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蓬安睡佛
链接:
https://www.mala.cn/thread-16349002-1-1.html
来源:麻辣社区 - 四川网络社区
中华人民共和时期蓬安县大事记(1949年—1985年) 1949年 12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广安方向进入县境,经南燕、罗家、杨家、柳滩,下午4时解放周口,并迅速渡江进驻县城,蓬安县宣告解放。 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营山县地下组织负责人张乐山,派党员李逸愚、唐国璋赴蓬开展工作。 21日,蓬安县人民解放委员会经协商选举产生。卫生院院长沈照民任主任,李逸愚任副主任。 22日,县解放委员会组建二道、金溪、周口、罗家4个区和24个乡镇解放委员会。
1950年 1月12日,蓬安县人民政府成立,随即由县长解成仁发布一、二号命令,宣布全县各级解放委员会撤销,各乡、镇解放委员会改为乡、镇支前委员会。 13日,成立蓬安县接管委员会,赵文华任主任,开始进行接管事宜。 15日,成立蓬安县支前委员会,解成仁任主任,唐国璋、沈照民任副主任。 同月,中共蓬安县委员会成立。 3月23—28日,召开蓬安县第一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月12日,成立蓬安县剿匪委员会,由驻军543团团长傅东山为主任,赵文华、解成仁为副主任,开展剿匪工作。 4月28日,凌晨,扇匪肖英等纠合匪徒40余人,持刀枪攻打柳树乡政府,解放军班长张德文牺牲。 5月,全县开展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运动。 9月15日,成立城区、西北路、东南路3个人民法庭。 10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蓬安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10月14日,成立蓬安县禁烟禁毒委员会,严禁种植、贩运、吸食鸦片,并成立戒烟所。 11月8—12日,召开首次县、区、乡农代会。 11月12日,全县将4区24乡镇,改划为7区36乡镇,废除旧乡镇、保、甲长制,由乡镇、村农会行使职权。 同月底,正源粮食分库仓管员王泽溥,被该库盗窃犯苏洪文及同伙杀害,苏等4犯被处决,县人民政府报川北行署批准,授予王泽溥烈士称号。 是年,惯匪头目罗大汉被处决。 是年各乡、村成立农民自卫武装队。
1951年 1月22日,历时近一月的减租退押运动结束,凡地主、富农出租土地一律按原租额?5%。 同日,县城召开万人大会,公开枪决贩运烟毒犯刘长根。 2月22日,蓬安县第一次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召开,劳模代表124人,分特、甲、乙、丙等级进行表彰。 25日,县召开四级扩干会,部署以土地改革为中心,复查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和爱国增产运动。 3月15—18日,召开蓬安县第二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同月20—23日,全县农民渥岸釉?560余人,于县城广场举行大检阅。 4月4日,蓬安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 5月下旬,中共南充地委派出以李国珍为团长、赵文华为副团长的土地制度改革工作团到蓬安。6月6日,全部工作人员分赴区、乡、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历时近两月,于8月5日结束。 9月,周口区农会副主席红军烈属文大才被选为“十一”观礼代表,赴北京参加冈庆观礼。 10月,周口乡1村3组8户农民组建全县第一个农业互助换工队。 12月8日,南充县正源、兴隆两场划归蓬安。 同月,二道、复兴、赛金、双河、陇城、歧山等乡划归仪陇县,三兴、高梁两乡划归营山县。
1952年 1月21—24日,召开蓬安县第三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同月,实行工资改革,职工工资统一以“工资分”为工资计算单位。 2月,周口乡以刘全贵为组长的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成立。 同月,全县大张旗鼓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同时开展反行贿受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3月,二道区署迁至徐家场,更名徐家区。 4月,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川北行署主任胡耀邦赴蓬安县视察工作,在蓬安中学初中部礼堂就“三反”、“五反”和抗旱斗争作报告,并与蓬中校师生分别座谈,当场解决具体问题。 