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演陈采 ——看夏庭光演《报尸归家》
曾祥明
传统川剧《双花楼》中,常演的一折,也就是《西关渡》,虽然这名字还有待规范——不能以待点代面,以一折代替全剧的剧名,但《报尸归家》的戏名,到底是要准确些。近日,川剧名家夏庭光先生在重庆市川剧院排演厅,为许咏明、许明耻丑戏专场友情演出了《报尸归家》,他扮演的陈采真是别具一格,因而很得观众欢迎。 说夏庭光演的陈采别具一格,愚意以为有这几个方面。 红褶子、红栏梳,这是《西关渡》中的陈采的常见装扮。手捧骨灰匣上场,也是常见的演法。夏庭光先生也穿红褶子,戴红栏梳,手捧骨灰匣上场。与众不同的是他在骨灰匣上覆盖了一方白绫,栏梳上还捆着一条白孝。这就别具一格了。想想也是,陈采众不能捧一个裸露的骨灰匣吧?一则与他大绅粮的身份不匹配,二则也对结拜兄弟不大恭敬了。头戴白孝,更为令人佩服之举。自称为兄弟潘林“一路上为他端灵牌”的陈采,伪装到了潘林的家门了,还能不戴孝吗?老谋深算的陈采不会不考虑到这一点的。这一方白绫、一条白孝,就是陈采这只狼身上披的羊皮呀!待到后来,潘林全家说出他们的疑心时,陈采用巧言哄骗,再以冒火相威胁、倒打一耙 :“吔,一拢屋反说有谋害” 时,夏庭光先生在鼓签子打、打、打打打打的声音中,他两把取下了孝帕,一下扔到地上。一戴一扔,从装扮、动作上揭示了陈采的伪装与祸心。 二是夏庭光让陈采用一柄黑纸扇,这在川剧红折子丑戏中也别具一格。一柄黑纸扇,从外形上讲,与红褶子、红栏梳、白孝帕他让剧中人色彩更丰富,红、白、黑三色对比鲜明。从表演上看,那一把黑扇子常在陈采胸前舞动着,使人物内心更外化,让人看着看着,仿佛觉得那就是陈采的一颗黑心! 三是唱词别具一格。夏先生唱的不是常听到的“一家人地皮皆哭动”的“崆峒韵”,而是“一家人都在怪陈采”的“开排韵”,而且所有角色都唱“开排韵”,全剧一韵到底。不像《西关渡》中“二老不知其中情”为“青城韵”,后来转为“崆峒韵”。“开排韵”的《报尸归家》,早在许多年前就有,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川剧》小册子刊载的《报尸归家》就是“开排韵”的,夏先生多年前记的、唱的也是“开排韵”。他说,我不是记不得“崆峒韵”的词,也不是唱不到,只是觉得现今已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个戏还有一种唱词,所以翻出来唱一下。他说,除了“崆峒韵”、“开排韵”的《报尸归家》外,还有一种“骆驼韵”的,可惜他也记不得了。怕丢了可惜,这就是他要唱“开排韵”的道理了。 四是表演别具一格,他以文小生的身段,丑角的细微动作,刻画了一个看似文质彬彬,时不时又露出轻佻的陈采形象,限于篇幅,就不再详述了。 当名丑许咏明表示要学习他的装扮、表演时,夏庭光说到,这些都可以供你参考,但“开排韵”的唱词的确没有“崆峒韵”的词写得好何况你又唱熟了“崆峒韵”,大可不必改了。看来,夏庭光先生并不以为什么都是自己的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