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日前多位网友反映,网上一所名为“河南传媒大学”学校,从今年高考前夕开始,通过其网站不断发布有关“河南传媒大学”办学、科研、招生消息,然而在河南省内此前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一所大学。 据网友反映,“河南传媒大学”的官方网站,从界面形式到具体内容,均与广西艺术学院官网高度相似。记者对比后也发现,网站上除了“现任领导”栏目之外,不少内容均直接抄袭自广西艺术学院官网。 河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河南并无这一学校,而教育部提供的全国高校名单也没有该校的信息。对于该校“2012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河南政府共建的高校”的表述,媒体发现,无论是之前的文化部还是现在的文旅部,均未和河南共建过所谓“河南传媒大学”。目前,“河南传媒大学”的网站已经下线。 有关报道引发舆论关注,“河南传媒大学是野鸡大学”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纷纷表示,“连大学也造假,太猖狂了。”“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野鸡大学。”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模仿正牌大学这件事上,野鸡大学可谓“不遗余力”。通过以往报道可以发现,除了在名字上模仿正规大学,野鸡大学开设网站也是惯用伎俩。有调查结果显示,90%的假冒高校都开设了网站。20%多的假冒大学拷贝正规大学网站上的部分信息,并将其粘贴在自己的网站上。就像这所名为“河南传媒大学”的网站,如果对国家艺术类高校缺乏了解,相关虚假信息往往就能“以假乱真”,给学生和家长造成极大的误导,也会对正常的高等教育秩序形成干扰。 舆论认为,杜绝“野鸡大学”仅靠曝光是远远不够的。对“野鸡大学”的打击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对骗人的经营者严惩不贷,另一方面要对考生及家长加强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