同月,中共蓬安县委决定在全县开展“干户百组十乡”的爱国增产创模活动。 4月,由县府组织,在各乡分批集中烧毁地主的房地产契约,给农民发放土地证、房产证,到7月 底止,全县有94765户农户领到了土地、房产证。 6月,县建立两个钩虫病防治组,分赴一区(周口)、二区(河舒)、七区(徐家)、八区(利溪),免费为患者治疗钩、蛔虫病。 10月,刘全贵互助组7户41人成立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2月6日,川北区劳动模范、赴苏联访问团团员南部县枣儿乡的谢瑞珍赴蓬安作访苏报告,随带中型拖拉机一台到蓬安,在县城东门广场作耕、耙地表演。 15日,全县完成抗美援朝捐献战斗机1架的任务。
1953年 1月18日,县组织工商科和商会、国合商业、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试点工作。 同月,成立蓬安县贯彻婚姻法运动月委员会。 2月2—7日,召开蓬安县第四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月,成立蓬安县扫盲委员会。 4月28日,县内部份地区遭大风、暴雨灾害,间有冰雹,大如鹅蛋。三合乡十一村白鹭;野兔被打死,作物损失严重。 5月初,成立县防疫领导小组,在全县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6月30日,蓬安县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束。全县总人口403141人,其中,男208118人,女195023人。 11月,粮食实行统购统销。 是年,改中小学春秋两季招生为秋季招生。同时,小学停止试行“五年一贯制”,恢复“四二”分段六年制。
1954年 2月,成立县计划委员会,负责全县国民经济(含社会、经济两部份)的计划编制与综合平衡。 3月,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同月,全县第一座小型水库——周口乡马家沟水库建成。 7月2—4日,召开蓬安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8月,全县精减行政人员225人。 9—11月,按行业归口,49今合作店整组为12个公私合营商店。 12月初,蓬安县优抚代表奖模大会召开。 同月20日,万和乡陡滩子全县第一座连拱坝石河埝(堵水坝)建成。 同月底,县向革命老根据地发放救济款2.99万元。
1955年 2月4日,蓬安县人民检察院成立。 3月1日,使用新人民币,并按国定比率,收兑旧币。 6月,全县城乡普遍开办识字班、夜校,开展扫盲。 9月12—15日,召开蓬安县第一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 10月4—11日,县召开四级扩干会,贯彻中共中央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的精神。 同月,开工整修县境嘉陵江河段,至次年1月淘滩12处,排除砂石2600立方米。 12月1日,全县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制。 12日,周口乡互助村5个农业初级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全县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同月,采用民工建勤方式,对南蓬营公路进行首次岁修,次年春竣工。 是年,全县农村贯彻粮食“定产、定购、定销”,一定三年不变政策。
1956年 3月10日,县颁制《公费医疗实施办法》。 15日,县制定《蓬安县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草案),4月又制定1956—1962年《蓬安县农业发展简要规划》(草案)。 4月,马回乡燕子窝建立县第一座机灌站。 5月27—31日,召开中国共产党蓬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6月6—10日,全县连降暴雨,山洪冲断田埂16190处,受灾水稻8423亩,旱地作物41594亩,倒塌房屋87间,伤亡5人。 25日,嘉陵江洪水猛涨,冲毁城东堤坝,涌入县城南门,淹没沿江13个坝、4个场镇。中坝千余群众被洪水围困,县委、县人委及时组织人力,调派木船,由副县长石宪级等率领前往救援脱险。 7月1日,蓬安县人民电厂建成发电。 11月4日,开放兴隆、罗家、福德、河舒、周口、徐家、盘龙、金溪等10个耕牛调剂市场,允许耕牛上市交易。 12月26—29日,召开蓬安县第二届一次人代会。 同月,职工工资改为货币工资制,并进行工资调整。 是年,蓬安县第一中学——杨家中学建成。
