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出炉啦!
你想要了解的信息都在这里
↓↓↓
据悉,2022年乐至县本科普高硬上线1575人,其中乐中1186人、仲良364人、博骏25人;职高本科硬上线25人。乐至县2022年高考
理科最高分686分
文科最高分605分
棒棒哒~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高考志愿填报的学问可不简单!填报志愿别着急这10大误区一定要避开!
NO.1
误区
一门心思奔“知名大学”
正解:知名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
对于考生来说,填报志愿肯定是想选心仪的学校。有的考生可能打算只在重点院校里选择一所学校,其他志愿放弃。这种填报志愿方式欠缺考虑,风险较大。不可否认,“985”和“211”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能考上此类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更何况,
知名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填报志愿时,不要只考虑“名”,要走出非“知名大学”不报的误区。
NO.2
误区
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正解:高考志愿别冷落了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既是对高校的一种约束,也为考生创造了更加
公平、
公正、
公开的竞争环境。同时,它也是考生了解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径,是填报志愿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NO.3
误区
志愿之间不用拉开梯队
正解:不同志愿填报方式要区别对待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全国来讲,目前除高考改革省份外,基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实行平行志愿,在拉开梯度这个问题上,风险有所减小,但也不是不考虑。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在考虑梯度问题时,可以使用
“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原则。第二种志愿模式是顺序志愿,院校梯度就非常重要了。提醒要把握两个方面。首先,第一志愿非常关键。其次,第二志愿应该重点考虑往年报考人数不足,曾经招过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学校或对二志愿有预留计划的高校。
NO.4
误区
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正解:“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另外一个误区是:盲目填报热门专业,经常有考生或家长问:“今年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是好专业?”
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首先,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
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NO.5
误区
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
不关注学校实际情况、专业内涵
正解: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
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
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NO.6
误区
不服从专业调剂
(认为服从专业调剂会吃亏)
正解: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可能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
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
不填写“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NO.7
误区
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正解:一定要小心“投档后又被退档”的风险
平行志愿虽然减小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投档后又被退档的风险。平行志愿的投档比例在105%以内,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退档的考生,将直接进入征集志愿。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到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当然,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服从专业调剂,就不会退档,落榜风险将大大减少。
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一种情况是院校定位太高,考生对自己的实力估计过高,所填报的院校志愿投档分均高于自己的高考分,导致无法被投档;还有一种情况,院校定位过低,失去了冲更好院校的机会。
3.院校志愿之间没有梯度的风险。院校志愿梯度要根据高考分数和志愿个数来决定,不能过小,过小会导致没有梯度,造成志愿浪费;也不能过大,过大容易浪费考生的分数,除非在这个区间没有考生适合报考的院校。
NO.8
误区
选择专业时
不考虑考生的兴趣和特长
正解: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固然要考虑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
要考虑到他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更佳的选择。考生自身特性包括
个人兴趣爱好、
个人性格特征、
个人能力所及、
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如果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
NO.9
误区
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
孩子只负责学习就行
正解: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有些父母会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
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
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争取达成共识。
NO.10
误区
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数来报志愿
(以为高校录取分数线一成不变)
正解: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
“老师,今年xx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啊?”“我这个分数,能上xx学校吗”“xx学校往年不是xxx分录取吗?”……一般情况下,分数是家长们咨询得较多的问题。虽然不少高校会提供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但这只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和以前的录取分数线“对号入座”。
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最后
小编预祝大家
金榜题名
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