倩云、刘世玉、周继培等老师的教导,通过胡明克、赵又愚、夏庭光、沈铁梅、宋天伟等师友的指导,艺术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自1992——2004的12年多来,她先后上演了《出北塞》、《八郎回营》、《藏舟》、《别窑从军》、《戏仪》、《别宫出征》、《打猎汲水》、《乔子口》、《楚道还姬》、《王婆骂鸡》、《裁缝偷布》、《智赚周舍》、《戏楼》、《三瓶醋》、《书馆悲逢》、《阖宫欢庆》、《三娘教子》等剧目。以其多能善工、技艺全面、戏路宽广,既能演端庄娴静的青衣,雍容华贵、安详贤淑的正旦,又能演以念做为主、唱为辅的花旦,赢得了观众。
1996年3月重庆市川剧院在新加坡参加文化节演出。按组织的安排,黄荣华在三个风格各异的剧目中,扮演了三个有着不同地位、身份和性格的角色:她在《李慧娘》中扮演前李慧娘,在《潘金莲》中扮演武则天,在《望娘滩》中扮演聂母。
1999年10月,重庆市文化局,市川剧院,为她举办了“黄荣华专场”。从2000年至今,她参加了《金子》剧组,担任女声领唱(2003年后担任全剧领腔),并随剧组参加了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中国川剧节等大型活动以及赴韩国、法国演出。2001年,在庆祝重庆市川剧院50周年院庆上,她以唯一的一个“二级演员”的身份,荣幸地与沈铁梅等6人一起荣获了市川剧院的首届“山茶花奖”。
黄荣华嗓音极佳,音质纯净明亮,音域宽广,穿透力强,音色甜美,极富艺术表现力,有一定宽度和厚度,高音区清脆明亮,中音区甜美柔和,低音区饱满凝重,演唱新颖多变,其运气韵声吞吐自如,这是老师们的教育帮助,和她的刻苦努力以及向京剧,美声唱法学习运用的结果。黄荣华能歌善舞,但尤以唱工戏见长。下面,我们仅就她常演的几出唱工戏,谈谈她对人物的塑造。

《阖宫欢庆》——甜甜的“醋味儿”

川剧传统折子戏《阖宫欢庆》又名《郗氏醋》。说的是南北朝时,齐国皇族肖衍奉命征伐北魏,凯旋还朝,娶回金、苗二妃。其妻郗氏知道后心中不悦,在阖宫欢庆之际,发了一通脾气,使肖衍诸人尴尬难堪。这是川剧中以花旦应工的一折富有浓郁地方色彩与生活情趣的传统喜剧。要演好郗氏,就要准确地把握郗氏真诚、纯情、骄矜,而又有些不谙世事的性格特征和这折戏轻松、欢娱的喜剧风格。黄荣华把郗氏的表演概括成为三个特点:
一是“真”,即表现了一个青春少妇的纯情和对丈夫的真挚爱恋。表演中要自始至终贯穿着这个“真”字,哪怕是一个细微的神情,也能表现出人物情感的纯真,不带任何一点虚假和市侩。唯其如此,“吃醋”的郗氏才得到了人们的理解与同情,不仅人物形象可爱,而且更突出了轻喜剧的风格。
二是“俏”,着重体现人物性格和形象的美。按行当划分,郗氏虽然归花旦扮演,但由于“这一个”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身份,所以绝不能照一般花旦的演法去表演。她认为:这个角色出身名门贵族,青春美丽,丈夫又是皇亲国戚,此时的她,言谈举止都是有节制的。所以不能演得花哨,特别要在人物心理和表现手法上,把握好“醋”的分寸,过火就要“变味”,就会损害人物;当然更不能演成骂街的“泼妇”。在对角色这样理解基础上,在花旦手法中融入了闺门旦的技巧,骄矜情态里蕴含着少妇的羞涩;表现郗氏的“吃醋”,没有撒野,没有喊叫,有的只是娇柔的埋怨,妩媚的嗔怪,多情委屈的泪颜,纯情无诟的芳心……连那溢出来的“醋味儿”都是甜甜的。
三是“妙”,在剧中的表演手法和声腔处理均要到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妙境。郗氏四个唱段中的第一段,是郗氏对肖衍唱的。曲牌是非常抒情并宜于叙述、咏叹的[香罗带]。她以甜润的嗓子,音质优美地把这段由几十句唱词组成的唱腔一气呵成,显出了演员在唱腔上的造诣。她充分利用的板式快慢的变化,并运用气息吐纳、抑扬顿挫等歌唱技巧为腔润色,因而使整段唱腔明晰流畅,悦耳美听。
