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成都,早上7点已是烈日当头,周朱梓墨起床给自己做了一碗面条。吃过早饭后,他按照之前和妈妈的约定到小区里跑步、高抬腿、做动态运动。这是一个13岁的自闭症男孩暑期的日常,绝大部分自闭症父母担心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懂得表达,在墨墨身上都没有发生。
今年6月,这个已经177cm高的小伙子顺利从成都市东坡小学毕业了,回忆起墨墨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妈妈朱德容提笔给青羊区委区政府写下了一封感谢信。
买房搬迁去青羊特校只为更好的教育
2011年,2岁多的墨墨被华西医院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和所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一样,朱德容开始带着孩子一边在机构里训练,一边找幼儿园。因为社交困难,在幼儿园的那几年墨墨几乎不跟任何小朋友互动,久而久之,同学便开始排斥他。
一转眼,墨墨7岁了,到了必须上小学的年龄。去特殊教育学校还是去普通学校?朱德容走到了儿子读书生涯的第一个十字路口。
“千万别去特校,去了想转到普校太难了!”虽然耳边充斥着其他自闭症家长的建议,朱德容夫妇还是在多方打听了解和实地考察之后,决定在青羊买房,举家搬迁,让墨墨进入青羊特校上学。
“这是我们做的最正确的决定。”2015年9月,墨墨在青羊特校开启了小学生活。
“在新生训练时,梓墨在队伍里动来动去,显得比较突出,新环境让他有些胆怯又好奇,我就摸一摸他的背,给他些许安抚。”虽然已经过去6年,但墨墨刚进学校的状态,班主任赵敏老师依然记得很深刻。墨墨自控力差,情绪会突然爆发,上课突然大声尖叫,在社交方面,主动交流意识欠缺,语言比较简单,只能说5字左右的短句。
在赵敏手上带过的自闭症孩子很多,细腻敏锐的她发现了墨墨对数字和数学特别敏感,能熟练地运算加减法、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可达到普通小学二年级的A水平。谙熟于个性化教学的青羊特校,立刻让墨墨跟随高年级的数学课堂进行“走班式”学习,在高年级的数学课堂里墨墨游刃有余,第一次,他找到了信心。
特校转普校“双向转衔”稳稳接棒
“要不要转到普通学校?”墨墨小学二年级,朱德容遇到了孩子上学的第二个十字路口。
升到二年级之后,墨墨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有很大进步,课间管理和课堂自律都有提高,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优于其他学生。
作为全市唯一可以实现“特转普”的青羊特校,墨墨在经过了特校资源中心的评估之后有可能转到普通小学就读,但是“同学老师接受他的情况吗?他不适应新的环境怎么办?同学会不会欺负他?”一长串的问题让朱德容夫妇难以抉择。但是特教专家、青羊特校校长卞蓉的一句“我们全力支持你!”让他们下了决心。
卞校长的这句“全力支持”背后是青羊特校一整套“双向转衔”的科学机制。做好决定后,一支由特校资源中心的资源教师、转衔评估小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组成的“转衔小分队”成立了,小分队多次到成都市东坡小学开展普特转衔沟通会,制订转衔教育计划,从墨墨的课堂课间表现、学科和生活自理等情况进行交流,为墨墨的入学做好准备。
在成长中蜕变开启下一站更精彩的人生
东坡小学的语文老师王小琴在她23岁的时候,遇到了墨墨。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她彼时对什么是自闭症都概念模糊,但是作为班主任,阳光开朗的她很快接受了墨墨,并且认真思考着应该如何让班里的每一个小朋友接纳他的不同。
王小琴安排班里最乖巧的女生和墨墨同桌,让他得到温柔的对待;自己也以身作则,在课间拉着不愿社交的墨墨聊天,有空的时候抱抱他,陪他一起在教室外疯跑;她还召集所有的科任老师一起讨论墨墨的情况,为他制订个别化教学计划(IEP)。王小琴说:“作为班主任,我要以身作则,才能带动全班同学一起来接纳关爱梓墨。”
渐渐地,墨墨从拘谨木讷到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从字迹“天马行空”到完整书写文章;从只说五个字到获得英语风采“希望之星”、青少年创意编程大赛二等奖……墨墨点滴的变化是青羊特校个别化教育最好的“印证”。
在班级毕业照里,一眼就能看到全班最高的墨墨,阳光帅气,笑容灿烂。再过一个多月,墨墨即将进入初中,王小琴也为墨墨送上祝福:“我常常遥望夜空看满天星辰,多幸运那颗独特的星选择了我,亲爱的墨墨,前行路途难免荆棘,浩瀚苍穹,望你熠熠生辉……”