1957年 1月,蓬安县第一座小型溪河电站——方家桥引水式电站竣工发电。 2月,全县开展“一人二鼠、三(麻)雀、四挑肥”的除“四害”(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3月,对解放前为革命牺牲的280名烈士的家属发给追恤金,计2.1万元。 同月,县、区两级下放109名干部到乡镇工作,占行政总编数23.9%。 4月,县畜牧站况昌清研制出“四黄素”兽用新药,荣获国家科技奖。 5月21日,中共蓬安县委成立整风学习领导小组,开展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6月,四川省蓬安师范学校成立。。 11月,全县对待业人员实行计划安置。 12月15日,县级机关驻地,由陵江场迁至今周口镇。
1958年 1月31日,全县改3天一场为10天一场。 4月,灭鼠能手沈前明应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微生物研究所之邀,赴北京交流灭鼠经验,作现场表演,受到专家肯定,被聘为该所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卫生防疫站顾问。 5月13—14日,召开蓬安县第三届一次人代会。 同月,成立蓬安县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 7月30—8月4日,县召开三级扩大干部会议,贯彻中央《关于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8月28日,周口、清溪两乡41个农业社,联合建立蓬安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即红旗人民公社。 9月10日,红旗人民公社第一管理区始办全县第一个农村公共食堂。 同月,蓬安县科协成立。 10月,《蓬安县志略》编成。 同月,全县第一所幸福院在锦屏公社第一管理区试办。 12月,全县各乡全部建立人民公社。 是年,蓬安县锦屏中学、徐家中学成立。
1959年 2月,贯彻中央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全县农村实行公社、管理区、生产队三级核算、分级管理的制度。 4月,对人民公社、管理区、生产队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瞒产的“三反”运动。 同月,全县完成第一次土壤普查。 10月中旬,全县开展“反右倾”斗争。 是年,蓬安中学毕业参加高考125人,被录取113人。 1960年 3月9日,朱德委员长偕夫人康克清由四川省委书记廖志高陪同赴蓬安、营山、仪陇等地视察。在蓬安,听取了中共蓬安县委书记石宪级的工作汇报,并品尝蓬安广柑。他指出蓬安广柑“味道好,应积极发展”。同日,赴营山视察后,在去仪陇途中,路经徐家人民公社时,察看了油菜丰产片。他指出:要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生产。 4月,天旱,持续到8月。 6月,蓬安中学沈前九、城关小学李光莉和杨家中学学生唐原德和卫生防疫站的沈前明等选为出席全国文教卫生群英会代表,赴京参加会议。 7月,兴隆公社七管理区公共食堂,误将白砒当苏打使用,199人中毒,经抢救190人得救。 8月,县将生产队集体土地的3—5%划给社员作自留地。 10月,蓬安县中医院成立。 11月,县召开四级扩干会,贯彻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接着,在全县开展纠正“共产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瞎指挥为主要内容的整风整社运动。
1961年 1月,县决定,周口、河舒、金溪等12个场镇由惯例每月场期9次改为6次;其余15个场镇每月3次。 2月13日,县决定农村居住稀散和距离食堂较远的社员,可以分粮到户自煮自食。 3月,全县给社员增划自留地、果树、竹木、柴山,允许私人养猪,鼓励发展家庭副业。 5月,全县农村取消公共食堂。社员口粮分配,实行基本口粮加工分粮,分配到户。 10月3—4日,召开蓬安县第四届一次人代会。
1962年 1月,全县各区、社和企业普遍开始进行整风整社运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分散主义、打击投机倒把。 2月3日,增设中坝、西阳、金城三公社。 3月上旬,县召开1200余人参加的五级扩干会,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即7000人大会)的精神,总结蓬安1958年以来在大办工业、农业、公共食堂中的失误,县委书记王龙渊代表县委作自我批评。 5月1日,全县场镇逢场期恢复为三天一场。 3月,中共蓬安县委对全县1959年以来,主要在“反右倾”斗争中,被错误批判处分的进行甄别平反,至年底基本结束。 9月,全县49个公社先后遭受旱、涝灾害。 10月,对“大跃进”中上马的地方工业,分别情况撤、停、并、转。 11月,全县精减重叠机构15个,精减行政、企事业人员700余名。