她有几个地方的处理得很精彩。
例如“奴为君春来懒游芳草地,奴为君夏来不赏绿荷池,奴为君秋饮黄花酒无味,奴为君冬咏白雪诗兴微”。她把这四句“一字腔”唱得幽怨婉转,情真意切。最后那句“奴为君”,在“耍腔”中糅进了四川曲艺的[扬琴腔],使悱恻的声调更增添了几分缠绵,诗情画意般地表现了一个纯情女子思念丈夫的苦心。接下来,她运用连讲带唱,夹咏行腔的技巧唱道:“恭喜你四朵莲花开并蒂,贺喜你鸳鸯比翼八个翅儿飞。洞房中四人对面说知心语,你要有三只手儿才能提笔来画眉!”以调侃的声调,幽默而含蓄地表达的郗氏对丈夫的不满和嘲讽,剧场效果分外热烈,往往是一句唱腔引出观众一阵笑声。当唱腔转快时,观众也平静了来。后面的[快二流],板紧腔快,其唱如流星赶月,字字明,声声脆,似珠落玉盘,响亮悦耳。当唱到“既不依快快与我”时,板与腔同时突然休止,稍顿片刻之后再放开歌喉唱到“抬出去”时,在“去”字上行腔,婉转直达高音并揉腔结束唱段,既表现了人物内心难以抑制的愤懑不平,又把戏推上高潮。
《乔子口》——凄苦婉转,声情并茂的声腔造型

《乔子口》是黄荣华的又一出拿手戏,此剧系《血手印》之一折,描写书生林昭德被冤判斩,押往乔子口行刑。林兆德的未婚妻王春艾不顾其父的拦阻,毅然到法场生祭。剧中王春艾有大段“数桩”的唱段,是川剧弹戏声腔著名的唱段之一。黄荣华扮演的王春艾,一身素缟,满腔凄切,悲悲切切地来到森严的刑场,祭奠即将屈死的未婚未。虽然她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不怕世俗的讪笑,但她此时方寸已乱,泪眼迷朦,四处寻觅,仍然看不清未婚夫被绑在哪一根桩上。她只得从头到尾,再从尾到头地一根一根地数来。她从一数到七,再从七数到一,用递减或递增的方式,各组成长短不一七句,形成反复交错的叠句。真是满腹辛酸事,千言万语情,尽在这七个书字之中,为演员的演唱提供了用武之地。黄荣华充分运用弹戏[苦皮]节奏明快、弦音铿锵、板式灵活,宜于表现悲壮激烈、委婉缠绵的特点,在行腔上运用颤音、咽音、低音润色,将七个单调而抽象的数字与人物复杂而具体的感情融为一体,产生出奇妙无比的艺术魅力,文字上反复回环的形式美,音乐上起伏跌菪的旋律美,加上黄荣华那如杜鹃啼血般的如泣如诉的声乐美,形成让人荡气回肠、刻骨铭心的悲剧美。
从整体上看,全段唱词可为分两个部分:先是正数,;后早倒数。从具体结构上看,无论正数、倒数,都是按自然数的顺序,从先到后,又从后到先,加以对照。然后。正数部分前六句都用“一呀一”收煞,正中有倒;倒数部分前六句都用“七呀七”收煞,倒中有正。变化而有规律,,给人一唱三叹的印象,使人感受到一种反复回环的形式上的美感。而每一部分的末一句,都用“一二三四五六七”作结,在错综里求得统一,显得和谐而均衡。这“巧”与“奇”给演员的的空间,演员则利用这个空间演唱出了这么一折好戏。
在《打猎汲水》表演的李三娘

南戏《刘知远白兔记》是我国四大名剧“荆、刘、拜、杀”之一,也是川剧“五袍四柱”中的一个传统名剧,一般称之为《红袍记》或《李三娘》,《打猎汲水》即是其中的一折。建国后,《白兔记》在戏曲舞台上基本绝迹,川剧除上演经过整理修改的《扫华堂》、《夺棍打瓜》等单折外,均未见“整本”演出,就是《打猎汲水》这折戏也已辍演几十年。重庆市川剧院根据传统剧本进行了整理加工,保留了基本情节,故事性也较为完整,舞台调度作了新的处理,特别在曲牌的运用、组合及其在声腔歌唱了艺术表现力方面,都有所改革与创新,有了新生面。黄荣华对这出戏是陌生的。