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49|评论: 1

[原创] 古代真的有跪拜礼吗?

[复制链接]

古代真的有跪拜礼吗?
———
《周礼》:"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
(1)稽首礼。伏地大礼,最隆重礼仪,用于祭拜天地、先祖,丧葬。
(2)顿首礼。即磕头,用于子女拜父母。
(3)空首礼。又称为拜手,长辈对晚辈回拜礼。
(4)振动礼。丧礼中最隆重,拜后还要顿足、跳跃而起,全身战栗不已,表示极度悲哀之情。
(5)吉拜礼和凶拜礼,子为父母、妇人为丈夫、父亲为长子居丧时,答拜吊唁宾客行此礼,表示极度的悲痛和感激。

可见,古人不会轻易下跪,唯有跪天跪地跪祖先和双亲。
——
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男儿膝下有黄金’”。民间俗语“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
日常礼仪只是相互行“揖拜礼“。所谓揖拜礼,就是拱手作揖。
——
《战国策》:"秦王跪(跪坐)曰:先生是何言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
两汉,官员上朝议事,席地坐而论道。到唐朝,官员上朝议事,坐凳论道。
因边喝茶边聊事,这种“坐而论道“又被称作“茶水会“。
——
到宋朝,“坐论之礼”的废除,大家都站着议事,非宋太祖小家子气,因从五代到宋初,权力重心回归中书门下,宰相恢复事权“不得从容”的结果;也是皇帝强化最高决策权,更多参与行政事务“不得从容”的结果。宋英宗:“朕日与公卿等相见,每欲从容讲论治道,但患进呈文字颇繁,所以不暇及。”烦琐事务阻碍了朝会“从容讲论治道”。
——
到元朝,需下跪。《元朝名臣事略》记载:“……入见,皆跪奏事。”元《牧庵集》:“方奏,太史臣皆列跪”。
——
明朝初有跪拜礼(《大明会典》),但洪武四年,鉴于“军民行礼,尚循胡俗,饮宴行酒,多以跪拜为礼”(《明实录》),朱元璋下诏规定,官民行揖拜礼即可,“乃命省臣及礼部官定为仪式,申禁之......其余一切胡礼,悉禁勿用”。
《明史·礼志》:“凡百官于御前侍坐,有官奏事,必起立。奏毕,复坐“。
明朝时期,罪犯在“明镜高悬“法堂,要下跪。
平时,百姓见皇帝和官员,官员见皇帝,无须下跪,皆行揖拜礼。亲见都无须跪,接旨更也无须下跪,所以,明朝的接旨人都是站着接旨。
——
到清朝时,又倒退为上朝跪着趴着,不论年龄。百姓见到官员皆要下跪行礼,见到皇帝更要趴伏在地。《清会典》记载: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其他朝仪亦如之“。按清律,遇到有旨需全家行跪拜礼,下跪接旨。

跪死的案例:73岁刘于义被乾隆召到养心殿。按规定,须全程趴跪在地上,那天,跪得太久,有些头昏脑涨,结束后,站起身时,脚不小心踩到衣袂,身体重重摔在地上死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2-6-26 17:5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宋朝,“坐论之礼”的废除,大家都站着议事,非宋太祖小家子气,因从五代到宋初,权力重心回归中书门下,宰相恢复事权“不得从容”的结果;也是皇帝强化最高决策权,更多参与行政事务“不得从容”的结果。宋英宗:“朕日与公卿等相见,每欲从容讲论治道,但患进呈文字颇繁,有所不暇及。”(宋 孙逢吉《职官分纪 卷三》),烦琐事务阻碍了朝会“从容讲论治道”。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