1963年 3月,全县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兴隆小学陈广群拾得8500元支票1张,归还失主。 4月,开展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新“五反”运动。 5月,中共蓬安县委组织工作队,在红旗、清溪等公社开展以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务、清理工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试点。 5月29日召开蓬安县第五届一次人代会 7月12—13日,召开蓬安县第五届二次人代会。 同月,全县职工调整工资。 是年,蓬安县河舒繁殖示范农场获奖,得工农一7型8马力手扶拖拉机一台。
1964年 2月1日,报道郑培亮舍子救船事迹的长篇通讯《急浪丹心》于《人民日报》第六版新辟的《社会主义风尚的阳光照亮我的心》的专栏发表,同时配发了《险滩上的抉择》,对郑培亮的事迹作了评介。 2月19—21日,召开蓬安县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蓬安县总工会。 2月24日,四川省交通厅、南充行署、蓬安、营山两县在蓬安县礼堂召开奖模大会,奖励江轮木船社驾长舍子救船的郑培亮。 3月,全县各级建立试验田58处,219.5亩。示范种植矮脚南特、矮子粘等水稻良种。 5月26日,蓬安县城镇知青和城镇青壮年143人,到兴隆公社落户。同年秋,又下放27人到凉山州落户。 6月30日,全县第二次人口普查结束,总人口430594人。其中,男性218582人,女性212012人。 是年,夏至秋末,连续90天大旱。中央粮食部副部长周康民赴罗家等灾区视察后,省发放救济款60万元,退库粮635万斤。 秋,蓬安县召开2100余人参加的五级扩干会,落实毛泽东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全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11月,抽调干部500余人,组成南充专区社教工作团青居分团,赴南充县青居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次年,又赴岳池县苟角区开展社教。直到1966年12月底,撤团返县。
1965年 2月,引进黄麻,试种成功。到1972年,蓬安被列为四川省黄麻生产基地县。 6月,县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 8月,召开蓬安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选举陈刚耻等6位代表出席省贫协代表大会。 12月22—26日,召开蓬安县第六届一次人代会。 12月中旬,彭德怀元帅,从南充去广安了解三线建设情况,绕道至蓬安视察。
1966年 2月26日,全县改10天一场为5天一场。 3月15—20日,召开中国共产党蓬安县第二次代表大会。 5月22日,中共蓬安县委向各级党委传达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6月,成立蓬安县文化革命小组,并向剧团、文化馆、电影院、蓬安师范及各中学派出工作组,发动文化大革命,上挂下联批判“三家村”。 7月中旬,县文化革命小组将蓬安师范学校和全县各中学的教师和师范66级学生集中到南充地委党校,开展“文化大革命”,提出火烧百分之百,批判“资产阶级代表人物”。9月4日返县,又集中 在蓬安师范继续开展学习批判,直到10月初方结束。 8月,提高粮食统购统销价格,平均增价25.43%,并对职工实行粮价补贴。 9月18日,蓬安出现第一张炮轰“黑县委”、打倒县委主要负责人的大字报。 10月5日,中共蓬安县委于各中学、师范选派红卫兵516人赴北京,18日参加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 同月下旬,全县各中学停课,师生纷纷成立“红卫兵”组织,进行大串联。 10月底,外地赴蓬安串联的红卫兵和蓬安县各中学的红卫兵召开大会,批斗中共蓬安县委、县人委和县委宣传部的主要负责人。从此,中共蓬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工、青、妇等组织的工作开始瘫痪。
