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林专家强行给老百姓加戏,也不是这一次了。去年在第九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就胡说八道。
花钱谁不会谁不想,现在老百姓的问题明显不是怎么把钱花完的问题,而是怎么能保证下个月房贷、房租、车贷和小孩学费的问题。
中国能够在全世界经济体中保持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中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会花钱,而是超高的储蓄率能够提供长时段高强度的投资,是投资而不是消费,才使得中国经济有了今天的模样。
而且,只要钱多,谁还不会花呢?前几年预期好的时候,消费贷有多火,林经济学家不知道吗?那段时间,批评超前消费的才是有良心的专家。只是这两年预期转弱,大家都不由自主的捂紧了荷包而已。
03
最后聊聊油价问题,林专家不知道的事,并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大家一起看下今年以来的油价:
一共调整了12次,其中10次上调2次下调。油价已经步入10元时代:
而油价的联动机制,目前看是这样的:
而国内吨油的加工成本一般在140元左右,超过这个成本的炼油厂属于技术管理都较为落后的工厂。加上设备折扣后一吨油加工成本不应该超过300元。按照这两天国际原油价格大约105美元每桶,我们能得出这样的净值。
每吨原油加工后的价格:7.33*105*6.7(汇率)+300=5450元。
一吨汽油大约1355升,也就是说每升油的成本大约在4元左右,多出来的,就是炼厂利润、税费和销售成本这些项目了。在这个成本构成里,加工费可以忽略不计,炼油厂在最终价格构成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所以是否按照加工利润来定价,对最终价格的形成并不重要。那么未来油价走势会怎么走呢?
价格形成无非两点,一是供给,二是需求。
在供给方面,今年以来由于俄乌战争的影响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暴涨,而海湾国家开始并没有多少动力增加原油产量。原因跟国际环保大势有关,总不能一面跟人要油,一边骂别人不够环保。
所以即使有拜登向沙特等海湾国家施加压力,6月份OPEC日产量却下降了12万桶,是连续第二个月减少。尼日利亚产量下降至创纪录低点,是该组织当月日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法国总统马克龙本周在七国集团会议上对美国同行表示,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已接近极限。
也就是说,指望供应在短时间内猛增不太现实。
另外一面是需求。高涨的油价压抑了需求,经济不振让需求端也显示颓势。用一句行业内的话来说,叫做“柴油消费持续下滑,汽油消费增幅有限”,整个石化行业正处于景气周期的下行区间。
价格铁定律是,价格上升会抑制需求,最终在供需之间达成新的平衡,因此未来国际油价没有大跌基础,但也没有多少上涨动力了。
或许只有等俄乌事了,俄罗斯的原油重新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又或者伊朗核协定取得突破性进展,伊朗原油大批进入原油市场后,僵局才会被打破。
这些简单的政经知识和资讯,我不相信作为经济学家的林专家不懂,至于她为什么要说出那样一番话来,大概只有她自己本人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