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频繁的核酸检查的费用要广大民众承担,将会给有关部门的公信力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么事实上真的是这样么?让我们来算一笔账,单笔的核酸检测每人收费3.5元每次,不要忘了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巨大,有将近14亿人口。一次核酸检测就要49亿,
那么,全民核酸所产生的费用到底由谁来买单呢?
国内核酸全民检测费用分析
按照有关机构的研报公布的数据来看,全国范围内一二线城市2天、3天、7天,进行一次常态化核酸检测所产生的月费用为1212亿元、808亿元、346亿元。同期所对应的年费用则为1.45万亿元、0.97万亿元、0.42万亿元,约占城市GDP的比重为1.27%、0.85%、0.36%,占公共财政支出为7.18%、4.7%、2.05%。
还有核酸检测的人员成本,每个志愿者每天的成本是1000元左右,全国有几百万的工作人员,这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如果疫情常态化以后,核酸检测的成本压力将是非常巨大的。地方和中央的财政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那么全民核酸所产生的费用到底由谁来买单呢?
由全民医疗保险买单的可行性能行吗?
就目前态势,有关学者表明建议全民核酸检测的费用将由全民医疗保险出资,将这部分费用转嫁给医保。但很快国家医疗保险总局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并且明确发出文件声明,这笔费用总局绝对不会出。
细心的人们就会发现,医保采用的是现收现付的原则机制,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基本要求要达到收入和支出的动态平衡,每年要争取有一定的资金的结余。
大家都知道医保基金,不是趴在账上的“懒虫”,国家的政策也是偏向于医保基金,每年要投资大量的优质项目。比如保险、基建、国债、高端制造业、银行、数字经济转型等等方面的投资,以求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
因为这关乎几亿人的救命钱,如果用于全民核酸检测费用,将大大影响和降低医保资金的安全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过多的医保基金结余将要导致现有存量资金的积压,基金不够灵活,投资渠道受限,直接影响基金收益。影响基金使用和运营效率,不像养老金要数年以后有周期性的支取,医保资金的报销会不定时的产生,具有周期不确定的特点。
医保基金是广大人民群众看病的救命钱,是用来抵御不确定的疾病风险的,医保基金的良性运作是地方财政的迫切期望。
医保基金要想收支平衡,必须严格基金的财务管理和投资收益管理,否则将影响基金稳步可持续发展。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说,我国的医保基金还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现在以四川省举例说明。该省在2021年他的医保基金存量结余1943亿元。
这笔钱有1/3是个人账户不能挪用,其余的2/3是统筹账户,可以用,但比较于核酸检测巨大的资金缺口,这笔钱能用多久?这笔钱花出去以后,未来的百姓看病怎么办?
全民核酸检测由各地方财政保障可行吗?
按照目前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全民核酸检测费用由各级地方财政保障。可问题来了,疫情严重影响经济,房地产上税大户进入瓶颈期。隔离的医院,酒店,防护费用等等费用,未来是会让地方政府的财政面临巨大的压力。
一年几千个亿的全民核酸检测支出,会让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反观国内的核酸检测公司却大发疫情财,这就是现实。
总结
最后,笔者觉得要想解决谁来买单的问题,要从制度设计上入手,做文章,比如:成立核酸检测基金组织。由政府,企业,公民出资成立基金会。
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政府牵头,投资政策优惠,由专门的机构运作基金,获得长期的资金保障。或者以社区为单位,投保疫情意外险,如果这个街道社区有人感染了新冠,大家的核酸检测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等等。
最后,请教一下广大的网友朋友们,您对全民核酸检测有什么看法和想法?您认为2天或7天做一次核酸有必要么?核酸检测费用如何破题?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内讨论,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