1967年 1月27日,“毛泽东主义蓬安县革命造反派接管委员会”,一哄夺了中共蓬安县委、县人委的一切权力。 3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蓬安县人民武装部奉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成立蓬安县生产委员会。 3月24日,兴隆公社七大队发生特大杀人案件。邓彰周全家6人被其养子邓洪钧杀死,房屋被烧毁。邓洪钧跳塘自杀。 4月10日,改生产委员会为蓬安县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次年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蓬安县武装部生产指挥部。 5月20日,成立蓬安县“反逆流指挥部”,6月初,成立蓬安县“革命造反派联合总部”。至此,蓬安“文革”正式分成两派。 7月7日,改3天一场为7天一场,星期日为逢场日。 7月,蓬安县人民武装部发表声明,支持“革命造反派联合总部”的革命行动。接着又发表声明,支持两派组织的革命行动。 8月8日,周口镇两派组织发生武斗,伤数十人,死一人。 9月,一派组织,抢走县人武部军火仓库部分枪械。 同月,县重点文物青云塔被清溪公社一些人炸毁。 12月,蓬(安)、南(部)公路动工修建,至1969年2月,全线竣工通车。
1968年 3月,县两派组织各选派地方负责干部代表2名、群众代表2名,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四川省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 4月4日(清明节前一日),全县降大雪。从当日下午至次日上午,积雪约3寸。 同月13日,徐家场发生武斗,双方共死亡3人。 12月14日,周口粮站加工厂失火,烧毁机房14间,664平方米。 同月,中国人民解放军0018部队进驻蓬安县,两派联合向省、地革委会、成都军区、南充军分区递交了《关于建立蓬安县革命委员会的请示报告》。 是年,重庆、南充两市知识青年下放蓬安各公社生产队落户。至次年,全县共接收3632人。
1969年 3月4日,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蓬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委员43名,由0018部队作战科科长陈玉升任主任。至12月底,全县各级、各单位革委会、革命领导小组全部建立。 4月,县革委将原县委、县人委、检察院、法院的机关干部及各中学教师700余人,集中于蓬安中学和九一厂,“清理阶级队伍”。 5月,两派组织解散。 7月,全县除城关完小、师范附小外,其余完全小学校均附设初中班。 9月,县自来水厂动工修建,次年竣工供水。 10月,县革委组织工宣队进驻蓬安师范、蓬安中学。 11月,全县各区中学、小学由贫下中农协会进驻管理。 是年,县人民医院为马回公社一妇女成功切除腹部巨瘤一个,重达13.5公斤。
1970年 2月,全县开展打击反革命,反贪污、反盗窃、反投机倒把的“一打三反”运动。 3月,由省革委批准,定址燕山寨的四川省蓬安县“六.三”微波站动工兴建,至次年2月竣工投入使用。 同月,蓬安县航运公司,自制成160马力拖驳一艘。 同月,县国营农机修造厂建成投产。 5月,蓬安县缫丝厂动工兴建,当年建成投产。 10月,组建蓬安县民兵团,赴大巴山修建襄渝铁路。至1972年8月,铁路竣工后返县。 11月,经省革委批准,蓬安县自建国助的马回电站动工兴建。 1971年 1月7日,县召开2250余人参加的五级扩干会,再次动员全县学大寨。 1月,实行开门整党整风,逐步恢复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组织生活。 6月27—29日,召开中国共产党蓬安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10月,实行推荐升学。 11月1日,全县抽调干部干余名,分赴城乡,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批林整风文件,开展批判林彪反党集团叛党叛国的罪行。
1972年 5月16日,南充丝二厂货车一辆在新民乡吴家大垭口翻车,驾驶员等5人死亡,重伤4人,轻伤1人。 8月,全县第三次调整职工工资。 9月,蓬安一渠县(罗家至渠县新市)公路正式动工修建。至1975年5月,竣工通车。
1973年 3月,红旗公社、县农场试建沼气池成功。至次年12月,全县共建沼气池3984口。 6月,召开蓬安县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 9月5—7日,嘉陵江周口洪峰水位达海拔298.9米,沿江14个公社,273个生产队受灾,损失近45万元。 3月,召开共青团蓬安县第五届代表大会。
1974年 1月,县成立党的基本路线工作团(即“三分之一”工作团),开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教育活动。 10月,县成立推广沼气领导小组。 是年,全县建立柑桔密植园,面积达2000余亩。