然而,凭着对川剧事业的热爱,对表演艺术的执著,在导演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她以创造角色的艰辛劳动,从钻研与实践中取得了收获,使这折戏的演出达到了较为理想的艺术效果,也使她塑造的李三娘有一种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对于一个戏曲演员来讲,折子戏既好演,又难演。“好演”,是因为容量小,在演出中投放的精力,相对大幕戏而言要少得多,显得轻松一些。但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有限的情节中,演“活”人物,吸引观众,则是需要费功夫的;不单要熟悉剧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历程,还须在“唱做念打”上有“招数”,有特色,否则就会把戏“唱瘟”。这就是折子戏的“难演”处。她首先是向老师们讨教,从老师们的讲解中了解整个剧情和人物的关系、性格,从而把握了李三娘善良贤惠、温柔纯情、知书识礼而又富于正义感的闺阁淑媛的角色基调。她爱上了当时是佣工的刘知远,婚后对丈夫十分钟情体贴,在哥嫂狠心的欺压之下,丈夫被迫从军离家,她抗拒哥嫂的威逼,“宁为奴,不改嫁”被锁在磨房过着“日间挑水三百担,夜间挨磨到天明”的悲惨生活。磨房产子,无剪刀剪脐带,她只得用牙咬断,给婴儿取名“咬脐”,为逃避哥嫂对小生命的谋害,她忍受着母爱的痛苦,将孩子托负窦老送往汾州给丈夫抚养,孰料音讯杳无,她怀着渺茫的希望苦苦挣扎了十六年……通过对剧情和人物的分析,黄荣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幕戏《红袍证》的结尾是“大团圆”,而《打猎汲水》中的李三娘却是一个命运坎坷,悲剧色彩的人物。她正是本着这个思维去把握《打猎汲水》的风格和氛围的,着重在渲染悲悯的戏剧情况中去揭示人物的内在和性格。表演上要紧紧扣住川剧青衣旦稳重、含蓄的艺术特色,运用其纾缓而不压抑、凝重而不僵滞的艺术手段去表现人物的情态,使李三娘这个悲剧性的人物以贫而不贱、哀而不伤,既身陷逆境,又蕴含闺秀气质与神韵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对剧情的全面理解,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分析,以及由此而唤起的创造角色的艺术想象力和对表现手法“有意识的选择与把握”,是演员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使“纸上的人物”伴随演员从“理性创造过程”中成为直观的感情形象,带着绚丽的光彩走上了舞台。
只有深刻地认识了人物,才能生动而准确地表现人物,这是戏曲演员创造角色的真谛。不过戏曲演员赖以体现人物情感的是戏曲表演程式手段,而合理地运用程式又是准确体现人物情感的重要因素。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演员在这方面的功底和造诣——
李三娘的出场,一句“哥嫂狠心”的“马门腔”,纾缓而哀怨,“心”字尾声拖长、翻高、而后略带颤音下滑,似苦痛的呻吟,如悲哀的叹息,使观众“未见愁人面,先闻愁人声”,从而达到“但闻哀声而知哀情”的艺术效果。接着,在弦乐伴奏中,肩挑水桶缓步出场“亮相”:一副以柔弱疲惫的身姿,近乎木然的面庞,怅然平视的目光露出幽怨、失望的神情。然后,踽踽而行,“下阶”时止步揉膝……以这无声的造型和动作,勾勒出这位昔日闺秀此时此刻饱受兄嫂虐待折磨后的情状和心境。纵观全剧,人物的表演身段节奏纾缓,动作开合不大,面部表情也没有过多过激的反差。黄荣华以“稳”以“平”的处理,既符合此剧抒情的风格,又适合表现“这一个人物”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那种长年处于困厄和哀愁之中的情态,因而其表演显得贴切、真挚。