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大家吃个定心丸,从巴中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地理面貌告诉大家,巴中未来可期。
1.大力推进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 开工建设成南达万高铁,同步推进西安至重庆高铁建设,加快推进汉巴南铁路巴中至南充段、广巴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启动广巴铁路综合物流场站建设。
2.统筹推进能源设施建设 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页岩气资源调查力度,进一步加快通南巴、普光、罗家寨、龙岗、元坝等气田建设。加大油气管道建设力度,推进巴中地区供气管道、元坝—德阳输气管道、元坝—阆中—南充输气通道建设,完善油气支线、城镇燃气管网和调峰储气设备。
3.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加快建设升钟水库灌区二期、武引二期灌区、红鱼洞水库及灌区、土溪口水库、双峡湖水库、回龙寺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江家口水库、固军水库、亭子口灌区、渔洞河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开展罐子坝水库及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
4.完善区域信息服务网络 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全面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在城镇热点公共区域实现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接入。共建重大创新平台,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南充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川渝合作示范园区建设。
5.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修订完善川东北城市群规划,编制川东北经济区国土空间规划,发挥南充、达州“双核”带动作用,以重要交通骨干通道为纽带,推进南达发展带、广巴达发展带、嘉陵江发展带建设,构建“双核三带”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
6.加快中心城市建设 支持巴中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城市。
7.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突出各县城、重点镇的发展定位,强化与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优化人口经济集聚规模和产业布局,提高承载产业和吸纳人口能力。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业宜居的特色小城镇。
8.完善提升城镇功能 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公园绿地等建设,增强城镇防洪防涝能力。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严格保护城市山体森林和江河湿地资源,共同打造川东北森林城市群。
9.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建设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国家锂钾综合开发示范区、中国西部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中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秦巴地区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川东北特色经果林基地、西部丝纺服装研发及生产基地、川东北白酒产业基地、西部知名绿色食品饮料基地和中国食品工业名城。
10.加大旅游建设 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规划建设红色旅游、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古城古镇、巴山秀水等一批重点旅游线路,打造大巴山南麓乡村旅游带、嘉陵江流域旅游产业带、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争创光雾山、巴山大峡谷等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曾家山、昭化古城、华蓥山、升钟湖等旅游度假区,整体塑造川东北旅游品牌。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加快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共同推动米仓道、金牛道、阴平道等蜀道申遗。建设大巴山干部学院等红色文化传承区,加大对朱德故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等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力度,建设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红军精神教育基地。
11.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跨区域联合攻关和转化,大力发展石墨材料、微玻纤维、磁性材料、玄武岩纤维、生物基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推进巴中石墨等先进碳材料原料基地和产业化应用基地建设,打造广元铝产业基地和电子产业基地,推动南充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
1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突出抓好煤炭、冶金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僵尸企业”退出。
1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共同推进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升级。完善区域协同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示范基地建设,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服务业竞争能力。
14.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富硒等特色农产品,建设一批粮油、畜禽、茶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支持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联合培育打造农产品品牌,持续增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市,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造优质高端农产品供应基地。
15.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 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突出川东北地域、历史、文化等特色,保护传统村落、特色村寨和民居,加快农村土坯房改造,建设巴山新居,打造“巴山民宿”。深入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16.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增强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持续增收能力,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17.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联建联控 协同推动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流域生态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进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共同加强中小河流及山溪河重要河段治理,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和保护。
18.加强环境保护联防联治 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的约束,共同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等“八大战役”。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联合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
19.促进绿色循环产业联动发展 稳妥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替代工程。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和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推动建设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开展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协同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创建一批秸秆全域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县。协同推进“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单位。
20.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完善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协调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县级职业中专升级为职业院校,深化完善职业教育联盟跨区域合作发展机制,把川东北建成全省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加强交流合作。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21.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医疗联合体建设,着力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和留任制度,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推动各市之间在医疗资源、医疗技术等方面优势互补,完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合作机制,建立卫生应急协作机制,推动健康大数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推动异地门诊医疗全面联网结算。 建立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及灾害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合作联动机制。推进社会保险异地协同经办,完善异地联动监管机制。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动机制。
22.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加强对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办好文化惠民活动,建设一批农家文化大院和农村文化中心户。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23.强化公共事务协同治理 加强区域应急管理合作,共建食品药品安全、灾害预警防治和安全生产等保障体系,加强防汛抗旱信息及资源共享合作。
24.加快开放载体合作共建 共同建设区域特色农产品、优势工业品等出口基地,推进中法农业科技园、中法文化创意园等建设,推动南充建设国家丝织品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建设中欧班列广元组货基地、南充组货基地和秦巴地区综合物流枢纽。
25.大力推动区域交流合作 通过规划对接、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市场开放等途径,加强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在运输大通道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川南经济区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南向开放等方面的合作,与攀西经济区在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在生态功能区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综上所述 未来的巴中,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