1975年 1月1日,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第67队建立,队址设城郊黎家店。 3月,引进杂交水稻。至1985年,全县杂交稻栽植面积达80%以上,并在广兴、石门两地建立制种基地1478亩。 同月,引进“天府三号”花生良种。至1978年,蓬安县被列为四川省良种花生基地县。 4月,在济渡公社乌鸦嘴村陈家堰建立全县第一座溪河电灌站,装机l台(13千瓦),保灌面积700亩。 5月,县决定:降清溪、柏杨、大泥、骑龙等公社建成柑桔生产基地。 11月27日一12月4日,县召开6000余人参加的五级扩大干部会议。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县人悲痛异常,15日蓬安师范全校师生开追悼大会哭祭。 7月6日,朱德委员长逝世,单位多自发举行悼念活动。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城乡普设灵堂致哀。18日,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居民集中于电影院前广场举行追悼大会,农村生产大队亦普遍开会追悼。 10月23日,县城集会,欢呼中国共产党中央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 是年,农村推广示范红苕高温大屋窖117口,防治红苕黑斑病成功。
1977年 3月,在河舒、兴隆、广兴、红旗、石门等地推广杂交水稻温室无土两段育秧示范成功。 6月1日,马回电站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是年秋,全县中小学恢复招生考试升学制度。 10月18日,省委赵紫阳、杜心源、王黎之等来县视察。 11月,全县第四次调整职工工资。 是年,周口中学建立。
1978年 2月,蓬安县雪茄烟厂破土兴建,至次年1月正式投产。 9月,中坝乡黄林桥1只旧木船超载摆渡,翻沉,死13人。 10月一11月,撤销各级革命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恢复原有名称。 12月,县组织高产公社、大队干部5人宣讲团,巡回各公社,交流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的高产经验。
1979年 1月14日,全县场镇统一改为按公历5天一场。 2月,中共蓬安县委召开四级扩干会,贯彻学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研究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方针在全县贯彻实施的各种问题,并制定了全县发展规划。 3月,全县开始体制改革,对重点企业试行扩权工作。 4月,县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对错划右派、历史积案和“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全面清查。 春,在农村部分生产队推行“统一核算,分组承包,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罗家区福德公社四大队在全地区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 7月1日,县航运公司自造成72马力客轮1艘、客驳3艘。 同月,县召开1260余人参加的五级扩干会议,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通过本县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 7月14日—15日,兴隆、罗家两区持续暴雨,雨量分别为207毫米、195毫米。 8月,在全县农村生产队,推行“统一核算,分组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 9月,县丝厂和县商业局等10个单位的109名职工,向全县职工发出“只生一个孩子”的倡议书。至年底,全县有5595对一个孩子的夫妇领取了独生子女证。 1980年 1月,装机5×800千瓦的马回电站,全部竣工投产。 同月,全县第五次调整职工工资,并由三类工资区升为四类工资区。 同月,对全县孤老、烈属、烈士遗孤和抗日战争中入伍、军龄较长、贡献较大的复员退伍军人,增加补助。定期定补对象较前增加到547人,年定补金额增至5.9万元 (每年分两次付给)。 2月9日,中国共产党蓬安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2月,县贯彻国务院关于从事个体工商业者可以到城镇租店经商的文件。至年底,全县个体工商业者增至1985户。 7月,全县开展地名普查工作。至1981年12月,按全国地名称谓统一规定,更改了部分公社、大队名称。 是年冬,县土产公司因柑桔收购量过大,储藏、销路欠佳,损失260多万斤,计3.9万元。 12月,县园艺场培育的“100号”锦橙被省评为柑桔优良品种第一名。