演唱中,她吸收、借鉴姊妹艺术的歌唱技巧,在声腔上具有较深的表现力。她的唱腔有亮度、有色彩,动听,感染力强,尤其是倾诉人物身世、遭遇的那曲唱段,她以“新水令”曲牌为基调设计的唱腔中,并运用了秦腔(梆子)和美声唱法为声腔润色、造型,使这段“咏汉调”时而低徊婉转,时而高亢激越,那句“盼来盼去,一盼就是十六年”的“拖腔”,由低到高,由强到弱,缓急间以咽声,颤音和滑音揉腔,唱得一波三折,荡气回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李三娘怨愤、凄凉、绝望、悲伤的痛苦心情。
《打猎汲水》演出后,受到了广泛好评。一出短短的折子戏,所以能够获得人们的赞赏,取得演出的成功,是导演、音乐设计和老师们付出心血培养的结果;当然也是她自己的执著、和努力的追求。
戏曲的唱腔艺术,在戏曲表演里,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直接和主要的艺术手段,是戏曲艺术的第一要素。戏曲的唱腔艺术和戏曲的人物形象在一起,就是人物主观的心灵、性格、思想情感的形象化,就是人物形象的血肉和灵魂。在我国数以百计的戏曲剧种里,那在音乐美感上五彩缤纷的唱腔艺术,历经悠久岁月,始终与其演唱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的甚至是歌者逝矣而佳音犹传。戏曲艺术的青春永驻,则往往在于那隽永迷人的唱腔艺术。
在四川语音基础上产生的川剧高腔和它的唱腔艺术,鲜明地体现了四川语音之美。
“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戏曲讲究的是“腔由字生”,清人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字若不真,曲调虽和,而动人不易。”字音不正,则字义不清,唱来使人不知所云,思想不能交流,听者也就难为所动。
戏曲,须有戏曲的味,这是戏曲的生命和神采之所在。唱不出戏味,首先就不能成为戏曲。这个“味”,既有剧种的“味”,又有行当的“味”能有具体的人物之“味”。
韵味不是情感的直接产物,而是技巧的直接产物。是使情感形象化、深化与美化的手段,和由此而赋予的意境。韵味产生于技巧,来自戏曲化的吐字、发音、运腔、用嗓。
艺术的目大不是技巧,而是创造。演员掌握了丰富的技巧和深厚的功力,完全是为了以技巧的全部魅力去表现深刻的内容,素造感人的艺术形象。戏曲演唱的声情并茂,就是这种创作的最高境界。在演员声情并茂的演唱里,洋溢着形象的生命,放射着形象的激情,声情并茂的演唱就是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形象的本身。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2-6-17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7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2-6-1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祥明老师的作品,真是一部川剧知识、专辑、川剧名家名角介绍的活字典。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2-6-1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101833v8clr5ullvvoqaya.gif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