1981年 3月20—27日,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蓬安县委员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 3月21日—26日,召开蓬安县第八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 同月,省汽车运输公司67队东风牌货车代客车,载客51人,由周口开往河舒,于枣儿垭坡处翻车,死7人,重伤6人,轻伤26人。 同月25日,县水产养殖公司同中央、省、地联合投资82万元,在白玉乡修建良种鱼场。至1982年完工,投入生产。 7月13—15日,嘉陵江出现特大洪水。周口洪峰水位高达海拔301.335米。周口对面,高7米,长1000米的龙埂被冲毁,嘉陵农场良土150亩,桑树10000棵,柑桔700棵,全部被毁。8月12日,嘉陵江再次洪水成灾。 10月,县民政局编印《蓬安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11月,全县开始第二次土壤普查和土壤利用概查,至1984年5月结束,并整理铅印《蓬安土壤》一书。 同月,全县3l场镇,改5天为3天交错逢场。 是年,全县农村普遍推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专业承包责任制。
1982年 3月1日,在全县开展“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月活动。 4月,县人民政府组织全县开展第一个计划生育月活动。 6月30日,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束,全县总人口590621人。其中,男306434人,女284187人。 是年,县财政收入达1231万元,突破千万元大关。 是年,县园艺场培育的“锦橙蓬园新秀100号”荣获全国优质甜橙第二名,农牧渔业部授予蓬安县政府金质奖杯, 蓬安县被列为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县。 是年,蓬安县农工商联合公司收购广柑,管理不善,霉烂损失65万余斤。
1983年 春,恢复农村乡、村建制,改生产队为农业合作社。 2月,全县50乡(镇)均建立文化站。 3月,旱第一批工商业企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4月,中央农牧渔业部在蓬安县召开六省大面积试用氟硅尿防治小麦锈病现场会议,蓬安县植保站获集体三等奖,刘永梅获个人二等奖。 8月26日至27日,从快从重从严打击了一批刑事犯罪分子。 9月,完成全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并铅印成《蓬安县农业区划报告》一书。 10—11月,县人民政府实行机构改革,共设34个局(委、办),减少机构20%,人员相应减少30%。 12月,县农机厂制造的SFQ—40型粉碎机被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 是年,部分国营企业推行经理、厂长负责制,并实行利改税的管理体制。
1984年 3月,在全县选择柑桔优良母本2660株,建立良种母本园4个,当年培育良种柑桔苗12万株。至1985年,增建柑桔良种母本园15个。 4月14—20日,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蓬安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4月15日—19日,召开蓬安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5月1日,成立《蓬安县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开始搜集资料编纂新《蓬安县志》。 8月11—14日,召开中国共产党蓬安县第五次代表大会。 11月,全县区、乡镇先后建立财政所。次年,实行“划分收支,收支挂钩,超收分成,支出包干,节约留用,一年一定”的财经管理体制。 同月,蓬安县中型马回水电站(装机4.61万千瓦)筹建工作开始。 是年,县成立集资办学领导小组,至次年底,共集资270.7万元。
1985年 1月,中共蓬安县委在全县分三批开展整党,至11月结束。全县重新登记的党员计16755人。 2月,县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85)1号文件精神,对粮食、生猪、红黄麻、柑桔等,取消统购、派购,开放价格,实行合同订购制度,合同外的实行市场调剂,价格自由浮动。 3月,全县开始工资制度改革,将原等级(工级)工资改为职务工资、基础工资、工龄津贴、奖励工资四部分组成的结构工资制。 同月,全县开始分批对城镇房屋进行普查,并签发房产证。 9月10日,县召开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 同月,为移风易俗,县人民政府议决,拨款25万元动工修建县殡仪馆。来源:蓬安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